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雨
(1.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88;2.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市政排水工程設計中,重力流排水管道受限于自身特性,在敷設路徑上遇到地下結構等障礙物時,通常會采用下沉管道標高或平面繞行等方法來解決,此類方法會使管道工程量和下游管道埋深變大,從而增加工程造價。
在設計工作中,需要盡量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在現場已知條件的基礎上,尋求經濟合理的方法來解決重力流排水管道的通行問題。文中以成都金融城河東片區市政工程項目污水管線工程為例,介紹市政污水干管在敷設路徑上遇到地下綜合管廊時的解決思路。
成都金融城河東片區市政工程項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西部,約80 hm2范圍內的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包含地面道路、市政管線、地下車道與綜合管廊等建設內容。項目內部地塊開發性質以商業辦公用地為主,地塊內設有環形地下車道與綜合管廊共建結構,地塊東側存在現狀D1000污水管道,轉輸東側規劃片區污水,項目需承接此上游管道繼續向西敷設,橫穿項目地塊最終接入錦江東側污水主干管,平面位置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平面位置示意圖
由圖1可見,上游現狀D1000污水管道接口的管內底標高為482.46,沿道路向西按照最小坡度0.3%[1]敷設,到達地下車道管廊位置的管內底標高為480.65。地下結構斷面如圖2所示,共有3層,由上至下分別為地下車道層、綜合管廊夾層(用于設備管線通行)、綜合管廊層,總高度12.25 m,此處地面標高為487.70,污水管道標高處于地下車道層底板位置,管道通行路徑被完全阻擋。

圖2 地下結構橫斷面示意圖
在當前狀況下,如果采用下沉管道標高的方法躲避地下車道與綜合管廊結構,需要在地下結構東側連續設置跌水井使管道標高下降9 m,下游管道埋深將達到16 m以上,由于錦江東側污水干管預留的末端接口標高限制,排水管的可調節跌水高度不大于1.8 m,所以下沉9 m無法實現。此外,由于地塊道路條件限制,管道不具備繞行的可能。
在常規方法無法解決且項目現場不具備設置提升泵站條件的情況下,需要考慮其他措施解決污水管道與地下結構標高沖突的問題。
倒虹吸工藝在保持重力流管道輸水功能的同時,可有效實現對障礙物的避讓,且具有工程量少、施工方便、造價低等優點,工程中應用廣泛[2],D1000污水管在地下結構兩端能夠實現一定的高差,具備實施倒虹吸的條件。
倒虹吸系統由進口段、管身段與出口段3個部分組成,需在地下綜合管廊兩側分別設置進口井與出口井,進口管與出口管設計高差約1.2 m,管道接駁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倒虹吸排水管道斷面示意圖
新建污水管道管材采用鋼筋混凝土管,倒虹吸部分為承壓管段,且埋深較大,上部設有地下車道與綜合管廊,管道嚴密性與承壓要求更高,結合各種倒虹吸適用管材的特性[3,4],倒虹吸管段適合采用PCCP管。
施工時需注意,此節點倒虹吸管段最大工作壓力約為0.1 MPa,對于大口徑的PCCP壓力管段需進行單口壓力試驗,試驗壓力應不小于0.2 MPa[5]。
由圖2可知,地下結構中間層為綜合管廊夾層,供設備管線和檢修人員通行,其內部空間標高范圍為477.85~480.05,污水管敷設至管廊東側外墻處的管內底標高為480.63。由于管道下游接口存在1.8 m的可調節高度,可以考慮適當降低D1000污水管道標高,同時調整地下結構整體縱向坡度,局部提升當前位置的整體結構標高,使污水管道由綜合管廊夾層位置穿過。
考慮到污水管徑較大,管廊夾層的內部凈高為2.2 m,直徑1 m的污水管道橫穿會占用大量內部空間,影響夾層中原有設備管線和檢修人員通行,所以在設計中局部抬高管廊夾層的頂板高度、降低管廊層標高從而增大管廊夾層凈高,在夾層上部增加約2 m的污水管道通行空間(如圖4、圖5所示),以保障污水管道不影響夾層的原有功能。

