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臺石

近日收到老友吳殿彬先生的新作《紅蘋果》,將全書六部18章一一卒讀,不僅拍案叫絕:好一個《紅蘋果》!
《紅蘋果》是一部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全書43萬字,由吳殿彬先生披肝瀝膽歷時3年創作完成。這是一部由煙臺人講好煙臺故事的精品力作,在“煙臺人最喜愛的煙臺書”海選中名列榜首,同時獲得了中國蘋果協會“文化榜樣品牌”。只要讀過此書的人,都會對書中內容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理解。但這些不是我想表達的,我想感謝吳殿彬先生的是,讀了《紅蘋果》,讓我圓了一個又一個蘋果夢。
好一個《紅蘋果》,讓我圓了“蘋果宴”的夢!
《紅蘋果》讓我夢回故鄉山川的蘋果園,又看到了那里田連阡陌的紅彤彤大蘋果。煙臺現代蘋果的栽培歷史發源地應該就是今天的福山區,美國傳教士倪維思引進西洋蘋果時的煙臺為福山縣屬地,讓西洋蘋果本地化的青年農民唐殿功則是福山縣門樓紹瑞口村人,我的老家則是與之山水相連的高疃鎮高疃北村,這里的蘋果園大約在上世紀初就有了,是從煙臺傳教士倪維思的“廣興果園”引進的?還是距離這里不遠的紹瑞口村唐殿功家學來的?我未加考證,不敢妄言。
我夢回故鄉的老宅里,聞到了“青香蕉”蘋果誘人的香味。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家鄉的果園由村集體的果園隊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到了十月上旬蘋果成熟了,有專人晝夜嚴防死守,生怕被人偷走一個,采摘后全部由供銷社按等級統購統銷和出口創匯。如果哪一年家里分一筐殘次果和落地果也是喜出望外,每當家中分到蘋果,姐姐總是選幾個損傷不太嚴重的大青香蕉蘋果舍不得吃,放在大衣柜里,放上一段時間,打開柜門一陣清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不過,用不了幾天,饞貓似的兄弟就把姐姐的蘋果偷吃了。
我夢回生產隊的伙伴中,享受狂吃蘋果的饕餮盛宴。上世紀70年代初,我高中畢業回村務農時,十分向往蘋果園的工作,但剛畢業的學生是沒有資格到果園工作的,我成為生產隊小車隊的一名成員。每當秋天摘蘋果的時候,我們生產隊小車隊的年輕人走過蘋果園,都會咽下饞涎欲滴的口水。果業隊的隊長是位善解人意的老村干部,記得有一次他送給小車隊十幾個人一筐熟透了的落地青香蕉蘋果,讓我們一飽口福,但說明只許當時吃,不許拿回家,我用力才吃了兩個,而有一位小伙子竟然一口氣吃了八個,不知道他是怎么吃進肚子里的。
民以食為天。過去“以糧為綱”,忽視了水果的存在,今天我們知道,水果的價值與糧食同等重要,蘋果乃是水果之王啊!我在《紅蘋果》中看到,書中居然列出今天的“蘋果宴”菜譜:八寶蘋果、布袋蘋果、蛋黃焗蘋果,林林總總竟然有數十種之多。蘋果自150年前入饌而來,據說迄今已有數百種蘋果菜肴供人品嘗。八大菜系魯菜中的拔絲蘋果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名菜之一。我至今不過吃了幾種“蘋果菜”,無緣吃到全部的“蘋果宴”,但讀了《紅蘋果》,我如同享受了如同滿漢全席的“蘋果宴”一樣興奮無比!
好一個《紅蘋果》,讓我圓了“花果山”的夢!
