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化學交建黨委書記、董事長 蘇中友
不忘初心銳意進取,牢記使命擔當筑夢。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源于上世紀50 年代蘇聯援建中國156個項目之中的“大化工程”,為奠定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體系作出重要貢獻,是全國工程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的先行者,是國內工業工程領域資質最齊全、功能最完備、業務鏈最完整、知識技術密集的工程公司。
中化學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學交建”)的前身是山東省公路建設集團,誕生于上世紀90 年代初,2018 年成為中國化學控股子公司。自2019年開始,中化學交建進入能級提升快車道,戰略、體制、機制、科技四個創新“四輪驅動”,蹄疾步穩,勇毅篤行。2021 年,公司新簽合同額比2018 年重組初期增長403%,營業收入增長44.4%,利潤總額增長147.29%,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多項指標居全集團前列,企業涅槃重生,產業雄姿始展。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總書記有號召,我們第一時間有行動;黨中央有部署,我們結合實際抓落實”,中化學交建切實把高質量黨建成果轉化為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加強黨建融合發展,推進堅持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融合發展。積極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管理融合發展。大力推進工程項目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開展項目黨建“交底”,常態化開展創建黨員先鋒工程、黨員突擊隊、評選“工地之星”、黨員身邊無事故、黨員身邊無違紀等活動,做到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上橋頭、入洞口、進班組,進一步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加強黨建“三基”建設。著力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力爭做到工程項目黨組織全覆蓋,施工戰線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立到哪里,黨建工作的保障作用就發揮到哪里。著力抓好黨建工作制度建設,制度“交底”,輔導督導,不折不扣抓好落實。著力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精細年”主題活動,全面落實《基層黨組織工作指引》《黨建工作精細化管理手冊》和《黨支部工作標準化手冊》2.0 版運用工作。
加強黨建工作創新。探索抓好混改企業、境外單位、“核心層”作業層實體黨建工作。積極推進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鼓勵基層黨建守正創新、品牌創樹,大力推廣“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等做法,利用好“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工具,創新黨員學習、管理和教育模式,聚力打造黨建新優勢。深入開展企地黨建結對共建等行動,暢通市場合作信息渠道,擴大資源儲備,服務企業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化學交建集團總部外景

蘇中友
中化學交建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重大生態工程分會理事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專業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長期在中鐵四局、中鐵置業、中鐵資源、中國化學等大型建筑央企擔任企業負責人,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投融資運作及企業管理經驗,先后主導操盤淮南山南新區片區開發、亳州北部新城開發、安慶產城融合項目等大型投融資項目,在基建市場較早探索出資本撬動項目、推動城市發展能級提升的市場開發新模式。近年來,在企業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等方面勇于實踐,為推動央企混改落地、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提升管理效能進行了有益嘗試。
知之深則行愈達。中化學交建公司前身山東公路集團從事業單位到企業改制、從管理層持股到中外合資、從民營企業到央企,一路走來一路改革創新。近三年來更是一年一個臺階,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實現了快速發展。
中化學交建公司定位于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在基建板塊的領跑者,緊緊圍繞集團戰略謀篇布局,探索新興產業領域。2022 年是中國化學打造“兩商”新定位實施元年,是奮力邁進世界500 強的關鍵之年。中化學交建公司高度契合集團“兩商”新定位,實施“一主多元、創新驅動、適度國際化”中長期規劃,一脈相承“兩商”戰略,立足鞏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傳統優勢,拓展相關的市政、建筑市場,借助投資拉動、創新驅動進軍林業和生物化工領域,統籌傳統優勢產業、布局新興產業,兼顧當期做大做強、預期做優做精,新舊動能“雙輪驅動”,生存發展“兩手硬”。
“大基建”工程總承包商,屬于集團戰略產業板塊構成,致力于發展傳統業務,保生存吃飯,保規模發展,提升發展質量,為轉型升級奠定基礎、創造條件,培育和保障新產業發展。
產城融合發展運營商,契合國家“雙碳”戰略,緊跟集團戰略,助力公司拓展“固碳”“減碳”實踐,既做實體施工、工業產業,又是新型服務產品、高端生物化工產品的供應商,從而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展望“十四五”,中化學交建公司主動契合中國化學“十四五”規劃,勇擔重責、沖鋒在前,堅定“一主多元、創新驅動、適度國際化”發展戰略,全面發力基建施工、投資+運營、創新驅動三大業務板塊,實現基建施工業務做大做強,投資帶動與運營服務規模進一步擴大,推動設計、咨詢、檢測、科技應用等創新業務協同發展,打造中國化學基建板塊龍頭,以使命和擔當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拓寬主業重點領域。立足公路、橋梁、隧道等優勢業務,加快拓展市政、房建、水利水電等具有廣闊市場空間業務領域,積極涉足城市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管網、地下綜合管廊等熱點前景業務領域。堅持做強做大公路業務,聚焦基建補短板領域,深挖高速公路改擴建、運營養護、城鄉道路互聯互通等潛在增量,培育主業新增長點。順應“雙碳”目標趨勢,積極探索融合型新基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強化綠色施工能力,著力提高創新力、競爭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通過橫向基建業務寬覆蓋、縱向延鏈補鏈、集中優勢資源落地重大項目等舉措做實“大基建”工程總承包商、產城融合發展運營商,打造中國化學基礎設施板塊龍頭企業。
中化學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前身是山東省公路建設集團,誕生于上世紀90 年代初,2018 年成為中國化學控股“央企二級公司”。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大型工程建設企業集團——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業務涉及全國20 多個省份以及巴基斯坦、蒙古和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已完工高速公路總里程達2000 余公里,工程質量合格率保持100%。2021 年,公司改革發展的經驗做法在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簡報》刊載,《“新基建”發展的路徑選擇及應對策略研究》入選中央企業智庫聯盟重點課題。

