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促進甘肅桃產業健康高效發展,通過總結“十三五”甘肅省桃種業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經驗,分析了“十四五”甘肅省桃種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發展定位和指導思想兩個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甘肅省桃種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并從加強桃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桃種質資源深入評價和種質創新、桃優良新品種選育、桃新品種聯合區試、堅持品種保護及加快成果轉化等方面指出了“十四五”甘肅省桃種業的重點科研方向。最后從穩定經費支持;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育繁推聯合體”的發展;加強果樹種業人才培養,穩定果樹育種隊伍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甘肅省桃種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桃;種業;“十四五”;發展對策;研究重點;保障措施;甘肅省
中圖分類號:S662.1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172(2022)02-0111-04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2.02.003
Development Thoughts for Peach Seed Indus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Gansu Province
WANG Falin
(Fruit and Flo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ealth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peach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of peach seed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Gansu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peach seed indus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Gan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The overall idea of peach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Gansu Province was put forward from two aspects i.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guiding ideology. The research emphases of peach seed indus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Gansu Province were pointed ou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trengthening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each germplasm resources, in-depth evaluation and innovation of peach germplasm resources, cultivating fine new varieties of peach, carrying out joint regional trials of new varieties of peach, strengthening variety protection and accelerating scientific transformation. Finally, the safeguar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ach seed indus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Gansu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stabilizing the funding support, innovat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eeding Promotion Association', strengthen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fruit tree seed industry, and stabilizing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fruit tree breeding research.
Key words: Peach; Seed industry;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emphasis; Safeguard measure; Gansu Province
桃為多年生落葉果樹,原產中國,已有3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世界上栽培最為廣泛的溫帶果樹之一。桃是我國主要水果之一,栽培面積僅次于蘋果、柑橘和梨,位居第4[1 ]。栽培面積達78.2萬hm2,占全球51.2%;產量達到1429.5萬t,占全球58%(FAO統計數據)。目前,我國自主選育的桃品種占生產栽培品種的80%以上,近十年來發展的桃園,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達90%以上[2 ]。桃種業的良性發展為我國桃品種結構的優化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為壯大桃優勢產區和培育特色產區提供了全面支撐。
