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勇
泰國考艾國家公園正門入口處,“國家公園行為準則”的展板上寫著保護動植物、禁止投喂野生動物、禁止大聲喧嘩等諸多條款,提醒游覽者遵守。
考艾國家公園設立于1962年,占地2168平方公里,是泰國設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公園內不僅廣泛分布著森林、草原、瀑布等,也生活著種類繁多的動物,“小心野象”“小心動物穿行”等標識比比皆是。
泰國國家公園發展主要經歷了4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設立階段,泰國政府從1962年起對全國的自然資源進行調查統計,設立了36個主要開展林業和農業保育的國家公園。第二個是開發的階段,在政府各部門協作下,逐步開放小規模旅游,與此同時加強對自然保護的宣傳。第三階段為與旅游發展相對接的階段,國家公園為促進泰國旅游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源。當前,政府提出了“泰國4.0”發展戰略,國家公園發展更加強調智能化管理,在有效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兼顧提升旅游品質。
目前,泰國共有155個國家公園,其中陸地國家公園129個,海洋國家公園26個。長期以來,旅游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公園的自然環境保護。如何平衡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的關系,成為泰國國家公園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
為此,泰國實施了“休養生息”措施。例如,泰國達差島等一些著名海島一度因為游人過多,自然環境不堪重負。為了恢復海島生態,泰國政府選擇定期封閉達差島海灘區域及繞島珊瑚礁一帶。不只是達差島,定期關閉部分國家公園是泰國旅游管理的常用辦法。每年5月至10月季風雨季到來時,幾乎所有的海洋國家公園都會對外關閉一段時間。泰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廳廳長叻差達表示:“定期關閉國家公園,讓自然環境得到修復,是我們為后代留下珍貴自然資源的重要途徑。”
針對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泰國政府近年來嚴格限制進入國家公園的參觀人數,確保游客不超過公園的承載能力。2018年,泰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廳開發了電子售票軟件和手機應用,實時統計各國家公園的游客數量,并及時做出應對措施。
一群野生大象排著隊慢慢穿過考艾國家公園的道路;上百只黑鰭礁鯊在泰國南部瑪雅灣清澈的海水中自由游動;一群棱皮龜抵達攀牙和普吉島海灘產卵……得益于定期封閉和大力保護,泰國很多國家公園生態環境不斷恢復改善,不少野生動物又回歸“怡然自得”的狀態。
據悉,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未來計劃實施新的管理規則,每年將關閉所有國家公園至少兩個月,以便大自然休養生息。叻差達說,泰國國家公園發展有3項宗旨,即保護野生動植物、提供旅游休閑場所和提供自然資源保護教育基地,“未來泰國將使用先進技術完善動植物資源管理,更好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
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部長瓦拉烏認為,設立國家公園的最終目標是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A6FCEC8D-9490-41CB-AFDB-606DED823A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