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蝶
摘 要:韓城行鼓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行鼓近些年飛躍發展,在宣傳和比賽方面屢獲殊榮。本文從韓城行鼓目前的發展現狀、方向、措施等方面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韓城行鼓;非遺;傳承;發展
韓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品類繁多,異彩紛呈。最具代表性的有韓城行鼓、韓城秧歌、徐村司馬遷祭祀、韓城抬神樓、韓城古門楣題字、韓城陣鼓等。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3個,省級項目12個,渭南市級項目22個,韓城市級項目67個。已逐步形成中、省、市三級非遺名錄保護體系。其中,最能代表韓城民間文化藝術特色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韓城行鼓。
一、韓城行鼓的歷史沿革
韓城行鼓俗名“挎鼓子”,因鼓手將鼓挎于腰間而得名。據傳,其起源可追溯到元代初期。元滅金后,蒙古騎兵敲鑼打鼓,歡慶勝利。韓城百姓沿襲模仿,將其繼承下來,作為祭祀法王的民間鼓樂。如今,韓城行鼓已成為韓城傳統文化的一張閃亮名片,向世人展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韓城行鼓是中國鼓樂中極富地域特色的鼓種。它獨特的歷史傳承形成了特有的鼓樂特色。傳統的表演,其鼓陣、鼓譜、鼓手的著裝都帶有蒙古軍鼓樂的特色。在演出風格上,韓城行鼓在保留原有軍鼓樂藝術風格的同時,其鼓點豐富多樣,強勁剛烈。據統計,韓城行鼓的鼓譜有20余種。樂器主要由鼓、鑼、鐃、鈸組成,音色鏗鏘質樸。
二、當地群眾參與民間文化藝術活動情況
韓城人是在鑼鼓聲中長大的。127個村、39個社區都有或大或小的鑼鼓隊。近年來隨著韓城行鼓的發展,行鼓隊已經遍布各個鎮辦的村、社區,隨著產業化發展的日益成熟,十幾支突出的韓城行鼓隊因鼓藝高超而聲名鵲起。
三、韓城行鼓的傳承情況
韓城職專和龍門鎮西原中心小學為韓城行鼓傳承基地,行鼓成為學生們的必修課,文化館定期選派行鼓代表性傳承人給學生們授課,參加行鼓培訓的學生有800余名,已成為韓城行鼓傳承發展的有生力量。韓城市人民藝術劇院有限公司作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韓城行鼓)代表性傳承單位,為了培養專業的藝術人才,2017年2月與韓城職專聯合舉辦為期4年的全日制藝術學校,由公司提供經費支持,在全省范圍招收了40余名10歲至17歲的學員,除全面學習戲曲基本知識外還進行韓城行鼓和韓城秧歌等民俗藝術專業的定向培訓,為我市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韓城行鼓加強了鎮村、學校、企業、社區的傳承人培訓,還鼓勵傳承人跨區域教授,國家級傳承人應邀遠赴新疆、貴州等地進行授課推廣。目前各個鎮村及社區,在行鼓隊伍愈來愈壯大、人員基數越來越多、年齡跨度越來越大的發展態勢下,韓城行鼓已摸索出一條產業化發展之路,眾多的鑼鼓隊在韓城老百姓的結婚、開業等隆重慶典中成為標配,市場的需求形成了競爭機制,促進了行鼓的良性發展,形成了村村有鼓隊、男女皆上陣的盛況。
省屬國有企業陜西省龍門鋼鐵集團公司抽調精兵強將成立職工鼓舞藝術團,對團員進行定期常態化培訓,并多次參加大型比賽及文化交流活動,韓城行鼓積極向上、昂揚進取的精氣神已成為企業文化強有力的核心構成。
四、韓城行鼓的品牌化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國家對文化工作的重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韓城的文化工作者加強了對韓城行鼓的保護和發展,在表演的藝術效果上進行了深加工,增強了宏偉氣勢。鼓陣排開,令旗揮舞,鑼鼓齊鳴,擊聲如雷,吼聲震天,似黃河咆哮,如峽谷驚風,氣勢恢宏,扣人心弦。敲到得意時,狂跳狂舞,如醉如癡,醉鼓醉镲,狂敲狂拍,酣暢淋漓,身處忘我之最佳境界,狂放不羈,野味十足,盡顯黃河漢子熱情、粗獷、豪爽、彪悍之英氣。
現在韓塬大地上處處可聞韓城行鼓粗獷、激昂的鼓點,無論節日、婚嫁,還是各種慶典活動都少不了它,其早已融入韓城人的靈魂中。幾支突出的鑼鼓隊,在全國各地受邀演出,廣受贊譽。技藝杰出的鼓手、鑼手、镲手層出不窮,還有的被民眾授以“鼓王”“鑼王”的美譽。隨著韓城各村的行鼓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有的村甚至有兩三支行鼓隊伍,韓城市民間藝術團成員由建團初期的100人迅速發展壯大到現在的500余人。
