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秀
新時代對教育發展提出新要求,即要培養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小學教育是學生教育生涯中探索成長的關鍵之路,要加強小學德育和紅色文化的融合,貫徹國家發展整體戰略,堅持學生全面發展觀。本文針對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中應用的“問題、現狀、作用和策略”幾個方面加以探究,為小學德育提供借鑒,助力中國紅色文化創新發展和應用,促進小學教學體系的完善,培育優秀學生。
一、紅色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生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新思想,爭做新青年。小學階段是培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幫助學生形成“愛國為榮、勇敢堅定、敢于奮斗”的價值觀有助于學生一生的健康發展,要通過多種途徑潛移默化地達成教育目標。紅色文化形成和發展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奮斗、勇敢、團結”等精神,紅色文化所蘊涵的偉大精神適合小學生感悟學習,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豐富精神世界。簡言之,通過紅色文化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為學上長遠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如培育學生形成“珍惜當下,感恩為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這樣的精神品格,紅色文化就具有獨特優勢。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素材來教育學生,以“民族英雄劉胡蘭”為例,通過展示“劉胡蘭面對死亡,面對敵人鍘刀的威脅,堅決不出賣組織和戰友,勇敢面對死亡的英雄事跡”,學生將得到這樣的啟示:和平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當下的幸福環境,為國家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可見,具體的實例擁有強大的說服力,紅色文化中所體現的英雄事跡、奮斗歷史都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寶貴營養。
(二)促進教學教育體系發展進步
紅色文化具有一些鮮明的特征,這些特性是紅色文化深深影響教學體系改革變化的根本。其一,政治性:體現著黨和國家的價值導向,是主流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二,實踐性:紅色文化是中國的專有名詞,是在中國艱辛偉大的發展建設歷程中形成的先進文化。紅色文化內在的實踐性決定了它是適應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中國文化。其三,創新性:正如其他文化一樣,紅色文化更是與時俱進,在時代的發展中豐富自身內涵,不斷創新發展。由于紅色文化這些鮮明的特征,教育教學體系在時代發展的要求下應該“堅持探索紅色文化和教育體系相融合,借助紅色文化的獨特性質促進教學體系的進步發展”。紅色文化融入小學教學體系中,為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接班人提供精神指引,為小學教育立足時代發展提供方向和理論支持,通過優化教育體系的“方式、目標”促進教學教育體系發展進步。結合紅色文化內在特征,把握時代脈搏,實現小學德育體系穩步發展,形成更優質全面的教育格局。
(三)補齊政治教育短板增強民族凝聚力
政治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方向和目標。加強思想政治課堂建設是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目標,思政教師要加強探索,引導青年形成正確思想政治認識。小學教育是教育體系中比較基礎的部分,學生對政治熱點和事件的理解判斷能力都較弱,教師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政治事件,明白中國在國際和在當代的發展現狀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通過符合其理解能力的信息及事物來思考現實,紅色文化能潛移默化培育學生對國家的愛,對中國共產黨的愛戴,從而形成對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自豪感、自信心。同時,紅色文化以多種多樣、切合實際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受到中國發展歷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感受到中國獨特的魅力。紅色文化還能給予小學生一定的政治啟蒙,培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使學生明白一個基本的真理:中國的政治發展、改革背后永遠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擁有基礎的政治認知,明白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光榮,明白把生命融入紅色文化的無數黨員先鋒的無私和偉大。這就是小學生必須要有的政治啟蒙教育,紅色文化在政治啟蒙教育中作用重大。
