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預防措施:正確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為;不吸毒,不共用針具;推行無償獻血,對獻血人群進行HIV篩查;加強醫院管理,嚴格執行消毒制度,控制醫院交叉感染;預防職業暴露與感染;控制母嬰傳播;對HIV/AIDS患者的配偶和性伴、與HIV/AIDS患者共用注射器的靜脈藥物依賴者,以及HIV/AIDS患者所生的子女,進行醫學檢查和HIV檢測,為其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
一份提案引發熱議。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民盟中央提交《關于有序統籌推進一流學科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提案》,其中提到,進一步加強發揮高等教育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用,在一流建設學科遴選和評價中適度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傾斜。
那么,中西部地區“雙一流”建設到底呈現什么狀況?哪些中西部省份最缺高校?
首先要普及的一個“冷知識”是,教育部官方口徑中“23個中西部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指除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港澳臺之外的其他省市自治區。
在11個僅有1所“雙一流”高校的省份中,河北無疑是最吸引眼球的,其常住人口接近7500萬。
也就是說,觀察中西部高校,不能僅以一般的地理概念來理解。因為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東部的河北、海南,在高等教育方面也被歸入到中西部之列。
從前不久新一輪“雙一流”名單來看,此次共有147所高校入選,包括86所東部高校和61所中西部高校。按照“總體穩定,優化調整”的原則,本次僅新增7所“雙一流”高校,其中2所來自中部地區(山西、湖南)。
此后,國家一直出臺支持中西部高校建設的政策。
在此之后測試了在激光器輸出電流為2.2A,即泵浦光功率為7.24W條件下,退火處理前后的兩個薄膜樣品的發射光譜,對其在紅外激光激發下的熒光強度進行對比。圖4為Ce3+: YAG樣品在經過退火處理前后的熒光強度對比。
從新增“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來看,與首輪相比,中西部進步較大,老牌名校集體發力,展現出強者愈強的態勢。如武漢大學新增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學科后,一流學科數達11個,列全國前十;華中科技大學新增臨床醫學,一流學科數達9個。
從“雙一流”建設學科數量看,湖北在中西部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科教強省,以32個“雙一流”建設學科穩居中西部第一。陜西也達到了20個。湖南、四川、安徽、吉林、黑龍江,都在10個以上。
作為“雙一流”新成員的山西大學和湘潭大學也有亮眼表現。山西大學斬獲哲學、物理學2個一流學科,在新增的7所“雙一流”高校中,山西大學是唯一有2個學科同時入選的高校。湘潭大學也有1個一流學科(數學)晉級。

從絕對數字看,61所中西部“雙一流”高校,占到全國147所“雙一流”高校的41.5%左右,中西部與東部地區的差別看似并沒那么大。
對接成像結果分析,可以得知多個球體模型重力垂直梯度方法在勘探淺層大質量和比較深層小質量的地質體重力異常效果較好。
在新增“雙一流”建設學科方面,中西部新增16個:湖北、陜西、湖南各新增3個,山西、遼寧各新增2個,重慶、吉林、黑龍江各新增1個;新增建設學科涉及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等15所高校。
2001年,教育部開始組織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以來,119所中央部屬高校和東部高水平地方高校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工作,實現了西部12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覆蓋,一些中西部高校發展明顯提速。
而23個中西部省份中,又有11個“雙一流”建設高校數量僅為1個。
在高校數量上,中西部“雙一流”高校數量最多的為四川、陜西,均為8所,僅次于北京、江蘇、上海,與廣東持平。
在建設學科方面,各高校間的差距十分明顯。中西部高校中“雙一流”建設學科最多的為武漢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量均為11個。
值得關注的是,在第二批建設名單中,有15所高校的16個學科被預警,其中有11所高校的12個學科,均來自中西部地區。
那么,哪些中西部省份最缺高校?
