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
看到小時候外婆喂我飯的照片,百感交集。
從我2014年去上海工作的時候開始,外婆就已腦中風,口齒變得不靈,常常說錯話,反應也相對地變慢了。大人們都說是我救了她,因為那天早上,我啟程去上海的路上打了電話與她道別,接聽電話是外公,我問候了他過后也讓他請外婆來接聽。外婆許久才來,接了電話時說話也吞吞吐吐。我察覺不對勁,遂讓我媽過去看看,才發現外婆中風了。如果沒有及時救治,嚴重者會出現癱瘓甚至有生命危險。回想起來,其實我也沒做什么,只不過隨手打了電話作告別。如果真的算冥冥中的回報,那也不枉她養育了我3年。
外婆是農村女人,十七八歲就嫁給了我外公。日子就這么過著,在大男子主義盛行的時代里,在家庭里作為一名賢妻良母,養育了一男兩女。她是家中長姐,聽親戚說外婆年輕時一邊讀書,一邊幫家里干農活還得照顧著弟弟妹妹,也許因為這樣,她較寬容、隨和,擅于照顧別人。外婆后來隨外公到城里工作。外婆46歲時,父母那時有了我,家里做生意忙不過來,就請她幫忙帶,外婆便辭了當時的工作,全職帶著我和小4歲的表妹。

我小時候大部分的記憶都是在外婆家玩耍。隔壁鄰居的黑豬,芳芳等一干小伙伴總是游走于新華東趙仔橋附近。玩那個年代玩的東西,拍紙片,玩彈珠等。還聽了很多鬼故事。在那黑漆漆的小巷子上,一座廟的周圍傳言很多,我們總是自己嚇自己地喧鬧著。還有每年最熱鬧的應該屬劃龍舟比賽了,我們會到江邊觀看,為運動員吶喊助威,那一刻他們真是我們的英雄。看著船頭的人有節奏地敲打鑼鼓,兩邊的運動員有節奏地劃船,我們激動不已。有幾次,總是整條街熱熱鬧鬧地迎接舞獅隊,是劃龍舟前的熱身,還是劃龍舟后的慶祝我不記得了,那獅頭常會到各家里走一朝,還分了飯叫“龍舟飯”,那飯特香,我吃了很多,而且很快,希望自己也能像龍舟手一樣強壯吧。
那時街頭還有一項娛樂不能忘就是看戲,布袋戲!外婆帶著我和小伙伴搬著板凳來到河邊廟旁唱戲的地方,也是傳說有“水猴”的地方,鬼故事產生的地方,坐下看戲,亦或只是站著。看著臺上點著燈,演員揮舞著各式人物布袋耍來耍去,好不熱鬧,有趣!
小時候會跟著外公外婆早起到附近的九龍公園做早操。我外公遛鳥,他當時是斗鳥協會的會長類似頭銜。跟著外婆去菜市場買菜,那菜市場里的市井生活到現在還依稀記得那種喧鬧,清晨的叫賣。那年清新的空氣,獨有的味道,我是很久沒有感受了。有時看到地板上總遺落一角的硬幣,紙幣,還會撿起來給外婆。

每當我感冒上火,外婆總有去火良方。她喜歡磨藕汁。一塊塊蓮藕就被她這么粗壯的手拿著,駕著一塊磨石,唰唰唰地一下下地磨平,然后再用布包起殘渣,兩手用力擰榨出清甜的藕汁,我常是一干而盡。還有去肝火的,總喜歡煮貝殼湯,有幾次我是直接端了那大鐵盆飲盡,深怕浪費了。還有那柚子,總是剝了一盤于我吃,我基本不費力,只費力動嘴。外婆怕浪費,較節省,什么掉地板上的肉也撿起來吃這種故事也屢見不鮮,把好的留給子孫,她常是這樣。
最記得傍晚外婆要準備晚飯了,她喜歡用醬油鹵一鍋咸肉,鹵蛋,那種清咸的醬油味令我難忘,也影響了我日后的飲食習慣。那時我和表妹經常愛吵架,我愛捉弄她,她愛哭,好像印象中沒有一天不哭的。一次外婆在灶臺鹵蛋,我們圍在她旁邊爭寵,是否是在爭誰吃第一個蛋?我忘了,但是表妹咬了我一口肚子,我哇哇地哭,還烏青了。到現在每當和表妹提起,仿佛就在昨日。
每逢冬至,街邊常有賣湯圓的攤位,外婆經常帶我們去吃。小而圓的湯圓浸泡在黑糖水里滾煮,舀上幾顆加點黑糖湯汁,撒點花生粉,真是人間美味,從嘴里到腸胃,身體的溫暖,甜美的味道,也溫暖了我的內心。記憶中當然也有臭味,外婆家水池下常藏有一桶紅色塑料桶,專門裝一些廚余垃圾,殘羹剩菜,集滿一桶時,常有收集這泔水的人,說是要拿去喂豬的。我常會熱情地幫著大人提,可是當時那重量對我來說太沉了,而且他們也怕把泔水漾出來,我只好一邊躍躍欲試,一邊干看著。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我們都長大了,一眨眼,外婆益發老了。
2020年外婆摔倒,肋骨斷了幾根,這次事件讓她的身體急轉直下,加快了各種病的程度,心臟,血壓,骨質疏松,血糖,腦中風,肺部感染,每天的藥量都要涵蓋這些疾病。她操勞成習,看到家里“臟”,是坐不住的,看別人餓那更是不行的。操心別人的溫飽,照顧所有的細節,事無巨細,又有點潔癖,勞勞碌碌一輩子,停不下來。這次因想幫忙晾衣服沒站穩摔倒以后,她行動已變得不便,走路需要撐著架子,出門需要推輪椅。她難再為別人操勞,也該停下來休息了。再次的中風,也使她口齒不清,難于吞咽食物,進食全靠導管。聽大人們說她很想把管抽拔掉,其痛苦可知。
她是這世上對我最好的人,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她的無私、淳樸、勤勞和堅韌值得我記取,學習。多么有幸,這世的祖孫緣,永遠是我內心最溫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