二、探索紅色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的策略
國家快速發展背景下,要主動結合現實變化,探索實現中國各方面發展進步的具體途徑,形成有效發展體系。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中融合發展同樣要明確實現途徑,探索有效方式,形成融合發展體系。以下是筆者針對途徑和策略做出的分析。
(一)加強紅色文化活動體系建設
紅色文化借助具體活動的方式,促使學生參與其中,增加學生切身感悟從而提高小學德育的效果。活動形式多樣,通過活動創新和發展帶動學生感悟紅色文化魅力。如通過舉辦“紅色歌曲吟詠比賽”,提供學生在歌唱中感悟紅色文化的機會;開展“紅色影視觀賞活動”,通過生動的影視作品,采取易于學生直觀感受的方式教育學生“紅色文化內涵深刻,是有血有肉的文化”。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以往“歌詠、影視”等活動,教育者要重視采用新的方式探索,積累經驗,進取發展。比如,學校幫助學生舉辦“紅色文化探索社團”,實現以學生為主導,自主探索的方式,探索發展紅色文化。社團可以自行組織活動,可尋求師長幫助,逐步承擔文化理解和傳播的重任。文化體系的建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有效服務學生,提高教育質量,充分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傳播,讓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同時,要注意活動本身保持新穎性和較高的可參與度。除了文化活動之外,舉辦“以體育為載體,以紅色文化為內核”的“感悟長征精神體育長跑節”也是一個極佳的選擇。體育活動既能讓學生深入參與其中,也能帶來切身的感受,學生通過“長跑活動”,更容易理解“萬里長征的艱辛和偉大”。
(二)認真描繪紅色文化校園底色
校園底色指的就是:學校基本的文化特色和整體風貌。“求實向上、嚴謹治學、虛心求知”等都屬于校園底色。反觀紅色文化在小學校園中的發展建設,雖然相關事物也有所提及,紅色文化在德育建設中的普及和深度依舊不夠。學校要從小處、細處入手,通過張貼紅色文化故事海報、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手抄報、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教育講座等方式,使紅色文化逐漸成為校園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借鑒之前的經驗,紅色文化和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應該通過系統的建設,不必盲目地大范圍宣傳紅色文化,而要有規劃合理重點宣傳紅色文化,形成宣傳和維護制度。強調宣傳的質量和精度,認真普及紅色文化故事和精神內核。在德育過程中,始終注重紅色文化在校園中的整體建設,重視紅色文化和校風相適應,使紅色文化借助各種方式體現出來。紅色文化以“紅色”為鮮明標記,應該長期建設,讓其成為校園文化底色,成為學生心中的一道重要色彩,發揮長期育人作用。重視紅色文化在校園建設中的描繪,形成紅色文化底色,實現潛移默化培育優秀人才的目的。同時注意到,這樣的方式具有長期積極效益,應該加強建設,實現創新發展。
(三)加強紅色文化發展技術建設
針對紅色文化發展進行的技術創新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借助電子白板媒介,通過網絡資源進行教育教學已經漸趨成熟。在紅色文化融入小學德育建設中,應該重視的是信息技術利用方式以及互動聯系方式的創新。第一,學校和家庭兩方加強互動交流,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比如,創建專項微信交流平臺,促進家校深入聯系,共同引導學生交流感悟和心得,促進學生思考和成長。因此,重點在于對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借助微信等平臺,既可以交流信息,也可以相互之間進行信息反饋,實現“促進文化傳播和系統持續優化”的目標。第二,搭建一個優質網站,通過在網絡上建設專有信息平臺,做到高效交流和有效分享,提高群體互動性,提高共同學習效率和水平。利用當前的信息技術構建和維護一個網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借助家校兩端的力量,發揮全體師生的能力,通過自主方式,實現紅色文化在網絡上的傳播和發展。以專項網站為核心,打造紅色文化交流發展中心,引導師生共同實踐和探索,最終實現紅色文化融入小學德育,以親身踐行的方式促進文化發展和自身成長。
(四)實現紅色文化和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課堂是知識教學和人格培養的主陣地,紅色文化融入德育要求紅色文化融入課堂。課堂是紅色文化最直接、最深刻的發展地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做引導,充分實現紅色文化深度傳播和接收,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提升教師的教育經驗。具體來說,紅色文化融入課堂有許多具體可行的方式。例如,語文課堂通過紅色故事教學和作業設計實踐提升學生文化素養;音樂課堂可以教學紅色歌曲,使學生感受到紅色精神的魅力;地理課堂可以結合具體的地理事物,有針對性地講解長征路線、革命前輩的故鄉特色、中國地理發展變化和紅色文化發展的聯系等。紅色文化本就范圍廣泛,影響深遠,和各個學科都有一定的交匯點。各學科在融合紅色文化教學的實踐中只要合理地結合實際聯系來講解即可,不能一味為了體現紅色文化而牽強附會。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方,因此教師要加強個人學習,掌握更多紅色文化知識,認真感受紅色文化魅力。只有在自己學會的基礎上教書育人,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學習感受紅色文化。從根本上而言,紅色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的目標是:塑造精神力量充盈,人格全面發展的學生。以課堂為教學實踐的重點,融合紅色文化,加強學生德育。這是紅色文化融入小學德育基礎而又關鍵的路徑。
