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藍藻,大多數人想到的是,腥臭味的浮沫和泛濫成災的“綠潮”。可誰能想到,被人嫌棄的藍藻,如今卻被科學家們玩出了新花樣。
來自劍橋大學、米蘭大學和 ARM 公司的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通過使用裝滿藍藻的小容器,為一個 ARM 微處理器持續供電了 6 個月,且在實驗結束后的 6 個月內,依然在持續發電。
據了解,這些可以發電的小容器只有 AA 電池(5 號電池)般大小,由鋁金屬和透明塑料制成。小容器內的藍藻則通過光合作用為計算機持續提供電力。
據相關論文描述,類似的光合作用發電機未來或將可以廉價地為一系列小型設備供電,而不再需要使用稀有和不可持續的材料。Paolo Bombelli 是此次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2021年2月至8月期間,他將這些小型發電容器放置了在家中的窗臺上,并通過一系列實驗與研究團隊一起研究了藍藻的發電機理。
這臺計算機以45分鐘為周期,計算連續整數的總和來模擬計算工作量,需要0.3微瓦的電力,而待機15分鐘,則需要 0.24 微瓦的電力。而后,計算機會將測量出的輸出電流數值存儲在云端,供研究團隊分析。
研究團隊最初推測,為計算機電力的來源可能有兩種,要么是藍藻自身產生電子,進而產生電流,要么是藍藻創造反應條件,將容器中的鋁陽極腐蝕掉,從而產生電子。
但從實驗結果來看,鋁陽極并沒有出現明顯的降解、腐蝕現象。因此,研究團隊最終推斷,是藍藻產生了大部分電流。
盡管科研團隊在此次試驗中成功邁出了第一步,但在他們看來,要想將藍藻發電用在更大規模的地方,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摘自《中國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