王勝鈺
(陜西建工第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32)
目前,超平耐磨地坪在物流公司、大型倉儲中心、大賣場、航天航空制造中心等有特定需求項目應用廣泛。高精度地坪可確保智能機器人、分揀平臺等全自動設備高效、穩定運行,提高生產運營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地坪施工過程中往往因材料、環境、人為等因素影響,或施工工藝選取不當,導致地坪質量缺陷頻發。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混凝土地面水泥選擇及其質量除應符合GB 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選用中、低熱硅酸鹽水泥或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2)選用保水性好、泌水率低、干縮小的水泥,優先選用礦渣硅酸鹽水泥。
3)水泥在攪拌站的入機溫度不應大于60℃,水泥3d水化熱宜小于240kJ/kg,7d的水化熱宜小于270kJ/kg。
骨料選擇除應符合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選用非堿活性骨料。
2)細骨料宜選用天然或機制中粗砂,級配良好,其細度模數在2.3~3.0的中粗砂,含泥量(質量比)不應大于3%,泥塊含量(質量比)不應大于1%。
3)粗骨料粒徑宜選用5.0~31.5mm,采用連續級配,含泥量不應大于1%。
4)宜采用Ⅱ級粉煤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減緩早強速率,減少混凝土早期裂縫,摻量為膠凝料總量的20%~40%。
5)選用高效減水劑,優先選用聚羧酸減水劑,不宜摻加早強型減水劑。
6)泵送施工時,粗骨料粒徑應符合JGJ/T 10—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的規定;采用非泵送施工時,粗骨料最大粒徑不應大于40mm。
混凝土拌合及養護用水應符合JGJ 63—2006《混凝土用水標準》的規定,使用自來水或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的地下水,用量不宜超過l70kg/m3。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考慮混凝土強度等級、早期收縮性能、工作性能、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等要求,在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的條件下,混凝土配合比應遵循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和低早期收縮性能的原則。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除應符合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的有關規定外,尚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宜采用60d或90d強度確定混凝土配合比。
2)砂率宜為38%~42%,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l65kg/m3。
3)水膠比宜為0.40~0.45,最大水膠比和最小膠凝材料用量宜符合GB 50164—2011《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的規定。
4)粉煤灰摻量不宜大于膠凝材料用量的40%,礦渣粉的摻量不宜大于50%,粉煤灰和礦渣粉摻合料的總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用量的50%。
5)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應根據地面厚度、鋼筋含量、運輸時間、澆筑和振搗方式及工程所處環境條件等確定,到澆筑工作面的坍落度宜為140mm±20mm。
據GB/T 51025—2016《超大面積混凝土地面無縫施工技術規范》,跳倉間距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混凝土澆筑厚度、環境降溫速率、外約束介質、混凝土彈性模量、混凝土極限拉伸值。無縫(有引導縫)施工跳倉分塊單邊最大尺寸不宜大于40m×40m,相鄰混凝土塊體澆筑間隔時間不宜少于7d(內應力全部釋放),跳倉接縫應符合施工縫要求。
分倉縫布置時宜根據建筑物柱網間距進行布置(見圖1),建筑物長寬比大于2時,分倉縫宜設置為條狀,每倉澆筑面積≤1 500m2,每倉混凝土連續不間斷一次澆筑成型,需跳倉澆筑,技術間歇時間至少為7d,待混凝土內應力全部釋放。均布置1臺激光整平機、1臺撒料機,宜留置行車通道,便于車輛樓內運行。

圖1 分倉布置
使用環境監測儀表監測、控制當日混凝土水分蒸發速度。每小時最大蒸發速度限值為0.97kg/m2;架設高度1.2~1.8m。監測時間:攤鋪前1h開始監測,以30min間隔持續監測,直至最終養護程序完成后結束。當新澆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速度比泌水上升出現的速度更快時,會造成混凝土表面收縮速度比其內部更快,從而可能出現表面開裂。由于混凝土內部限制其表面的收縮,會在表面形成拉伸應力。當應力累積超出塑性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時會產生表面開裂。水分蒸發控制措施如下。
1)噴霧增加混凝土上方空氣相對濕度,從而減緩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速度。
2)攤鋪混凝土前用冷水或冰屑潤濕基層材料。
3)豎起臨時性風擋和遮陽裝置(如現場條件允許)。
樓地面基層處理及消除空鼓(地坪在界面層空鼓,導致面層雞爪形裂縫)選用中型洗刨機清渣,使基層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且均勻;基層表面要求無混凝土浮漿,無殘留水泥結塊,有一定粗糙度;養護時要飽和養護且無明顯積水;界面接漿采用與混凝土同配比水泥漿。
地坪分倉縫、施工縫施工可采用新型模板和鎧裝縫,如圖2所示,自帶傳力板式鎧裝縫可代替模板且不需拆除;模板預埋傳力桿(模板需拆除,地面邊緣預留1cm切除)對地面邊緣放線用切割機進行切割處理,剔除切割部分。可將2塊毗連地坪間由干縮和溫度變化所引起的水平運動影響降低到最小,傳力桿/板同時可有效限制垂直運動。