(五)建設紅色文化家校聯動教育機制
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重要一環,家長在學生紅色文化教育中要發揮榜樣作用。相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方式更靈活,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整體來看,紅色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日益受到重視,紅色文化在教育體系中的創新和實踐意義更重大。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關系國家未來的長期發展,紅色文化在教育中的發展現狀更加受到重視。通過紅色文化融入小學德育能對文化發展、人才培養、教育體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家長應重視紅色文化發展,加強研究和實踐,激活紅色文化在小學教育中的生命力。如帶領孩子參加“紅色旅游”活動,親自講述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教育孩子學習紅色精神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總的來說,紅色文化活動可以是豐富多彩的,要立足學生需要和學生學習成長特點探索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和實踐,促進紅色文化在學生中的傳播發展,拉近學生和文化的距離。家庭紅色文化教育更有針對性,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監護人對學生身心發展狀態比較了解,可以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促進紅色文化傳播和發展。家長和學校間加強聯系,協調學生教育工作,為學生持續健康發展全方位保駕護航。
(六)與時俱進發展校園紅色文化
教育部指出: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辦人民滿意的、時代需要的教育。因此,要堅持探索紅色文化活動在小學的實現方式。通過打造健全的紅色文化建設活動體系,發展文化和人靈活融合的教育德育機制,促進紅色文化在中國小學教育中的延伸創新。要使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發揮積極作用,一個關鍵問題是提高師生主體對紅色文化的發展保護意識,激發師生群體興趣。當前我國處于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促進師生意識形態進步,使紅色文化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綻放時代活力是一個重大工程。由于文化建設意義重大,師生群體具備吸收內化文化的優秀素質,加強建設小學文化教育體系,提高傳承創新紅色文化意識,能讓紅色文化充分地發揮時代作用。如學校建立文化研討交流機制,保持和優秀教師及相關專家的聯系交流,通過交流學習把握紅色文化發展方向,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地發展紅色文化。學校在重大節日加強紅色文化活動建設,如“教師節”“勞動節”,通過教育體系引導全體師生立足時代感悟時代,把紅色文化融入優秀傳統節日中,實現創新融合與發展。紅色文化產生于中國人民奮斗歷史進程中,同時對中國歷史進程具有重大影響,堅持與時俱進促進紅色文化發展既是正確方向,也是必要策略,最終促進文化發展和人才成長。
綜上所述,探究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融合應用路徑具有重要意義。紅色文化在中國的發展全面廣泛,但是針對小學教育的專項研究和實踐并不多。教師要堅持小學教學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的具體研究分析,提出紅色文化和小學德育融合的路徑,推進紅色文化在小學教育中創新應用。采取新的視角持續研究探索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實現路徑,促進紅色文化以小學生為載體的傳承發展,更好地培育具備紅色文化積淀和紅色精神素養的時代接班人。通過紅色文化融合學生教育,促進教育進步,為中國未來的長遠發展作貢獻。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規劃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紅色文化與學校德育工作有效融合的研究”(課題編號:GS【2022】GHB1639)的成果論文。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