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人體內的結石有很多,膽結石、胃結石,甚至像唾液腺、眼睛、膀胱等這些地方,也會出現結石。其實,多數結石是吃出來的。
膽囊結石
當膽汁分泌、代謝出現異常,膽囊中的膽汁會析出像石頭一樣的晶體,形成膽囊結石。高膽固醇飲食、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膽道感染、寄生蟲等,都會影響膽汁的成分,引發結石。
早期可無癥狀,或僅在飽餐后右上或上腹部隱隱脹痛。隨病情進展,可能會引發急性炎癥和膽絞痛,發作時右上或上腹部劇烈疼痛,可放射到右側肩背部,可伴有惡心嘔吐、發熱等。
膽囊結石多數為膽固醇結晶,應避免以下不良生活習慣:常吃甜食和油膩的食物;飲食三餐不規律(如不吃早餐等);缺少運動。
泌尿系結石
尿液中的礦物質析出結晶,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形成的結石統稱為泌尿系結石。
主要的表現包括:腎絞痛, 腎結石掉進輸尿管里,導致突發劇烈腰痛,常伴有惡心嘔吐、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尿血,化驗尿液可檢測出紅細胞,甚至肉眼可直接看到粉或紅色的血尿;排尿困難或疼痛,結石堵塞影響了尿液的正常排出,多見于膀胱結石。
泌尿系結石大部分為草酸鈣結晶,需避免以下不良習慣:平時喝水較少;高糖高鹽飲食;缺乏運動;長期吃過多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獼猴桃等。痛風患者容易患尿酸性泌尿系結石,要少吃高嘌呤飲食,如肉湯、動物內臟、啤酒、貝類等。
胃結石
大量進食某些特定食物,如某種動植物成分、毛發或某些礦物質等,會在胃內與胃酸作用,凝固形成團塊狀的胃結石。形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按其組成成分不同可分為植物性、毛發性和混合性3種。
根據胃結石的大小,可能出現上腹脹滿不適或疼痛惡心等癥狀,有些病人有類似慢性胃炎的癥狀,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脹、鈍痛、反酸、燒心。嚴重者可導致胃出血穿孔,腸梗阻等并發癥。
胃結石大部分為植物性的胃結石,需避免以下不良習慣:空腹吃大量柿子、黑棗、山楂等富含鞣酸或果膠的食物。還有部分患者是長期吃過量含有鈣、鉍的藥物導致。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