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

楊利娟是誰?
乍聽這個名字,會感覺到陌生,但提到海底撈,估計沒幾個人不知道。她就是海底撈的新任CEO。
3月1日,海底撈發布了管理層人事任命公告,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卸任CEO,由楊利娟接棒。
百度搜索楊利娟,發現她身上有兩個很有意思的標簽:餐飲界“打工女皇”,“最牛服務員”。
貧苦家庭出身,初中便輟學了,17歲打工去當服務員,40歲時身家已經過億,44歲成為大型上市公司的CEO……楊利娟的職場故事嘆為傳奇,尤其是一個飯店服務員,毫無背景,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市值1000億元上市連鎖餐廳CEO的?看看楊利娟的職場升職記,簡直艷羨了所有打工人。她的成功逆襲史,是一個最普通、最底層餐飲人的奮斗史和追夢史。
海底撈的前世今生
1994年3月,第一家海底撈在簡陽開業。
成立之初,為了留住客人,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幫人帶過孩子、拎過包、擦過鞋。無論客人有什么需要,他都一一滿足。
從此,海底撈以“服務”聞名。
就是這樣一家店,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火鍋店。
多年來海底撈堅持的宗旨就是:用服務讓顧客滿意,用更好的服務讓顧客感動。而這樣的服務在餐飲行業中從來都沒有過,所以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進入海底撈的店內,而“服務”也成了店鋪的一塊“金字招牌”。
《理財》雜志記者和家人去過海底撈消費,在不同城市的海底撈分店,都可以看到海底撈的服務是真的好,不僅幫忙夾菜,主動倒飲料,而且帶孩子去消費,還會提供孩子的游玩場所和小禮物。
2018年,海底撈上市,并且一上市便成為全球“最貴火鍋”:市值沖1000億元。
經過幾年擴張期,再疊加疫情因素,海底撈因錯判形勢,吃了大虧,經營未達預期。
2021年11月,海底撈公布了以“關閉經營業績不佳的門店”“恢復大區管理體系”“貫徹雙手改變命運”三大任務為核心的“啄木鳥計劃”。而這個計劃的負責人,就是楊利娟。
2021年12月31日前,海底撈緊急剎車逐步關店300家。
肩負“啄木鳥計劃”
海底撈發布的管理層人事任命公告稱,楊利娟此次獲委任為首席執行官,負責監督集團的管理及戰略發展,并繼續負責“啄木鳥計劃”的落實與推進。
什么是“啄木鳥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包括四方面:一是經營業績不佳的門店需要采取改善措施;二是恢復大區管理體系;三是向員工傳達企業文化及“雙手改變命運”的價值觀;四是收縮擴張計劃。
從實施結果來看,據極海品牌監測數據,截至目前,海底撈累計關店323家,其中新一線城市關店最多,達80余家,占比超過1/4;五線城市關店率最高,一個季度就關閉了25%以上的在營門店。
公告顯示,自“啄木鳥計劃”實施以來,公司內部管理和運營明顯改善。董事會亦認可楊利娟“顧客優先、員工優先”的理念,以及嚴格按照財務考核結果篩選及淘汰門店和管理人員的管理方式。
據行業人士透露,作為“啄木鳥計劃”領導者的楊利娟,一直扮演著重要的運營管理角色。服務員出身的她,在海底撈任職超27年,是海底撈走出四川、開拓全國市場的關鍵人物,也是海底撈推行“連住利益,鎖住管理”制度的負責人。
有數據顯示,在消費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穩中提質的背景下,2022年以來,海底撈的消費熱度便高居不下。在元旦產品上新策略推動下,僅元旦、春節小長假,在中國大陸地區就吸引客流超過1300多萬人次;而春節期間400家外送點,更是為近6萬個家庭提供居家就餐服務。
從服務員到CEO的傳奇
說到楊利娟的經歷,不能不說傳奇。
1994年,為了幫家里還債,16歲的楊利娟輟學來到四川簡陽,在餐館里干起了服務員。因為機智利索,被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一眼看中,并開出一個月160元的高薪“挖人”。彼時,海底撈剛成立一年。
說起來,楊利娟算得上是張勇手把手帶出來的大徒弟,她身上始終有一股闖勁。憑借著全心投入與付出,19歲時,楊利娟就成了海底撈簡陽第一家店的經理。
21歲時,楊利娟被張勇派去西安,獨立運營海底撈跨區域經營的第一家門店,統管100多名員工,為海底撈走出四川、實現跨區域運營奠定了基礎。
2012年起,楊利娟開始全面負責海底撈的所有門店運營。
2016年9月,楊利娟完成長江商學院舉辦的中國企業CEO/金融CEO課程。
2018年9月,隨著海底撈上市,楊利娟搖身一變,從打工妹成為持股高管,實現了人生更多價值。
2022年3月,44歲的楊利娟接棒張勇,成為海底撈新上任的CEO。
天眼查顯示,楊利娟持有海底撈0.2%的股份,按照最新的1006.6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13.65億元)的市值計算,楊利娟持有海底撈股權的對應市值約為1.63億元。
2019年10月,楊利娟以75億元的身家位列《胡潤百富榜》第531位;2020年2月,楊利娟以70億元財富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642位;2021年1月,楊利娟以125億元的身家登上《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第7位;2021年5月,楊利娟曾以160億元的財富進入《2021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前50名。
雙手改變命運
海底撈的十幾萬名員工,大多和楊利娟一樣的出身。他們學歷水平不高,無法用知識獲取更體面高薪的工作;他們來自農村,在成長中眼界往往受到諸多局限;他們家境貧困,甚至許多人像楊利娟一樣,要用微薄的工資,償還親人的巨債,撐起家庭的花銷。
某種程度上,他們是輸在起跑線上的人。而社會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楊利娟的成功逆襲,踐行了這樣一種信念:雙手可以改變命運。相似的起點,也讓楊利娟的事跡足以為他們構建起一種具有參考意義的坐標。
海底撈新增的高管大多是從海底撈基層成長起來的,一批批從基層涌現出來的“草根英雄”走上管理崗位,從側面也證明了海底撈人才培養的過人之處,“雙手改變命運”在這里還在發生,“草根逆襲”的故事還在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