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光
菲律賓國家電信委員會日前批準星鏈公司在其境內提供網絡服務。菲律賓成為東南亞第一個提供星鏈網絡服務的國家,預計將為菲偏遠地區提供高速網絡。與此同時,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透露,星鏈已獲準在尼日利亞和莫桑比克開展互聯網接入業務。由于星鏈具有突出的軍民兩用色彩,其在俄烏沖突中發揮的軍事用途隨著戰事的進行日益顯現出來,因此我們需要對智能化戰場中的“降維打擊”予以更高重視。
“數字戰場感知和認知力”是信息時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戰爭時空維度,也成為信息時代智能化戰爭制勝的新要素。在信息時代,“四維時空”的智能化戰爭,相較于“三維時空”的傳統戰爭擁有比較優勢。當前仍在進行的俄烏沖突已經凸顯了這一點。
在智能化戰爭中,掌握“數字戰場感知和認知力”的一方可以全面掌控瞬息萬變的戰場信息,從而形成單向透明的戰場并對敵方目標實施精確性的戰束打擊。缺失或者不擁有“數字戰場感知和認知力”維度的一方,在戰場上則完全處于被動狀態,不清楚為什么會遭到如此精準的定點打擊。在俄烏沖突戰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就想打一場“四維時空”對“三維時空”的降維作戰,從地面到大氣空間,再到外層空間和網絡空間都給予烏克蘭以廣泛的支援和保障,而最初俄羅斯對戰場上的“數字戰場感知和認知力”時空維度重視程度不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幫助烏軍對俄羅斯實施了降維打擊。但在俄軍重視并加強這方面技戰術能力后,態勢有所改變。
在大氣空間,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給予烏軍全面的戰場信息支援和保障。長期以來,北約就把烏克蘭領空當作北約領空,通過烏克蘭領空執行對于俄羅斯的“抵近偵察”。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的第一天,美國空軍RQ-4B“全球鷹”無人機就在烏克蘭領空以及烏克蘭附近空域進行“偷窺”,隨后美國和北約就動用了大批偵察機,在烏克蘭周圍的北約國家上空,對于烏克蘭戰場執行偵察任務,用以幫助烏軍提高“數字戰場感知和認知力”。
在外層空間,北約通過大量的遙感衛星照片,高清晰度地展示了沖突地區部署情況和戰場實況,讓烏軍掌握了戰場信息主動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國家的商業衛星在俄烏沖突中直接為北約特別是烏軍提供了大量的戰場情報信息。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可以610Mbps的通信速率向無人戰車、機器人、無人機提供超視距通信服務,無人機的指控系統可布置在全球的任意地點,使無人機作戰的突發性和操控人員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在俄烏沖突中,美國將“星鏈”運用于戰場,通過衛星、電子偵察等手段獲取俄羅斯的重要目標,再進行包括人臉識別、大數據身份比對,之后將參數通過“星鏈”衛星發送給烏軍的火力單位,即通過援助絡烏軍的無人機執行“目標狙殺”任務,一度造成戰場上某軍的混亂。隨著技術的進步,商業低地球軌道遙感衛星已經能夠提供足以匹敵大國軍用偵察衛星的性能,特別是隨著各國軍方需求的增多,這些公司將繼續部署更多的衛星。
在網絡空間,“星鏈”衛星和AI技術用于烏克蘭戰場,緊急向烏克蘭提供“星鏈”網絡服務和終端,對俄羅斯發動網絡攻擊。“星鏈”寬帶據稱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25毫秒的低延遲傳輸,這比當前世界最先迷衛星通信250毫秒延遲傳輸標準提高了一個數量級。此外,美西方國家的主要互聯網平臺還關閉了俄羅斯對外傳播渠道,使俄羅斯的聲音很少能被國際社會聽到。烏克蘭黑客及其盟友則從俄羅斯機構和個人那里竊取和泄露了電子郵件、密碼和其他數據。他們篡改了俄羅斯的網站,并開展了旨在削弱俄羅斯公眾對戰爭支持的信息行動。
“數字戰場感知和認知力”在俄烏沖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俄烏沖突中,前蘇軍的大縱深作戰理念之所以未能達成理想效果,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對整個戰場空天地一體的頻譜感知能力的差別,這種不對稱會削減軍事實力占絕對優勢的俄軍在實體空間的力量。在烏克蘭成場上,北約利用“星鏈”等先進設施在外層空間與網絡空間形成的優勢一度陷俄軍于被動。這表明信息時代的智能化戰爭,除了在傳統的三維空間,外層空間和網絡空間兩大領域對戰爭所凸顯的關鍵作用。▲(作者是海南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