發揮組織協同效應。順應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智慧城市等行業戰略方向,布局山東、安徽等重點省份,緊盯西北、中原等區域市場,匯聚優勢資源,通過公招市場、投資拉動、戰略合作等多種渠道開發重點地區重點項目,促成更多十億級、百億級的重大項目落地。突出專業特色,推行差異化管理,打造“公路+隧道+水利”“公路+市政+鐵路”“公路+水利水電+養護”“公路+橋梁+智能化”等各具特色的專業化工程公司。加快子分公司實體化發展,強化技術工程平臺建設,聯合院校開展技術合作,努力開拓礦山環境治理專業發展。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打造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獨立市場主體,不斷延伸業務鏈條,持續擴張業務版圖。
適度開展國際化布局。申請援外企業資質,積極開展援外項目。選擇并扎根政治經濟穩定、法制政策透明、發展環境良好的國別市場穩扎穩打,實施滾動式經營,讓主業逐步走向國際化,提升中化學交建公司影響力,塑造國際化品牌。逐步夯實海外人才團隊基礎,優化海外布局,向東南亞、中亞等周邊地區進行業務開拓,為國際化布局提供有效支撐。
借助國企三年改革行動的東風,中化學交建點燃發展新引擎,破解了一系列“卡脖子”難題,釋放了發展新空間,助力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
本著精干高效的原則,精簡總部職能部室、壓縮崗位編制,理清各職能部室管控邊界和職能職責。本著聚焦做精做強主業,將原有“小弱散”子分公司整合優化成實體法人企業,收購專業公司,分別定位公路、建筑、市政等專業,入駐濟南、青島、合肥、成都、廣州等中心城市,屬地化經營發展、差異化市場競爭,實現了由分散到集合、由弱到強的轉變,打造工程施工業務主力軍。同時,多途徑提升資質等級,提高業績水平,完備經營要素,聚焦主業,開拓新路。通過股權轉讓退出飲用水生產銷售、房地產開發等非主營業務領域,剝離企業十余家,瘦身健體、提質增效。
“三項制度改革”常態化成為交建人的共識,每三年全體起立、全員競聘上崗也被制度化。推行寬帶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崗位價值為基礎、以“業績和價值貢獻”為導向的績效考核體系,實現個人收入與企業業績、個人績效雙掛鉤,“晉升靠業績、收入比貢獻、指標論英雄”。職能部室負責人年終績效工資最高與最低比為2.4 倍,同職級管理人員收入差距達6.7 倍,15%的員工拿到個人目標績效的1.5 倍。

公司承建的德商高速
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制定《職業經理人管理辦法(試行)》等4 項規章制度,在中化學交建公司及所屬企業全面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原則進行管理,完成兩級經理層職業經理人選聘。公司本級經理層成員通過社會聘任的占到五分之二,所屬企業占比近50%,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達27%,高級職稱及以上人員占比達77%,學歷層次和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
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創新組建成立私募股權基金,于2019 年、2020 年分兩批次引進數十家戰略合作伙伴,完成公司本級混合所有制改革,解決原股東單位股權掣肘問題,充實企業注冊資本金,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放大國有資本控制力影響力。戰略合作伙伴參與企業生產經營,嫁接市場資源,跟投優勢項目,使“混改”起到資本能力、經營能力、施工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四個放大”的功能。通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持股人員身份由員工轉變為股東,強化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捆綁”機制,激發了員工干事創業的活力。2021 年4月7 日,國務院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第27 期《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簡報》,刊發了中化學交建公司改革發展創新經驗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中化學交建公司積極開拓創新,在發展基建傳統主業、創新管理、提高發展質量的同時進軍新領域搶占優質資源,布局新產業培育新興業態,在中國化學大發展中當主力、站排頭。
打造高端產業鏈價值鏈。在現有設計公司基礎上成立設計總院,發揮設計咨詢在工程價值鏈上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提高工程總承包項目集成化、專業化管理水平。推動工程項目投資、研發、設計、咨詢、項目管理、建設、智能化等一體化運行,建立面向工程全生命周期服務價值鏈,提升中化學交建公司整體解決方案綜合服務能力。做實技術公司,依托基礎項目強化測量精測大隊和試驗檢測中心建設,壯大試驗檢測、精密測量業務。以“技術支持+研發+檢測+高精度測量”為主,打造產學研結合的科研創新平臺,加快科研成果應用與轉化。積極探索工程建設領域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工法等研發、引進和推廣應用工作,開拓高附加值產品市場。
發展綠色模塊化施工。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綠色建造,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進一步提升工業固廢赤泥無害化應用水平。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深入總結“節能減排標準化工地”和“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建設經驗,探索具有中化學交建公司特色的低碳發展之路,促進綠色改造升級。大力推進集成化設計、模塊化施工建設,推廣部品化建材、設備工廠化預制、全封閉箱梁車間等裝配式建筑新模式,提升工程技術標準化應用能力和專業化、流水化作業水平,實現模塊化施工與設計、現場安裝的有效融合。
提升智能化應用水平。大力推進數字化施工管理、智能化建造技術,提升數字化交付水平。推廣“BIM+GIS+IOT”技術應用,做到生產進度實時可視,生產過程全流程可追溯,實現智能化管控。到“十四五”末,智能化技術在項目應用上實現100%全覆蓋。順應新基建發展趨勢,運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立足主業,推動核心業務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探索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項目集成化和全流程精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