桃是甘肅省主要栽培水果之一[3 ],目前栽培面積2萬多hm2,年產值10億多元,且桃栽培面積、栽培區域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甘肅桃樹栽培各地差異較大,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 700 m以下,年平均氣溫8 ℃、絕對低溫-24 ℃以上地區。近10多年來,桃樹在甘肅省的栽培區域進一步擴大,據調查和統計,甘肅省全部14個市(州)都有桃樹種植,全省84個縣(區)中51個縣(區)種植桃樹,超過60%。為適應不同區域種植需求和市場發展趨勢,在對資源收集、評價的基礎上,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等單位針對甘肅省寒、旱栽培環境和高原栽培特點,圍繞優質、耐貯運、多樣化和提高抗性(抗寒)育種目標,半個多世紀堅持不懈,選育出隴蜜系列普通桃、隴油桃系列油桃、隴金系列黃桃、隴蟠系列蟠桃等,熟期包括早、中、晚,自主選育品種與引進篩選出的品種互相配套,滿足了甘肅省桃產業發展對良種的需求。目前全省桃生產上栽培的品種有70多個,主要栽培品種40多個,其中甘肅省自主選育的隴蜜系列普通桃、隴油桃系列油桃品種等占到主要栽培品種的50%以上。隨著不同熟期、不同類型桃新品種的育成,甘肅省自主選育桃品種的占比將進一步擴大,這為甘肅省桃產業發展打下了良種基礎。
1 ? “十三五”甘肅省桃種業發展成效與經驗總結
1.1 ? 主要成效
1.1.1 ? ?種質資源保存更加規范,基礎研究有序推進 ?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在重視引進國內外桃種質資源的同時,堅持桃地方種質資源的勘探、收集、保存工作,目前保存各種類型的桃種質資源220份,其中甘肅省及西北地區地方資源62份。在表型性狀系統鑒定評價的基礎上,桃果實品質的糖酸組分、抗氧化組分、香氣組分等鑒定有序開展;桃種質資源耐寒性、耐旱性、耐鹽性等抗性性狀鑒定評價得到加強[4 ],SSR等分子標記手段在品種指紋與親緣關系鑒定中得到應用[5 ],為親緣演化關系、群體結構和關聯分析積累了大量生物信息數據。以耐寒、紅肉、香味濃等優異資源作為育種親本,創制獲得了一批新的遺傳后代。
1.1.2 ? ?桃新品種選育數量增加,品種類型更加豐富 ? ?為適應甘肅省桃產業發展的需要,在資源收集、評價的基礎上,科研人員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有計劃地開展桃育種研究工作,經過40多年的堅持和不懈努力,甘肅省的桃新品種選育研究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已選育新品種31個,其中普通桃14個、油桃11個、蟠桃6個。31個鮮食桃品種成熟期包括了早熟、中熟和晚熟,果肉包括了白肉、黃肉、紅肉。目前,已獲甘肅省品種審定(認定)、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品種8個,已申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3個;獲新品種權保護品種1個,已申請新品種權保護品種14個?;緷M足了甘肅省露地桃栽培從6月中旬到10月中旬的品種需求。
1.2 ? 主要經驗
1.2.1 ? ?農業科技創新機制是桃種質資源創新與品種選育的重要保障 ? ?“十二五”以來,相關職能部門配套制定的一系列規范性和指導性文件,使甘肅省包括桃在內的果樹種質資源保存的硬件基礎得到改善,資源保存的數量和質量得到提升,資源鑒定評價和基礎理論研究得到加強。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先后承擔了農業農村部西北地區果樹科學觀測實驗站、甘肅省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甘肅省主要果樹種質資源庫、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學科創新團隊“果樹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等任務,特別是在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的持續經費支撐下,形成了全國協同共進的創新氛圍,承擔了“十二五”農村領域國家科技計劃“主要核果類果樹新品種選育”之“西北桃新品種選育”等課題。壯大和穩定了桃育種研究隊伍,為桃品種選育及試驗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撐、人員保障。
1.2.2 ? ?農業科研機構仍是桃品種選育主要力量 ? ?甘肅省桃品種選育的主力軍仍然是科研院所,所選育出的新品種經過了長期的育種積累,經過了系統化的區域栽培試驗,經歷了市場檢驗,品種的推出更加“理性”。公共農業科研機構根據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審時度勢地布局科研力量,大力推廣新品種的生產應用,有效支撐了各產區品種結構的優化與調整。
1.2.3 ? ?新品種聯合區試為品種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 ? ?以產業需求為育種目標,堅持與地方果業(農業、林業)部門合作,建立新品種區試基地,通過聯合區試有效減少了引種的風險,避免了盲目引種,又可加快新品種在產區的推廣應用。貯備了一批后續育種的遺傳材料和生產所需良種。
2 ? “十四五”甘肅省桃種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 ? 機遇
目前,我國桃育種水平處于世界先進行列,生產上80%以上的品種為我國自主選育。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北京農林科學院林果研究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是我國桃育種的主要科研單位,河北、上海、山東等地農業科研院所桃育種基礎較好,育成品種在生產上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我國桃栽培面積已經由快速增長轉變為穩定面積、提質增效,對優質、特色、省力化品種的需求更加迫切。隨著桃園的更新改造,面臨重茬建園,對砧木品種的要求提高;南方特色新產區及設施促早栽培對低需冷量品種的需求增大。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更是將種業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6 ]。
2.2 ? 面臨的挑戰
2.2.1 ? 國外品牌的沖擊 ? ?“十三五”以來,歐美等國家的桃育種目標已開始瞄準中國市場,每年推出的新品種數量超過中國;國外品種權的保護比較規范,品種的國際化流通比較頻繁,給我國桃新品種選育帶來挑戰。
2.2.2 ? ?現有品種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 ?據統計,目前我國桃生產上具有一定面積的主栽品種約300個,但大部分含糖量不高,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隨著種植區域的不斷擴展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高甜度品種、高品質鮮食黃肉桃品種、香味濃郁品種、低需冷量品種、紅肉品種等特色品種明顯不足。
2.2.3 ? ?種苗生產標準化水平較低,苗木市場混亂
