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出迷霧走向光明,最強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濟。
“只要我們攜手同心、行而不輟,就一定能匯聚起合作共贏的偉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挑戰,迎來人類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鄭重宣示了我們要共同守護人類生命健康、共同促進經濟復蘇、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共同應對全球治理挑戰等4點主張,明確提出了促進世界安危與共的全球安全倡議。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高瞻遠矚、思想深邃、內涵豐富,為全球團結合作、共克時艱貢獻了中國智慧、指明了努力方向,引發會場內外的熱烈反響和廣泛共鳴。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以“疫情與世界: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為主題,具有重要意義。當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給人類提出了必須嚴肅對待的挑戰。應當看到,人類還未走出世紀疫情陰霾,又面臨新的傳統安全風險;全球經濟復蘇仍脆弱乏力,又疊加發展鴻溝加劇的矛盾;氣候變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補,數字治理等新課題又擺在我們面前。縱觀歷史,人類正是在戰勝一次次考驗中成長、在克服一場場危機中發展,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越是困難時刻,我們越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人間正道,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方向不斷邁進。
過去兩年多來,國際社會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發展作出了艱苦努力。困難和挑戰進一步告訴我們,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各國要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勇敢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險阻。必須清醒認識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前提,各國只有相互支持,加強防疫措施協調,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形成應對疫情的強大國際合力,人類才能徹底戰勝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對過去10年全球減貧成果造成重大沖擊,只有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促進全球平衡、協調、包容發展,才能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只有穩步推進全球安全倡議落地落實,才能促進世界安危與共;世界各國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只有同舟共濟,共同應對全球治理挑戰,才能穿越驚濤駭浪、駛向光明未來。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提出的4點主張,為世界各國攜手迎接挑戰、合作開創未來提供了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充分展現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勇毅擔當。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社會面臨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實現普遍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同時,世界多極化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全球化展現出新的韌性,維護多邊主義、加強溝通協作的呼聲更加強烈。國際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部復雜精巧、有機一體的機器,拆掉一個零部件就會使整個機器運轉面臨嚴重困難,被拆的人會受損,拆的人也會受損。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當今世界,任何單邊主義、極端利己主義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脫鉤、斷供、極限施壓的行徑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識形態劃線挑動對立對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我們要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拆墻而不筑墻、開放而不隔絕、融合而不脫鉤,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世界經濟活力充分迸發出來。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努力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大國尤其要作出表率,帶頭講平等、講合作、講誠信、講法治,展現大國的樣子。
面對各種緊迫全球性挑戰,加強團結合作,共同坐上新時代的“諾亞方舟”,人類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我們對匯聚起合作共贏的偉力充滿信心,對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挑戰充滿信心,對迎來人類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
“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
“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著眼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促進世界安危與共,鮮明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為共同營造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行動指引、注入了思想動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變局不限于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實現各國共同安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安全問題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如果解決不好,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就難以順利推進。習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人類前途命運和世界發展大勢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明確了維護和實現全球安全的核心理念、根本遵循、重要原則、長遠目標和可行思路,符合各國對加強全球安全合作的期待,為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安全挑戰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必將為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改革、破解人類安全困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理念指引。
人類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普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蕩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面對日益復雜化、綜合化的安全威脅,單打獨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當今世界并不太平,煽動仇恨、偏見的言論不絕于耳,由此產生的種種圍堵、打壓甚至對抗對世界和平安全有百害而無一利。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的:“事實再次證明,冷戰思維只會破壞全球和平框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只會危害世界和平,集團對抗只會加劇21世紀安全挑戰。”安全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國際和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也都有維護國際和地區安全的責任。堅定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在謀求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才能努力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安全之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寧。
當前,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各國應該樹立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我們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摒棄冷戰思維,反對單邊主義,不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不能搞雙重標準,反對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共同應對地區爭端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問題。全球安全倡議著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面向全球開放,歡迎各國共同參與。中國不僅是這一重大倡議的提出者,也將是推進落實倡議的行動派。中國愿通過聯合國平臺以及多雙邊渠道,同各方就這一倡議深入交流,相互啟發,凝聚全球合力,推進倡議落地,為推動政治解決各種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貢獻智慧和力量。