優秀鼓隊的參賽演出,使韓城行鼓走向了品牌化、精品化之路,優秀鼓隊在全國各地受邀演出,屢獲大獎。1997年,韓城行鼓赴香港參加慶回歸大型慶祝活動,為韓城人贏得了“中華第一鼓”的美譽。2008年北京奧運會,韓城行鼓以驕人的豐姿參加奧運會開幕式前的演出,拉開了韓城行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序幕。2009年5月,韓城市人民政府批準韓城市民間藝術團正式成立,翻開了韓城特色文化發展史上新的一頁。2010年9月16日至18日,韓城市人民政府組織舉辦了中國·韓城“司馬遷杯”首屆全國鑼鼓大賽,18個省、市的35支鑼鼓隊參加了比賽。2011年,在全國民間藝術之鄉復查中,文化部以韓城行鼓命名韓城市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近年來,韓城行鼓節目先后赴北京、新疆、山西、吉林、河南、河北等地大、中、小城市進行對外交流演出活動百余場。赴上海世博會、香港東亞運動會、臺灣新竹、英國愛丁堡、俄羅斯軍樂藝術節、央視春晚西安分會場、德國柏林國際旅游交易會、央視《魅力中國城》競演、丹麥哥本哈根等地進行文化藝術交流,開創了韓城民間藝術發展史上的新紀元,為行鼓的對外展示、擴大韓城對外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創新體制機制和服務方式情況
韓城在加強文化交流的同時,旨在把韓城行鼓“品牌化”“精品化”,將韓城行鼓做大做強。近年來,在韓城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非遺項目韓城行鼓獲得了長足發展。在保護工作中,始終堅持“挖掘是基礎、傳承是關鍵、創新是發展”的工作理念,把保護工作立體化、多元化,踐行推廣先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與時俱進,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在項目保護、推廣、發展上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市政府為了打造韓城鑼鼓,傳承推廣優秀傳統文化,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物力,于2010、2014、2016年舉辦了三屆“司馬遷杯”全國鑼鼓大賽,以鑼鼓為媒介,搭建起共傳優秀文化的大舞臺,邀請全國各地優秀非遺項目及國內外優秀鼓隊參加比賽,此項活動不僅成為民間文化交流的橋梁,也成為中國打擊樂界一大品牌活動。
為了進一步挖掘黃河流域沿岸民間文化,市政府投資舉辦了“黃河金三角民間社火大賽”,成為國內首個將全國高水平社火表演隊伍集中展示的盛會。大賽通過評比、巡游、展演、論壇等方式,展示民間藝術魅力,共享非遺保護成果。
為不斷宣傳、樹立行鼓文化形象,更新旅游宣傳新觀念,融文化和旅游于一體,在春節、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等法定節假日,于韓城各大景區開展了“文化進景區”系列活動。全市發動各鎮辦、村、社區力量,將多年舉行的社火進城鬧元宵活動從城區擴展至景區,把行鼓藝術表演、景區宣傳促銷和旅游資源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在市民中樹立“人人爭做韓城旅游宣傳員,人人都是韓城形象代言人”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手段,加大對我市文化旅游業的宣傳,樹立我市民間文化旅游的形象,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為了積極貫徹國家扶貧政策及鄉村振興戰略,韓城市文化館與市扶貧辦、圖書館、劇院公司、影業公司等相關部門和單位聯合開展“扶貧扶志基層行”“扶貧文化行歡樂送基層”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為全市八個鎮辦送上韓城行鼓、秧歌、器樂、曲藝等節目,給貧困村民送去了關愛。文化扶貧由傳承人進行行鼓教學,使貧困村的鑼鼓隊組建實現從無到有,這些鑼鼓隊成員參與婚慶喜事的商業表演,在個人經濟收入增加和精神生活愉悅上得到了雙豐收。
2020年,市文化館以韓城行鼓為主體,對行鼓的元素大膽創新,用舞蹈大寫意的方式將行鼓粗獷、豪邁、灑脫、熱烈的特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把行鼓藝術和現代舞蹈藝術結合起來,推出了舞蹈《行鼓行》。2020年11月作為第九屆陜西省藝術節群星獎舞蹈類五件獲獎作品之一,獨特而豪邁的表演成為藝術節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六、目前發展狀況
經過多年發展,韓城行鼓已經在國內外進行了多地域和場次的演出和比賽,對韓城行鼓文化的宣傳起到了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但是就目前發展來看,情況沒有預期的樂觀。前些年,因有民間藝術團的帶領,行鼓發展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現在隨著民間藝術團發展方向的改變和劇團性質的改變,行鼓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以前的民間藝術團有大部分隊員都是農民出身,在行鼓沒有演出的時候,隊員還要做其他工作以維持生計。近年來,在一波又一波的演出和比賽的洪流過后,迎來了瓶頸期,行鼓的演出和比賽相比少了很多,這對演員來說在經濟上有很大影響。隨著社會發展,有些隊員已經離開團隊,自行發展,民間藝術團面臨解散和轉型。