甘肅省桃種苗行業還沒有一套完善的種苗生產標準化評估體系,缺乏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生產上所用桃苗絕大多數購自育苗個體戶或自繁自用,有導致危險性、毀滅性病蟲害發生的風險,亟須建立種苗經營市場準入制度。
3 ? ?“十四五”甘肅省桃種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3.1 ? 發展定位
甘肅省是我國桃栽培的優勢產區,栽培品種類型呈現多樣化的需求趨勢,栽培面積和區域逐年有所擴大,桃在“鄉村振興”產業支撐方面優勢明顯。今后應從品種結構調整、省力省工、新品種優質安全栽培技術應用等角度出發,收集挖掘桃優異種質資源,提升育成品種的質量,豐富品種類型,加強品種保護和生產示范,支撐甘肅省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 指導思想
以滿足消費者對“優質、安全、多樣化”桃果品的需求為目標,穩定和加強桃“種質-創新-育種”研究力量,提升桃種質資源的保存質量,提高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的水平,加強新品種保護,探索“育-繁-推”的分配機制,充分發揮桃優良品種和優質種苗的產業支撐作用。
4 ? “十四五”甘肅省桃種業的重點科研方向
4.1 ? 加強桃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
甘肅省是桃的原產地之一,2000多年前就有桃樹栽培,桃樹資源豐富且種類繁多,以產地地名命名的品種很多,如寧縣黃甘桃、蘭州焦桃、秦安蜜桃等,是我國桃樹種質資源保存、演化、栽培的重要地區。應以農業農村部西北地區果樹科學觀測實驗站、甘肅省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甘肅省主要果樹種質資源庫為主要依托,進一步加強對甘肅省和西北地區地方抗寒、抗旱、耐鹽堿及優異桃資源、桃野生資源的收集保存[7 - 8 ];積極爭取國家桃種質資源圃甘肅省桃資源分圃建設,探索與國內科研教學單位桃種質資源的交流制度,避免重復引種和資源流失。
4.2 ? 桃種質資源深入評價和種質創新
以營養組分、香氣組分為重點,開展桃種質資源果實性狀的深入評價;以抗寒、耐旱為重點開展桃種質資源抗性性狀的深入評價。加強和開展基因型與表型性狀的關聯分析,針對“恢復香氣” “省工省力” “保健營養”等品質開展種質創新研究[9 - 10 ]。
4.3 ? 桃優良新品種選育
針對甘肅省寒、旱栽培環境和高原栽培特點,圍繞優質、特色、多樣化和提高抗性等育種目標,重點培育優質特色早中晚熟搭配的普通桃(含白肉、黃肉、紅肉)、油桃(含白肉、黃肉)品種,滿足不同產區品種更新換代的需求。
4.4 ? 桃新品種聯合區試
在全省范圍內,依據產區特色、優勢建立或完善品種在不同種植區的區域試驗,堅持“先試后推,適地適栽”原則,形成全面的新品種評價體系;集成并細化新品種在不同區域的配套栽培技術體系。
4.5 ? 堅持品種保護, 加快成果轉化
重視新品種的品種權保護,并與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合作,建立新品種DNA指紋圖庫。在育種單位、苗木繁育企業、技術推廣力量之間探索建立“育-繁-推”融合體系,明確“職權利”關系,加強苗木檢疫和打假,保護育種者的權益,逐漸打破桃種苗繁育銷售的“低門檻” “無序化”“無責化”狀況。
5 ? “十四五”甘肅省桃種業發展保障
5.1 ? 穩定經費支持
果樹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周期長,需要長期堅持。建議相關部門把果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和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列為專項長期給予經費支持,為甘肅省果樹優良新品種自主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穩定育種科研隊伍提供保障。
5.2 ? 創新體制機制, 推動“育繁推聯合體”的發展
立足省情,構建由政府主導,科研院所、種苗企業合作構成的種業科技創新組織體系,為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桃(果樹)種業體系奠定基礎。建立由種質創新、良種培育、種苗繁育、品種推廣構成的種業全產業鏈科技支撐體系,進一步強化基礎性、公益性種業科技創新。
5.3 ? 加強果樹種業人才培養,穩定果樹育種隊伍(團隊)
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原則,優化種業科技創新創業環境,培養和穩定種業科研人才隊伍,健全種業人才和成果分類評價制度。加強與國內外桃育種科研單位的合作,積極參加國家桃育種攻關協作組,高質量參與桃育種“聯合攻關”和“協作共享”。
參考文獻:
[1] 姜 ? 全. ?中國現代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桃分冊[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2] 王力榮. ?中國桃品種改良歷史回顧與展望[J]. ?果樹學報,2021,38(12):2178-2195.
[3]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甘肅果樹志[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4] 牛茹萱. ?甘肅地方桃資源抗寒性評價及其對低溫脅迫的響應機制[D]. ?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20.
[5] 陳建軍,王玉安,歐巧明,等. ?甘肅地方桃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J]. ?西北農業學報,2013,22(7):149-155.
[6] 王興榮,張彥軍,李 ? 玥,等.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推進甘肅種業振興[J]. ?甘肅農業科技,2022,53(6):19-21.
[7] 李小蘭,郝蘭蘭,王 ? 鴻. ?桃抗寒性研究進展[J]. ?甘肅農業科技,2022,53(1):12-17.
[8] 趙秀梅,牛茹萱,張 ? 帆,等. ?8個桃品種在蘭州地區的抗寒性鑒定[J]. ?甘肅農業科技,2019(12):43-46.
[9] 王晨冰,趙秀梅,牛茹萱,等. ?淺山旱地桃園生草對土壤肥力和桃果品質的影響[J]. ?甘肅農業科技,2021,
52(12):77-81.
[10] 王晨冰,龐玉霞,牛茹萱,等. ?果園地面覆蓋方式對桃果實常溫貯藏條件下品質的影響[J]. ?甘肅農業科技,2019(12):21-24.
收稿日期:2022 - 07 - 01
基金項目: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CARS-30-Z-17)。
作者簡介:王發林(1964 — ),男,河南南樂人,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桃樹栽培與育種研究工作。Email:WFL@gsagr.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