無形成果是間接的、衍生的效果:品管圈活動為圈員提供了個人成長空間,激發了個人潛能,豐富了相關知識,使每位成員都有參與感、成就感,體會到工作的意義[6]。根據8項評價項目對活動前、后進行評分,繪制雷達圖。可以看出,急診藥房藥師在掌握品管手法、解決問題能力和自信心等方面均得到提高,具體見圖5。根據品管圈活動過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對策,制定出了急診藥房降低不合理處方發生率的標準化流程。
其他的人口大省,河南僅有2所“雙一流”高校,也是屬于最缺頂級高校的省份之一。
2021年11月2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京與教育部、科技部、中國工程院等分別進行會談,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用“三個懇請”為河南高等教育、科技創新尋求支持,第一個就是懇請教育部在“雙一流”建設、高等教育布局優化調整、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等方面給予更多指導幫助。
言辭懇切的呼吁,凸顯了河南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渴望,背后反映出的是河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缺乏。
而被納入到中西部范疇的東北三省,在“雙一流”高校上的實力并不弱。尤其是遼寧、黑龍江,入選的“雙一流”高校均達到了4所。
實驗選取宜昌地區高壩州水電站壩肩右岸邊坡(A)、清江水布埡三友坪公路邊坡(B)、三峽大學信息技術樓側邊坡(C)為研究坡地,研究樣地描述如表1所示,三處均為巖質邊坡,均采用植被混凝土生態防護施工工藝,邊坡初始條件及后期管理養護條件等無較大差異。
得益于老牌985高校蘭州大學的加持,甘肅“雙一流”建設學科達到4個。而河北、廣西、貴州等多個省份僅有1個學科入圍。
綜合來看,中西部除了少數幾個省份,“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數量及質量,都明顯與東部地區的差距非常大。
實際上,早在20年前國家就開始將關注點落在中西部,并相繼出臺具體細則。
200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推動東西部地區學校對口支援工作的通知》。隨后,教育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東西部地區學校對口支援工作的指導意見》。
但同時要看到,入選的中西部61所高校來自23個省市,而東部地區僅有8個省市,且還在高校總數上高出2成左右。并且,在這61所高校中,有32所,也即超過一半的高校,僅有1個“雙一流”建設學科。
以青海大學來看,其地質工程系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2020年,青海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實現了地質工程系本科專業建設的歷史性突破。這成功的背后便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給予青海大學的強大支援。
利用Eviews8.0軟件,對2010年8月13日至2018年4月12日1421個交易日的對數收益率時間序列進行GARCH建模,得到如下結果(表4):
在儲量管理上,采油廠是各種儲量管理的交匯點,如三級儲量、未動用儲量、可采儲量、經濟可采儲量等的基礎資料或初步成果大部分出自于采油廠,各類儲量的管理正是SEC儲量評估的基礎。
于是,爸爸賣了小木屋,也賣了母牛和小牛。他把山核桃樹枝彎成弓形綁在馬車上部,做成篷車的骨架,媽媽幫他把白色帆布蒙在骨架上。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中特別強調,支持西部地區高校“雙一流”建設,著力加強適應西部地區發展需求的學科建設。持續推動東西部地區教育對口支援,繼續實施東部地區高校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計劃。
為了不再讓中西部高校因為缺錢而叫苦不迭,國家也在想方設法解決這一難題。


2022年初,財政部出臺《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其中提到,支持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重點加大對困難地區和地方高校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支持“部省合建”高校建設,提升辦學能力和水平,推進中西部地區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
從2021年10月公布的《關于提前下達2022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預算的通知》可以看到,2022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共313億元,其中河南分配資金最多,為32.4億元;四川次之,分配資金達22.3億元;安徽排第三,為20億元;河北、湖北、湖南、江西、陜西、廣西、遼寧、山西、黑龍江、云南、吉林也都拿到了10億元以上資金。
下一步,中西部高等教育如何發展?路線圖已繪制好。
2022年2月2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全國高教處長會上強調,“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成為今年要抓的重要工作。
中國的改革開放體現的實踐的偉大之處在于它一方面繼承著中國發展而來的歷史經驗,另一方面創新著中國發展出去的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指出: “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1]新時代的具體實踐方案體現的就是中國的發展思路、中國的戰略定位、中國的世界眼光,實踐方案關系著改革開放能否順利的承接歷史使命,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我們還應該在偉大實踐的新時代方案中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政治意義、時代意義、民族意義。
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西三角”,推動區域高校集群發展;深入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優勢專業集群;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智慧農業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全面啟動省部共建2.0……
黃斌主席強調,各級工會干部尤其是負責幫扶工作的干部要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進一步增強幫扶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推動將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融入黨政脫貧攻堅大局,爭取黨政重視支持。各級工會要緊盯脫貧攻堅的時間表、路線圖,明確困難職工的解困脫困的時間、期限和責任主體,必須在已有基礎上,由面上推進轉向精準聚焦,做到精準識別、精準建檔、精準施策,確保完成困難職工解困脫困目標任務。打贏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攻堅戰。
這些惠及中西部高校的有效舉措都將一一落地,讓我們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