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琳
(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選課走班是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一大突出特點,也是大家關注的熱點。選課走班不僅是單純的教學形式變化,它是一個重要的系統性改革,牽扯到了教育教學一系列的深刻轉變。選課走班實行得好壞,直接影響高中課程改革的效果。為了全面了解河北省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教師配備情況,我們對高二年級選課走班的教師配備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
本次調研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快速、高效。為盡快獲得全省普通高中選課走班的真實數據,比較全面客觀地研判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校學科教師配備情況,從一月初接到任務研制問卷、下發問卷,一星期內回收問卷363 份,有效問卷363 份,調查范圍涵蓋全省11 縣區市,占比我省普通高中51.34%。其中,省級示范性高中占66.67%,市級示范性高中占6.06%,城市普通高中占15.98%,農村普通高中占11.29%;學校所在地在城區(包括縣城)占77.41%,在城郊結合部的占10.19%,在鄉鎮的占12.4%;學校規模高中各年級在10~20 軌的占38.02%,20軌以上占31.13%,5~10 軌占21.49%,5 軌以下的占9.37%。從問卷涉及的地域、學校類型、學校規模等方面基本上能反映出本次問卷數據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1.選課走班的方式一般有:

數據分析:39.67%的學校選課走班方式有5~6 種組合,37.19%的學校選課走班方式有3~4 種組合,19.83%的學校選課走班方式有7~8種組合,僅有不到3.5%的學校選課走班方式有9 種以上組合。
2.選課走班最多的兩種組合是:

數據分析:選課最多的兩種組合分別是物化生和史地政,分別占74.1%和66.39%,遠遠超過其他組合。
3.首選物理組合的學生占比是:

數據分析:有11.57%的學校首選物理和歷史的學生比8∶2,有24.79%的學校首選物理和歷史的學生比7∶3,有24.52%的學校首選物理和歷史的學生比6∶4,有12.67%的學校首選物理和歷史的學生比5∶5,有12.4%的學校首選物理和歷史的學生比4∶6,有14.05%的學校首選物理的學生少于四成。
4.選課走班后的生師比是:

數據分析:有25.07%的學校師生比1 ∶12,13.77%的學校師生比1∶13,11.57%的學校師生比1∶14,19.01%的學校師生比1∶15,30.58%的學校師生比為其他。
5.選課走班后,語文教師是否存在結構性缺編現象:

6.選課走班后,語文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是:

數據分析:選課走班后,有28.37%的學校反映語文教師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71.63%的學校反映語文教師不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有55.92%的學校反映語文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能達到1∶1,有22.59%的學校反映語文教師富余10%~20%,有14.33%的學校反映語文教師結構性缺編10%~20%,其他情況占7.16%。
7.選課走班后,數學教師是否存在結構性缺編現象:

8.選課走班后,數學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是:

數據分析:選課走班后,有28.93%的學校反映數學教師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71.07%的學校反映數學教師不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有56.47%的學校反映數學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能達到1∶1,有20.94%的學校反映數學教師富余10%~20%,有12.95%的學校反映數學教師結構性缺編10%~20%,其他情況占9.64%。
9.選課走班后,外語教師是否存在結構性缺編現象:

10.選課走班后,外語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是:

數據分析:選課走班后,有23.97%的學校反映外語教師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76.03%的學校反映外語教師不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有55.92%的學校反映外語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能達到1∶1,有21.21%的學校反映外語教師富余10%~20%,有12.94%的學校反映外語教師結構性缺編10%~20%,其他情況占9.92%。
11.選課走班后,物理教師是否存在結構性缺編現象:

12.選課走班后,物理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是:

數據分析:選課走班后,有43.53%的學校反映物理教師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56.47%的學校反映物理教師不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有38.84%的學校反映物理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能達到1∶1,有21.77%的學校反映物理教師富余10%~20%,有26.44%的學校反映物理教師結構性缺編10%~20%,其他情況占12.95%。
13.選課走班后,歷史教師是否存在結構性缺編現象:

14.選課走班后,歷史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是:

數據分析:選課走班后,有30.58%的學校反映歷史教師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69.42%的學校反映歷史教師不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有38.02%的學校反映歷史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能達到1∶1,有28.1%的學校反映歷史教師富余10%~20%,有17.91%的學校反映歷史教師結構性缺編10%~20%,其他情況占15.98%。
15.選課走班后,化學教師是否存在結構性缺編現象:

16.選課走班后,化學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是:

數據分析:選課走班后,有17.36%的學校反映化學教師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82.64%的學校反映化學教師不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有37.74%的學校反映化學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能達到1∶1,有31.13%的學校反映化學教師富余10%~20%,有13.78%的學校反映化學教師結構性缺編10%~20%,其他情況占17.36%。
17.選課走班后,生物教師是否存在結構性缺編現象:

18.選課走班后,生物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是:

