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杰
摘要:改革轉制后,消防救援隊伍作為綜合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承擔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立足于“全災種、大應急”工作任務的需要,通過深入調研,總結海南省消防裝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時期加強消防裝備體系建設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消防裝備建設;綜合救援;裝備體系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2)11-0016-03
1 海南省消防裝備建設工作開展現狀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海南省消防救援總隊按照“規劃建裝、實戰配裝、科技促裝、標準立裝、規范管裝、科學用裝”的總體思路,秉持“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裝備建設理念,著眼總隊轄區內部實際情況和常見高發災害事故特點,堅持“滿足基礎、滿足急需、適度超前”的配備原則,裝備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經費投入逐年加大,基本實現了消防救援裝備“配備科學化、保障體系化、管理規范化、維修效能化”的初期建設目標,裝備性能結構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隊伍滅火救援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戰勤保障體系建設初具規模,為隊伍逐步向“全災種、大應急”工作任務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裝備保障[1]。
1.1? 消防裝備結構不斷優化
總隊著眼“全災種、大應急”救援任務需要,逐年加大裝備建設投入,不斷優化裝備結構等級,加強對滅火救援新型裝備的研究和特種攻堅裝備的建設,扎實推進裝備提檔升級工作的深入開展,全面鋪開水域(山岳)救援、地質災害、石油化工、高層建筑以及大型城市綜合體等省級和自建專業隊的相關建設工作。近五年來,全省投入消防裝備建設經費共計10.93億元,新購消防車277輛、器材裝備17.4萬件(套)。目前,全省共有消防車總數532輛,器材裝備共計11類221種102 529件(套),儲備各類滅火藥劑1 800余噸。滅火、舉高、專勤和戰勤保障類消防車比例分別達到53%、14%、18%和15%(其中,滅火類消防車283輛、舉高類消防車73輛、專勤類消防車98輛、戰勤保障類消防車78輛)。消防裝備逐步實現了從常規“滅火救援”向“綜合性應急救援”的轉型升級,整體結構逐步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能型轉化,整體性消防裝備建設工作更加科學合理[2]。
1.2? 裝備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一是總隊深入開展“全員學裝、科學用裝、規范管裝”和“裝備技術服務下基層”活動,基層消防救援人員管裝、愛裝意識不斷增強,裝備使用效能不斷提升。二是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工作體制,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專業進修、掛職鍛煉、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等方式,強化裝備業務骨干隊伍的建設。總隊連續5年開展裝備技師培訓班,培訓人員270余人次,先后選派29名同志參加全國裝備質檢員培訓班、65名裝備技師駐廠培訓,458名業務骨干參加車輛裝備保障專業消防員職業技能鑒定考核,通過率高達100%,為基層消防救援站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裝備業務骨干。三是積極探索裝備研發創新,組織開展裝備“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活動,近年來,全省共投入專項研發經費960余萬元,研發290多個產品,其中申請專利12項,7項產品獲得部消防局專項獎勵,1人榮立個人二等功,8人榮立個人三等功,為隊伍滅火救援實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1.3? 戰勤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一是研究制定總隊《應急救援作戰指揮力量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和《戰勤保障力量編成標準》,根據總隊轄區實際特點,按照“1+4+N”戰勤保障力量建設模式,依托訓練與戰勤保障支隊建立總隊級戰勤保障支隊,依托海口、三亞、瓊海、洋浦等四個支隊分別成立瓊北、瓊南、瓊東、瓊西區域戰勤保障大隊,其余各支隊和總隊直屬大隊成立本級戰勤保障分隊,形成全島東、南、西、北四位一體的“1小時保障圈”戰勤保障體系[3]。二是制定應急物資儲備標準,修訂完善各類型保障預案,組建特別重大災害應急響應現場指揮部后勤保障編組,主動對接省“三防辦”和交通運輸部門,及時建立緊急物資運輸聯動機制,與粵海鐵路、軍代處簽訂《軍地聯合跨海投送保障框架協議》開辟跨海投送保障渠道;開展裝備企業產能核查,與裝備生產企業和社會聯保單位簽訂相關協議120余份,編制各類災害事故戰勤保障預案10余份,做到災害來時有預案,精準保障全覆蓋。