行鼓也難以凝聚強有力的沖擊力繼續向前發展。就目前行鼓發展狀況來看,急需有宣傳力度、有政治方向、有創新思路、有編導和演員的新團體成立,來帶動行鼓繼續發展。在發展的同時要保留原有行鼓的本土特點,還要適應社會發展和現代人的欣賞水平,讓這一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在得到保護的同時繼續傳承發展。2021年6月,唯一一位韓城行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程勤祥老師辭世,這對行鼓隊員的壯大和行鼓的發展是很大的損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吉勝虎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在行鼓發展和傳承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基于此,急需一個新團體的成立來帶動傳承人培養更多的行鼓新生力量。
七、發展方向和措施情況
(一)理論研究方面
1.在確保活態傳承和已有資料的基礎上,應對韓城行鼓的鼓譜、表演技藝等進行系統性發掘。2.召集韓城民俗專家開展理論研究工作,對韓城行鼓的所有鼓譜進行重點研究及編排創新,編撰出版《民間音樂資料匯編》第二部、《韓城行鼓研究》等學術專著。3.邀請專家編寫具有普及性的中小學韓城行鼓音樂教材,使韓城行鼓進入更多的中小學課堂,全面開展行鼓教學,使學校行鼓教學制度化、規范化。4.建立韓城非遺博物館,并在其中設立韓城行鼓展廳,用于相關文物的展示,同時設立融表演、互動、數字體驗為一體的非遺線上線下即時共享互動區域。
(二)活動擴展方面
1.在我市建立西原村、上峪口村等多個韓城行鼓文化生態保護村的基礎上,突出特色,統籌規劃。優先發展韓城行鼓生態保護村基礎設施建設,在韓城市西原生態村中圍繞韓城行鼓編排節目,創設情境,吸引游客親身體驗,以其帶動整個韓城文化的發展。2.通過文化生態村的建立和韓城市民間藝術團及陜西省龍門鋼鐵集團公司的職工鼓舞藝術團等一批實力強、有特色的鼓隊的帶動,使韓城行鼓呈輻射狀發展,加大韓城行鼓原生態的保護力度和活動擴展。
(三)傳承和培訓方面
1.韓城行鼓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龍門鎮西原行鼓隊是韓城行鼓中富有特色的一支隊伍,在建立更多行鼓文化生態保護村的基礎上,對西原行鼓隊樂手實行重點保護。2.在原有基礎上,大力發展其他村的行鼓隊,重點培養和扶持實力強、有特色的隊伍,對優秀鼓手、隊伍在外出表演、授藝方面給予政策優惠。3.從人才、演奏水平等方面提高韓城行鼓的藝術水平。4.在原來行鼓表演次數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規模并上升規格,以促進韓城行鼓的傳承與發展。5.對從事韓城行鼓的傳承人實施重點保護,創辦以韓城行鼓為主要內容的“韓城民間文化培訓班”,提高傳承人對韓城行鼓的理解能力。6.爭取保護經費,打造韓城非遺中心傳承基地,建立融行鼓表演、展示、互動、數字體驗及教學培訓于一體的中心傳承基地。
(四)宣傳方面
1.依托韓城當地豐厚的歷史文化和文物旅游資源,以文化助推旅游,開發韓城行鼓文化產業,使韓城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形成規模,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司馬遷文化旅游品牌。2.推進文化與城市建設有機融合,在城市建設中,著力融入韓城行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品牌,使城市文化“神、形”兼具。3.大力宣傳,樹立韓城行鼓文化形象。更新旅游宣傳觀念,融演出和旅游于一體,把宣傳和旅游資源開發、旅游產品促銷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手段,加大對我市文化旅游業的宣傳,樹立我市民間文化旅游的形象。4.鑒于韓城行鼓目前精品節目較少、許多鼓點未充分利用、表演形式比較單一、節目編排數量及質量達不到韓城行鼓發展速度的需要等狀況,有待由專業人士對行鼓表演做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民眾了解韓城行鼓,拓展市場。
八、結 語
韓城行鼓是激蕩在黃河西岸的一個文化絕響,經過多年發展,日趨成熟。雖已揚名中外,廣受贊譽,創造了一個品牌亮點,但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的審美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需求的提高,群眾對行鼓的熱衷程度慢慢趨于淡漠。韓城行鼓作為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希望得到政府和社會力量更多的支持,使其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韓城傳統文化;使其閃亮的名片繼續發光發熱;使其和韓城人的生活相互映襯,熠熠生輝。
(韓城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