數據分析:選課走班后,有38.84%的學校反映生物教師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61.16%的學校反映生物教師不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有37.74%的學校反映生物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能達到1∶1,有24.52%的學校反映生物教師富余10%~20%,有23.41%的學校反映生物教師結構性缺編10%~20%,其他情況占14.33%。
19.選課走班后,政治教師是否存在結構性缺編現象:

20.選課走班后,政治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是:

數據分析:選課走班后,有44.63%的學校反映政治教師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55.37%的學校反映政治教師不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有35.54%的學校反映政治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能達到1∶1,有20.39%的學校反映政治教師富余10%~20%,有29.2%的學校反映政治教師結構性缺編10%~20%,其他情況占14.88%。
21.選課走班后,地理教師是否存在結構性缺編現象:

22.選課走班后,地理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是:

數據分析:選課走班后,有47.11%的學校反映地理教師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52.89%的學校反映地理教師不存在結構性缺編的現象。有34.99%的學校反映地理學科授課需求與實際教師數的配比能達到1∶1,有19.56%的學校反映地理教師富余10%~20%,有26.99%的學校反映地理教師結構性缺編10%~20%,其他情況占18.46%。
“對選課走班后的教師隊伍情況,您最想說的話是……”,校長反饋集中在:
1.選課走班后,對教師評價難、考核難。教師帶班不均,工作量不好均衡;選課組合增多,教師授課層次、教學任務量增加;選課變化大,教師調配難,有些教師上課必須跨組合。
2.教師隊伍配備情況對選課走班有很大影響。由于某些科目教師的短缺造成一些科目組合無法實現;對于生源較少的學校,無法開設足夠科目組合,難以滿足學生需求;每年學生所學科目人數存在不確定性,教師儲備難度增加。
3.由于缺編,教師整體素質偏低。師資隊伍素質是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瓶頸;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均衡,中青年教師少,教師隊伍年齡老化,臨近退休教師增加;高中教師性別比差額太大。
4.高等師范院校應重點培養師范人才,以滿足縣域普通高中需求。
通過問卷數據分析發現:選課走班方式相對集中,教師結構性缺編現象突出。選課走班方式大多集中在3~6 種,占比76.86%,選課最多的兩種組合是物化生、史地政,遠遠高于其他組合。現行的選課走班模式導致各學科教師出現實際需求與現有教師不匹配的問題,結構性缺編現象突出。從學科來說,語文、數學、外語三科教師缺編都不到三成,配比相對合理。首選科目,物理教師缺編四成以上,歷史教師缺編三成。再選科目,地理、政治教師缺編也在四成以上;生物教師缺編近四成,化學教師缺編近兩成,這和學生選擇物生地組合高于物化地組合的數據相吻合。選課走班后,因為班級數目增加,勝任班主任的教師缺口較多。從學校類型和分布來說,城市和農村的普通高中以及省、市示范性高中20 軌以上的超大規模學校結構性缺編較嚴重。
通過對河北省高考綜合改革研究發現,根據《河北省2021 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參看2019 年7 月河北省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3+1+2模式)》,在河北省全部30559 個招生專業(類)中,“首選科目”要求必選物理的有14525 個專業(類),而要求必選歷史的只有865 個專業(類),其他15169 個專業(類)則對物理或歷史沒有要求。也就是說,選擇物理,可以報考97.17%專業(類),而選擇歷史可以報考52.47%專業(類)。再看“再選科目”,要求必選化學的有2843個專業(類),必選生物的有326 個專業(類),必選地理的有114 個專業(類),必選政治的有422個專業類。可以看出,在“再選科目”的四個學科中,要求必選最多的是化學,最少的是地理。
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政策,科學統籌區域內師資,加強區域內合作,集團化辦學;完善教師招聘工作,優化師資結構。
例如,對化學學科的重新認識和定位,科學儲備化學教師,加強對學生發展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選課走班。
選課走班對全體教師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挑戰,亟待加強系統化的教師培訓,各級教研部門和學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班主任綜合素質培訓、新課標新教材培訓、青年教師專業素質提升工作方案等;同時,要針對各普通高中的特色發展,切實指導校本教研,有效提升校本教研質量。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各地根據上述精神從政策上給學校一個具體的指導方案;各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具體制定教師評價方案,并經教代會通過實施。對教師的評價要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以發展性評價為指導,從教師的工作職責、專業能力、學生發展等方面建構評價方案。鼓勵學校探索諸如課堂教學評價、指導學生發展評價、學生考試成績增值評價、學生評教、教師自評、團隊評價等方式方法。建立評價反饋機制,幫助教師了解自己在本階段教育教學的成績和不足,并根據反饋作出相應的調整,達到教師積極地自主發展,由教師的發展引領學生的發展。
河北省普通高校特別是師范院校要密切與基礎教育的對接,特別是基礎教育課程供需的對接,真正培養適應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未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