1990年我到煙臺市政府辦公室工作,曾與領導和同事一起研究提出“海上煙臺、山上煙臺和田上煙臺”的規劃設想,簡稱“三上煙臺”。所謂的“山上煙臺”就是開發煙臺的百萬畝荒山,大力發展蘋果生產,從山上再開發出來規模相當于當時煙臺全市年工農業總產值來,讓煙臺的山塂薄地變成“花果山”。為此煙臺的基層干部和百姓付出了長期不懈的艱辛努力。
我在書中不期而遇勤勞智慧的農民兄弟,沒有300萬果農的選育和堅持怎么會有煙臺蘋果的今天。萊州小草溝村的農民兄弟宋永詩、宋永果等人打造中國蘋果苗木第一村,創造了中國蘋果苗木的最高水平;龍口市北馬鎮南村的農民兄弟邵剛,打造出世界蘋果品牌D.D.D,引領了蘋果品牌的新潮流。棲霞市素有“膠東屋脊”之稱,在“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自然環境下,棲霞果農因地制宜建成“中國蘋果之都”和“中國蘋果第一市”,成為煙臺蘋果的主產區,農民收入90%以上來自蘋果業。

我在書中意外邂逅為煙臺蘋果嘔心瀝血的科技精英,沒有束懷瑞、劉志堅、邵大元、于紹夫、王秀斌、姜中武等一批為發展煙臺乃至中國蘋果產業嘔心瀝血、刻苦攻關的科技工作者,怎么會有煙臺蘋果的創新發展。如在艱難環境下“地下秘密育富士”的蘋果技術人員劉志豎,自1966年起,用十幾年的時間發明快速繁育紅富士苗木的技術造福于百姓。我曾有幸幾次與已90多歲的“蘋果院士”束懷瑞會面,每次都被他為蘋果事業四處奔波的行為所感動。我曾多次到過煙臺農科院、煙臺果樹科學研究所,親眼所見這里的科技人員為煙臺蘋果的品種培育、栽培技術殫精竭慮。我最為敬佩整天忙碌在田野中的縣市區和鄉鎮農技站、果樹站的科技人員,千方百計為果農排憂解難。今天的煙臺蘋果品種已達200多種,栽培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進步,每一種、每一項都飽含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
“一座座青山都是花果山,人們喜氣洋洋走進果園,……摘那又紅又綠的大蘋果,果園里笑聲歌聲飄啊飄……?!苯裉鞜熍_的山川田野到處都是這番景象,讓我們怎么能不思念、不感恩那些為煙臺蘋果發展默默奉獻的果農、科技工作者和領導者!今天,其中有的人已經離開我們,但后來人是不應該忘記的,這也是《紅蘋果》中記敘的100多位人物和諸多事件的價值所在。
好一個《紅蘋果》,讓我圓了“蘋果城”的夢!
煙臺蘋果的過去,是曲折艱難的創業史。自1871年美國倪維思引進13個西洋蘋果新品種,在煙臺建立“廣興果園”后,福山紹瑞口果農唐殿功嫁接出“豬嘴香蕉”新品種,多年后,煙臺蘋果又發展出小果光、金帥、青香焦、紅香焦等蘋果品種,使煙臺蘋果一時風光無兩。改革開放以來煙臺蘋果又引進“紅富士”并培育出以“煙富”系列苗木為代表的著名蘋果品種,脫毒“煙富三”成為全國重點推廣的富士品種,蘋果早果豐產栽培技術、壁蜂授粉技術、全套袋技術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不僅實現了煙臺蘋果產業跨越式發展質的飛躍,而且為中國蘋果產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煙臺蘋果的現在,是農村根深葉茂的“搖錢樹”。今天的煙臺蘋果已經是小蘋果、大產業,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擁有果品貯藏加工企業1000余家,專業合作社1500余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果品龍頭企業48家。全市建有果品貯藏庫1348座,庫容能力達342萬噸,自動化篩選生產線1044條。蘋果栽培面積達到282萬畝,產量約568萬噸,出口東盟、日本、歐盟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產值500多億元,全市農民80%的收入來自蘋果。
煙臺蘋果的未來,將是煙臺更加靚麗的一張城市名片。150余年的現代蘋果栽培史,“十大蘋果功臣”和廣大果農、科技工作者和領導者造就了“煙臺蘋果”這個響當當的龍頭品牌,2021年品牌價值達150.34億元,連續13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先后獲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煙臺人并未因此而滿足,他們面向未來,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幅度降低果園生產成本,努力讓煙臺蘋果產業始終保持長盛不衰的良性發展局面。
好一個《紅蘋果》,光彩熠熠向未來。《紅蘋果》問世后好評如潮,吳殿彬先生由此位列煙臺蘋果發展150年功不可沒的十位專家學者,獲得了“煙臺蘋果150年突出貢獻獎”
In the future Yantai apples will become a more beautiful card for the city of Yantai.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the plantation of apples for over 150 years, the Ten Contributors to Apples and many fruit farmer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fessionals and leaders forged the well-known leading brand of Yantai Apples. In 2021 the brand valued at 15.034 billion yuan as the first fruit brand in China for 13 consecutive years, successively awarded as a name brand in China and a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Yantai locals are not contented for it. Instead, they are oriented toward the future, continuously advanc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s of orchards to keep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business of Yantai Ap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