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行
今年2月5日,建在家門口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中國工藝美術館正式開館,我怎么可能不去先睹為快呢。來到展館內,我恰好趕上樂器展演。一位身著民族服飾的表演者正在演奏一種名叫“蘇爾”的樂器。
演奏者介紹說,蘇爾雖然是一種簡單的樂器,卻是蒙古族圖瓦人的傳統樂器之一(由“扎拉特草”制成),是圖瓦人和大自然交流的媒介。
聽完他的介紹,我興致大發,決定親自去尋找“扎拉特草”。
在展覽館里,演奏者吹奏著蘇爾,再加上從胸腔里沖出的呼麥之音,曲聲悠揚,將現場的觀眾帶入到圖瓦人(注:圖瓦人是一個游牧族群,是蒙古族的一個分支,主要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喀納斯一帶)的天籟世界。
演奏者說,蘇爾是用當地一種名為“扎拉特草”(也叫“芒德勒西”)的植物制作而成的。制作者把植物的莖稈掏空,然后在莖稈上鉆三個圓孔。演奏時,蘇爾可以同時發出高低音,形成和聲。
蘇爾的制作方法簡單,但選材極為困難。用演奏者的話說:“不是所有的草莖都能制作蘇爾,只有扎拉特草才行。因為它沒有節。另外,還得看它薄不薄、直不直。”
一根蘇爾的長度在60厘米左右,那三個按音孔,并不是隨意鉆出來的,而是大有講究:底部到第一孔有四指的距離,第一孔離第二孔有三指的距離,第三孔距第二孔又是四指的距離。蘇爾的獨特之處在于,吹奏者必須自己制作樂器,因為每個人手指的粗細不一樣,制作出來的那三個按音孔的距離也就不一樣。因此,演奏者演奏出的聲音并不是標準音,這充分體現了蘇爾的個性化特點。
這神奇的“扎拉特草”是什么東西呢?它的學名是什么呢?我在“朋友圈”發出了“求助信”。
北京大學劉華杰教授第一時間判斷它可能是棱子芹。
貞玉阿姨給我發來消息說:“我曾到新疆旅游過,在喀納斯湖附近看到遍地都是扎拉特草。當地人說,他們就是用這種草制作蘇爾的,我還專門拍了照片。”
隨后,她把她在喀納斯湖附近拍攝的扎拉特草的照片發了過來。
原來,扎特拉草就是棱子芹!
棱子芹(Pleurospermum uralense)是傘形科棱子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可高達1—2米,根比較粗壯,莖分枝或不分枝,中空,表面有細條棱。葉子有兩種形態:基生葉和莖生葉。基生葉和莖下部的葉具有長葉柄,葉片輪廓寬卵狀、三角形,為羽狀全裂;莖上部的葉有短柄。花序是頂生復傘形花序,相對比較大,側生復傘形花序相對較小;花多數為白色,花瓣寬卵形。果實卵形,果棱狹翅狀,邊緣有小鈍齒,表面密生水泡狀微突起。
我拿著圖片再次來到場館,向那位演奏者求證。他肯定地說:“它們是扎拉特草。”得到肯定的答復后,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另外,在我國新疆北部地區還生長著一種和棱子芹相似的物種,名叫烏拉爾棱子芹(Pleurospermum uralense Hoffm.)。它和棱子芹的主要區別是:植株矮小,果實相對短一些,莖中有髓體。
棱子芹供圖/劉華杰
我從展館回到小區,恰巧遇到了莎麗哈老師,她就來自新疆。我馬上拉住莎麗哈老師請教關于蘇爾的問題。
莎麗哈老師告訴我,除了棱子芹,白芷也可以用來制作蘇爾,而且白芷也被人們稱作“扎拉特草”。
白芷(Angelica dahurica)是傘形科當歸屬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一般高達1—2.5米。根圓柱形,有分枝,有濃烈氣味。莖通常帶紫色,中空,有縱長溝紋。
白芷也是二型葉,分基生葉和莖生葉。基生葉一回羽狀分裂,有長柄;莖上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輪廓為卵形至三角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為復傘形花序,相對比較大;花白色,花瓣倒卵形,頂端內曲成凹頭狀。果實長圓形至卵圓形,黃棕色,有時帶紫色。
白芷不僅可以制作蘇爾,還具有藥用價值,有祛病除濕、活血止痛等功效。
棱子芹和白芷的莖都可以制作蘇爾,那么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扎拉特草呢?
莎麗哈老師說:“制作蘇爾的材料相對比較寬泛,并不只取材自一種植物。只要某種植物莖中空且無節,比較筆直,都可以用來制作蘇爾。因此,棱子芹、白芷、蘆葦等都可以。有些地方的人還將向日葵的莖中間的髓掏空,把它制作成蘇爾。你之所以產生疑惑,是因為大家習慣把制作蘇爾的材質不加區分地統稱為‘扎拉特草’。”
聽完莎麗哈老師的話,我高興地說道:“網上的很多資料都說,扎拉特草是一種葦科植物,這顯然是一種錯誤說法。因為植物學分類里目前還沒有葦科。”
莎麗哈老師對我的觀點表示認同,接著說:“蘇爾的選材和制作并不是難點,難點是演奏技藝的傳承。蘇爾本身就是個空管子,管內不設簧片。演奏者吹奏蘇爾時,把管身上端頂在上齒上,嘴巴張開,舌頭當簧片用,用丹田氣吹奏。這種特殊的吹法能讓蘇爾同時發出高低錯落的多個音符,比如喉音、管身共鳴所發的高音和震顫低音等三重音。
“吹奏蘇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從5歲到8歲時便開始學練,練習3年也不一定能把蘇爾吹響,練習8年也不一定能學會一首曲子。如今,年輕人都不愿意學習蘇爾的吹奏方法了。”
聽完莎麗哈老師的話,我真心希望這種古老的演奏技藝不會失傳。
柳笛:低配版的“蘇爾”
很多人吹過柳笛。做柳笛時,也是截取一段光滑筆直的柳樹枝條,抽掉木質部分,剩下中空的皮,然后開始吹奏。柳笛和蘇爾很相似,都取材自植物,也都可以吹奏。我想,柳笛應該算是一種低配版的蘇爾吧。
如果你沒有見過蘇爾,不妨嘗試一下如何吹奏柳笛。
柳笛取材自常見的旱柳(Salix matsudana)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
旱柳和垂柳都是楊柳科柳屬植物。它們都是喬木,樹皮暗灰褐色,有裂溝;枝細長,淺褐黃色或帶綠色,后變褐色;都開單性花,雌雄同株。
旱柳和垂柳有一個重要的不同:旱柳大枝斜上,而垂柳的枝條是下垂的。另外,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旱柳的葉子相對較小,枝上的節短;垂柳的葉子長,枝上的節普遍長于1.5厘米。
其實,白楊樹筆直光滑的細枝條、大蔥葉子等也可以做成“柳笛”。感興趣的話不妨試一試哦!
無論是蘇爾還是柳笛,它們都是來自大自然的樂器,發出的都是大自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