圖2 鎧裝縫
柱基礎周圈設置隔離縫如圖3所示。柱基礎周圈安裝無傳力板鎧裝縫,柱基礎周圈混凝土板與地坪分兩次澆筑,結合側面下部預埋脹縫板(擠塑板),上部混凝土結合面后期切割至脹縫板,形成貫通縫。墊層與面層間設置隔離縫(防潮PE膜),防滑薄膜可有效減小混凝土板與墊層之間的摩擦系數,可大大降低混凝土因收縮而產生裂縫的影響。

圖3 柱基礎周圈設置隔離縫
激光整平機是可靈活移動的機器,有長6m的伸縮臂,伸縮臂的頂端安裝有寬4m的整平機頭。整平機頭的標高可自動控制,監測頻率為10次/s,以確保混凝土施工達到最佳平整度。激光整平機具有極佳的壓實能力(50~350mm),對于厚度較小的地坪,不用事先使用插入式振搗器進行人工輔助壓實。
手工撒料無法準確控制耐磨料撒用量,且人工撒料會影響已平整地坪最終的耐磨強度及平整度,撒料機具有大容量儲料斗和6m長的伸縮臂,伸縮臂頂端安裝有1個可調節的撒料料斗,適合不同等級的干撒耐磨材料和不同的材料施工速度,即以加快或減慢施工速度調整單位面積干撒耐磨料用量。該撒料機可與激光整平機無縫同步配合施工。
每倉混凝土澆筑采用“E”字形施工路線,可有效控制卸料時間,保證作業面有序澆搗,可避免混凝土對接冷縫。澆筑要點如下。
1)混凝土堆料寬度不大于5m。
2)混凝土澆筑工人配合將攤鋪在地面上的邊角混凝土表面刮平,使堆料比設計標略高20~30mm。
3)激光整平機按指定方向進行振搗、整平,每走一遍應振搗密實,下一遍應與上一遍相交1m。
4)用精平木抹對局部相交部分不平整處進一步修平。
1)混凝土中凝結段打磨提漿或圓盤打磨。
2)組合/密封刀片打磨及收光。為保證混凝土在打磨收光過程中更加密實,同時提高效率,在混凝土硬化前完成此道工序,建議采用質量較重的駕駛型雙盤打磨機配合單盤收邊機。為最大程度提高地坪平整度,打磨過程中沿每個方向(縱向和橫向)盡可能多次打磨,但也要避免灼傷地面。打磨收光順序按澆筑順序及混凝土凝結時間先后作業,避免過早或過晚施工,影響地坪強度及地面平整度。
3)墻邊、柱腳及模板邊緣用機械收邊機或手工塑料抹板處理。
4)地坪收光完畢5~6h內,可涂刷一道液體地坪養護劑以提高收光效果。
混凝土受溫度變化會出現熱脹冷縮,設置引導縫可控制裂縫出現在引導縫內,確保混凝土板面質量。在實際完工之前,切割縫和柱隔離接縫最初通常使用軟膠泥材料密封。在12~18個月后對所有接縫進行檢查,并使用“硬型”膠泥材料密封。引導縫切縫施工要點如下。
1)單個切割板塊≤36m2為原則放線,根據柱網間距布置均勻,一般為4~6m。
2)采用鋸縫機切縫,切縫寬度為3~4mm,縫深不小于2/5混凝土厚度。
3)收光結束即可放線,4h內(結合混凝土表面凝固狀況)進行切縫。
4)切縫時要及時清理切割產生的漿水。
水分流失過快可能會導致表面起砂、耐磨性差及接縫處的過早剝裂。因此養護是減少、消除表面龜裂的主要步驟。一般采用多重柔性養護,切縫并除漿后先用拖布濕水,貼一次性保水薄膜,再加蓋土工布或棉布并濕水,從而保證耐磨面層有足夠的水分進行水化反應,使混凝土達到最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