圖4 方案2管道縱斷面示意圖

圖5 方案2管道橫斷面面示意圖
調整后,地下車道頂板距地面距離減小為1.0 m,車道東側污水管跌水1.54 m,污水管穿行段最低標高為479.06。
污水管道進入管廊夾層內部,夾層內管道需要架空敷設,為避免污水滲漏,排水管不宜設置管道接口。管廊夾層內部凈寬為7.45 m,常規的鋼筋混凝土管、PCCP管等管材單節最大長度為6 m,為避免夾層內出現接口,考慮選用熱鍍鋅鋼管,接口采用焊接方式,焊口做二次鍍鋅,可有效降低滲漏風險。管道兩側穿外墻位置設置剛性防水套管,與外部埋地管道連接采用柔性接口,避免管廊兩側地基不均勻沉降對管道產生影響。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梳理管線上下游的標高影響因素,務必保證洞口預留標高準確。
在排水工程應用中,不論采用何種管材與接駁工藝,均無法完全避免管道滲漏的問題,且污水介質對鋼管具有腐蝕性,方案2采用鍍鋅鋼管雖有防腐功能,但仍存在腐蝕滲漏的風險。因此,考慮對夾層結構做相應的改造,設置1個污水管專用通道,且將該通道在建筑形式上劃分為室外空間,此方法可規避管道滲漏對夾層內部的影響。
設計思路類似于方案2,在保證地下車道縱坡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于管廊夾層局部上拱,然后在夾層上部設置1個3 200 mm×2 000 mm的管線通道,污水管從通道穿過,同時留出安裝和檢修空間。該通道東、西兩端對外開敞,通道內南北與上下土建結構封閉,與管廊夾層內部空間隔離,與外部土壤相通,如圖6、圖7所示。此方案將管線通道與外部連通,污水管道設計按照常規埋地管道標準執行即可,不需再考慮對夾層室內環境的影響。

圖6 方案3橫斷面示意圖

圖7 方案3縱斷面示意圖
管道安裝前,在通道底部鋪設300 mm厚中粗砂作為管道基礎,安裝完成后用細砂將通道空間盡量填充密實,以便后期檢修更換,鋼筋混凝土管道連接均采用柔性接口。土建設計施工需要注意通道內部做好結構防水。
項目區域規劃性質為大型商業、辦公綜合用地,設計中應盡量減少后期污水管道的運行維護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方案選擇應當以提高管道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為主要原則,降低管道清掏、沖洗及更換的頻率,延長管道使用壽命,最大限度維護提升地塊的環境質量。
以上3種方案在設計建造和運行管理過程中各有優劣,其主要特征比對詳見表1。

表1 方案特性對比
方案1應用倒虹吸工藝,其優點在于不影響土建設計與施工,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點,施工需要開挖16 m以上的深基坑,基坑支護及降水難度增加,且管道上部與車道管廊結構間距較小,需要采取保護措施以保障管道結構安全,整體造價增加。污水管道采用倒虹吸工藝容易產生淤積,需要進行高頻率的人工清掏或高壓沖洗進行日常養護清淤,這些方法既費時費力又存在一定的安全作業風險[6],頻繁地清掏沖洗對于周邊環境存在不利的影響。
方案2的優點在于設計施工簡單,造價較低,系統運行穩定,不存在倒虹吸工藝的各項問題,運行維護周期與普通埋地管道無異,但是污水管道和綜合管廊在竣工交付后,由不同的產權單位管理,后期維護與檢修不便。此外,使用鋼管輸送污水介質,其使用壽命較短,增加了維護頻率,在繁華地段檢修和更換管道,對周邊商業和交通帶來不利影響,維護成本較高。夾層室內部分鋼管在運行中若發生沼氣泄露,在無人值守區域不宜被發現,容易產生沼氣積聚,在維護人員進入時易發生中毒事故。
方案3有效解決了方案2的各項弊端,延長了管道的使用壽命,管道發生滲漏不影響管廊內部環境,提升了管道運行的安全性,管道與管廊獨立運行無交集,降低了維護成本。但是此方案需要在相對狹窄的通道內部實施結構防水、管道安裝與細砂回填作業,施工難度較大,且土建改造工程量大,整體建設成本與工期成本高于方案2。
綜上所述,方案1與方案2都存在顯著的缺陷,在建設施工和后期的運行維護中存在較大的問題。雖然方案3的實施成本高于方案2,但其后期運行維護成本較低,從運行穩定可靠、安全、環保等方面綜合考量,其工況最優,所以本項目選擇方案3作為最終的實施方案。
重力流污水管道在建設中遇到通行障礙,由于其自身的物理特性,相對于壓力管道解決障礙問題成本更高,在設計中需要充分利用現場條件,找出最適合的通行方案。
在采用非常規方案的情況下,需要從遠期考慮,結合不同工況下的可實施性、經濟性、安全性與環境影響等指標充分考量,并在既定方案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方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