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濃墨如剛,淡墨如柔。剛時遒勁有力,柔時行云流水。筆管不及寸的圓周上,鐫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繪海水山石的氣勢。這是位于文房四寶之首的毛筆。
土炕上老人梳理著各種尾毛,窗下是婦女們制管刻字的身影,男人們則包裝成袋,肩挑驢馱,遠走府州縣城,足跡踏遍白山黑水、長城內外。這是明清時期萊州朱橋熱鬧的毛筆作坊圖。
作為北派之首的萊州毛筆,傳承600多年始終恪守著工藝標準。
左手掐,右手抽,雙手一抖一抖韻律十足。萊州“狀元筆”也在跌宕起伏的變遷中驚艷了時光。
在煙臺萊州市,有著“北派”之首之稱的萊州毛筆,因其高品質而享有“狀元筆”的稱號。
其實,萊州毛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萊州毛筆是掖縣的傳統工藝產品,發展到清朝初期,這里的毛筆曾是當地四大貢品之一。到了清康熙年間,掖縣已經存在制筆作坊,從事專業化生產。
之后,萊州毛筆迎來了一段時間的輝煌并且在全國范圍內開花。上世紀40年代,天津市就有五家筆莊是由掖縣保旺鄉的筆工創辦的,包括“盛山齋筆莊”“成文堂筆莊”等,還有大連的“同記筆莊”、哈爾濱的“五星筆莊”、海城的“牛莊筆莊”,以及北京、河北等地的筆莊。
好景沒有持續多久,當地的制筆藝人散居民間,這門技藝便不復當初的火熱,直到上世紀70年代。1972年,苗家公社率先將散居民間的制筆藝人組織起來,建立了掖縣制筆廠,輝煌時期筆廠制筆工匠達到400余人,慕名而來的書畫家絡繹不絕。從那時起,當地就沿襲傳統的手工制作工藝,利用萊州灣沿岸特產的黃鼠狼尾毛來制作毛筆。

基于當地特產原料的高品質,并集百家之長,萊州毛筆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當地的原料黃鼠狼尾毛,加上優質的東北元尾、貉子針毛,可以生產出各種優質狼毫筆、兼毫筆,此外還學習了湖筆、宣筆的制作經驗,生產出增強了筆腰健性的長鋒羊毫筆。
1978年萊州毛筆被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友人;1982年,在全國第二次毛筆質量評比中,萊州毛筆榮獲總分最高分數,被譽為“狀元筆”,也因此受到諸多書法家的青睞。
如今,對于萊州人而言,毛筆已經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對父輩們風骨的一種傳承。在萊州市朱橋鎮保旺秦家村村東,有一處散發著濃郁古風的去處,就是“沼清筆莊”。這里不僅記錄著王沼清的筆工生涯,也是萊州毛筆變遷的見證。
受父親的熏陶,自高中畢業以后,毛筆就成為了王沼清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歲的時候,王沼清進入萊州制筆廠,那時候還是當學徒。慢慢地,他的手藝也逐漸熟練起來。
梳貼子、圓頭、覆毛、綁頭、栽筆……看似簡單的一支毛筆,卻是用前后120道步驟,擇料、水盆、修筆、刻字、包裝五個大工序累積起來的。毛筆制作分為南北兩派,“南派”之首是取材羊毫的“湖筆”,“北派”之首則是萊州毛筆。但在工藝流程上,二者卻有著根本的區別?!澳瞎P”幾乎全是干作,而萊州筆的制作離不開水,水的使用增加了靈性,萊州筆也因而具有了“圓、健、尖、齊”等特點,因而備受青睞。
在眾多工序中,最考驗功夫的就是齊、墊、圓。在制作時,要把用石灰水脫脂清洗后的筆毛捏成一撮一撮,挑起一撮,在水里浸潤之后,左手捏筆毛,右手捏梳子,一點一點把雜毛剔除。隨后要用左手持一塊木板,右手持筆毛,一根一根地將筆毛貼服在木板上,以達到對齊筆毛的效果。左手掐、右手抽、一抖一抖極富韻律,水洗后滑亮的筆毛在木板上次第鋪開,油潤而富有光澤。

也就是這“齊”的一步,決定了筆工是否合格。如果“齊”是基本功,那么“墊”則是考驗筆工的悟性。萊州毛筆開峰尖細,書寫流利,含水不漏,欲滴不能,靠的就是“墊”的功夫。
在毛筆制作過程中,每一位筆工的全手工制作,靠的是手摸、眼看,憑的則是經驗和悟性。
在600多年的傳承積淀中,萊州毛筆形成了290多個規格,400多個品種。按頭長度分,有大楷、中楷、小楷;按筆頭材料分,有狼毫、羊毫、兼毫、紫毫、金雞毫、石獾毫及胎毛筆等;按用途分,有字筆、畫筆、修像筆、眉筆等。而這其中,代表品種則是狼毫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萊州毛筆在全國很風光,秦家村周圍幾十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手工制筆,從業人員達數千人,遠銷海外。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萊州毛筆又一度陷入困境。也就是這個時候,王沼清萌生了要創新的想法。1992年王沼清離開了萊州制筆廠,開辦沼清筆莊制筆。在傳承制筆工藝的同時,還要根據時代發展進行創新。于是他借用了西方油畫用筆的繪畫功能,進一步改進了毛筆,使之更適合現代作畫。
隨著當地毛筆書法課的恢復,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這門傳統文化的底蘊,將萊州毛筆重拾了起來。2006年萊州毛筆被煙臺市政府錄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12月,“萊州毛筆制作技藝”被列入山東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狀元筆展示基地成立,凝聚零散毛筆手工作坊和手工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