促進和平與發展,首先要維護安全穩定;沒有安全穩定,就談不上和平與發展。面對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更加殷切的期盼、對公平正義更加強烈的呼聲、對合作共贏更加堅定的追求,用全球安全倡議凝聚共識、促進行動,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各國一定能共同創造持久的安全穩定環境,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迎來人類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
“亞洲好世界才能更好。”4月2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著眼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把握亞洲的歷史與現實,強調“我們要繼續把亞洲發展好、建設好,展現亞洲的韌性、智慧、力量,打造世界的和平穩定錨、增長動力源、合作新高地”,提出“堅定維護亞洲和平”“積極推動亞洲合作”“共同促進亞洲團結”3點主張,為亞洲各國攜手迎接挑戰、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進一步增強了信心和力量。
亞洲人民歷經熱戰冷戰,飽經滄桑憂患,深知和平彌足珍貴,發展來之不易。過去幾十年,亞洲國家深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地區總體保持穩定,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就了“亞洲奇跡”,為推動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國博弈日趨激烈,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面對顯著上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只有順應歷史大勢、回應時代呼喚,堅定信心、激流勇進,團結合作、共克時艱,努力建設一個和平安寧、共同繁榮、開放融通的亞洲,才能讓亞洲成為世界的和平穩定錨、增長動力源、合作新高地。
和平是各國人民的共同企盼。沒有和平,沖突不斷甚至戰火紛飛,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社會穩定、人民往來等都會淪為空談。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做和平的維護者和促進者。習近平主席強調:“地區和平穩定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哪個國家的施舍,而是地區國家共同努力的成果。”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化解紛爭和矛盾、消弭戰亂和沖突,亞洲首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精神”更加具有現實意義。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等原則,奉行睦鄰友好政策,以真誠溝通增進理解和信任,以求同存異妥處分歧和問題,共同維護和弘揚亞洲價值觀,定能共同為亞洲安全和發展撐起一片藍天,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時光。
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是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同世界其他地區的區域次區域合作展現出勃勃生機和美好前景。建設發展繁榮的亞洲是亞洲人民的共同愿景。必須認識到,開放是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疫后經濟復蘇的關鍵。亞洲近幾十年快速發展,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就是敞開大門,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亞洲各國要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鞏固供應鏈、產業鏈、數據鏈、人才鏈,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加強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全方位互聯互通,共同打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各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有力促進世界發展。
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共贏合作是亞洲發展的必由之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中老鐵路建成通車,有效提升了地區硬聯通、軟聯通水平。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推動亞洲形成更加開放的大市場,促進亞洲共贏合作邁出新步伐。習近平主席強調:“用對話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開放包容取代封閉排他,用交流互鑒取代唯我獨尊,這是亞洲應有的襟懷和氣度。”我們要鞏固東盟在地區架構中的中心地位,維護兼顧各方訴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區域秩序。要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最大程度增強合作機制、理念、政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擁抱世界,才能擁抱明天;攜手共進,才能行穩致遠。國家無論大小強弱,無論域內域外,都應該為亞洲添彩而不添亂,都要共走和平發展大道,共謀合作共贏大計,共創團結進步的亞洲大家庭。我們深信,堅定維護亞洲和平,積極推動亞洲合作,共同促進亞洲團結,把亞洲打造成世界的和平穩定錨、增長動力源、合作新高地,亞洲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
“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強大動能,為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機會。”4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倡導各國攜手迎接挑戰、合作開創未來,強調“中國將始終不渝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各方對促進疫后經濟加快復蘇、建設更美好世界有著共同期盼,但又面對諸多新的困難和挑戰。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的經濟發展備受關注。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14.4萬億元,占全球經濟比重預計超18%。2022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開門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國民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實踐充分證明,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途充滿信心!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深刻認識到,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中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中國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要擴充國內市場,在更大范圍、更大規模上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需求;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中國的對外合作將不斷深化,同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中國的發展與世界命運密切相關,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中國必將給世界經濟復蘇帶來重大利好,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世界經濟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不論世界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會動搖。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宣示:中國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實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優化外資促進服務,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中國將扎實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中國將全面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推動同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簽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國將堅持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目標,積極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這些務實舉措和行動充分表明,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也不會變。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中國發展將為各國帶來更多新機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新動能。
兩個多月前,中國向世界奉獻了簡約、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為各國人民帶來了溫暖和希望。下半年,中國共產黨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擘畫中國未來發展藍圖。面向未來,中國將一如既往展現大格局、大擔當,同各國一道深化交流、共謀合作,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
(綜合4月22—25日《人民日報》。作者為該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