2 海南省消防裝備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2.1? 裝備配備不夠科學高效
2.1.1? 裝備數量基本滿足,但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改革轉制后,隨著隊伍的處置任務由單一災種逐漸向“全災種、大應急”轉變,相比改革轉制前范圍更寬、責任使命更重、能力要求更高。自2021年以來,根據消防救援局關于《總隊綜合應急救援機動支隊建設指導意見》的要求,海南省消防救援總隊所屬各支隊紛紛結合轄區實際針對性成立了水域、山岳、地質災害、工程機械、通信保障等專業隊伍,并按要求配備了部分器材裝備,基本能夠滿足常見事故處置的實際需要,但仍然與“全災種、大應急”的實戰需求存有較大差距。同時,根據框架方案要求,森林消防與城市消防救援隊伍共同并入應急管理部門,承擔各類火災事故的處置任務,目前海南省尚未建立專業的森林消防隊伍,因此,遇有森林火災發生依然交由城市消防救援隊伍完成各項處置工作。根據數據調查統計,目前海南省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62%,近五年來,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共參與森林火災撲救379起,出動車輛571輛,出動警力3296人,搶救財產價值86.3萬元。而在森林火災撲救裝備的實際配備上,還無法滿足重大森林火災事故的處置需要。因此,從海南省目前的裝備配備結構上看,距離“全天候、全要素、全地形”作戰救援、攻堅制勝的要求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2.1.2? 裝備配備有標準,但體系有待完善
在專業隊建設方面,目前除了水域、山岳和地質災害救援專業隊配套出臺了裝備配備參考標準,其他專業隊尚未明確配備標準,給經費保障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在政府專職隊、小型站裝備建設方面,裝備配備主要參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以及《鄉鎮消防隊標準》。部分基層單位在裝備建設過程中只是籠統搬照標準[4],存在“只唯標、不唯實”的現象,沒有立足轄區滅火救援任務特點作出有針對性的裝備配備方案;對完善政府專職隊、小型站的裝備配備,從標準到結構上都缺乏系統的研究。
2.1.3? 裝備建設有規劃,但可操作性有待增強
近年來,海南省消防救援總隊緊緊抓住消防事業發展規劃契機,科學評估全省消防裝備建設情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應急救援作戰指揮力量體系建設指導意見》,明確了《戰勤保障力量編成標準》,邀請應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編制了《海南省消防救援裝備建設評估論證報告》等一系列裝備建設指導性文件和報告,內容涉及面廣而全,明確了海南省裝備建設發展的改進方向。但從近年來各基層單位在制定采購需求時,基本沒有嚴格按照規劃或相關文件執行的實際情況來看,以裝備規劃推進裝備建設發展的實際指導性、可操作性效果不強。
2.1.4? 裝備采購工作復雜,保障效能有待提升
一方面,裝備采購工作涉及環節相對較多且程序較為繁瑣,采購周期普遍較長。從提出需求、研究論證、招標采購到驗收配發,時間跨度大、采購效率低;另一方面,裝備兼容性、配套性難以保障。由于中標廠家不同,部分裝備每年采購的品牌、型號各異,即使同類產品的相關部件都不能共用,既增加了日常操作使用過程中的難度,也給裝備器材的日常維護保養帶來了諸多不便。目前全省消防救援隊伍普遍配備的液壓破拆工具組就有4個進口品牌(分別為德國樂凱、荷蘭救援科技、荷蘭荷馬特、奧地利威霸),存在不同品牌動力源與破拆工具接口不匹配、不能通用的問題。
2.2? 裝備管理不夠精細專業
2.2.1? 智能化水平不高
目前,全省裝備器材管理尚處于粗放型工作狀態,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略顯不足,管理基本靠人工,對車輛裝備的動態情況掌握不及時。一方面,存在裝備管理系統數據更新不及時,裝備數據和技術性能參數有偏差,裝備檔案建立不規范、不齊全的問題;另一方面,個別消防救援人員存在對裝備器材維護保養工作不重視的現象,部分裝備器材因維護保養不到位導致裝備失效。由于海南高溫、高鹽的氣候特點,造成車輛器材接口墊圈老化,消防員呼救器自動報警失靈,消防隔熱防護服表面隔熱層破損,化學防護服的材質老化,有毒、可燃氣體探測儀無法開機等問題頻頻出現。
2.2.2? 涉裝人員專業性不強
隨著大量高科技器材裝備在消防救援隊伍的推廣使用,隊伍對于裝備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多數裝備管理干部為兼職管裝,主要依靠消防救援站裝備技師保障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工作專業性不強、積極性不高,對于各類裝備的日常管理、檢驗、維修能力不足。同時,裝備管理人才缺乏專業的培養渠道,主要依靠“傳、幫、帶”的傳統模式,培養周期長、效率低,不能滿足裝備使用和管理的現實需要。
2.3? 戰勤保障不夠堅強有力
2.3.1? 戰勤保障機制不完善
根據《戰勤保障力量編成標準》,總隊各級戰勤保障人員編配明顯不能滿足實戰需求,從戰勤保障實戰拉動演練情況來看,各級戰勤保障人員分工調配不夠合理,戰勤保障能力有待加強。在裝備配備方面,目前總隊戰勤保障物資儲備主要以滅火器材、滅火藥劑和常規搶險救援器材為主,針對性儲備、模塊化調運機制尚不健全,難以適應多災種戰勤保障的實際需要。在遂行保障方面,各級戰勤保障單位打大仗、打持久戰的保障能力不強,面對困難、復雜的情況有效的解決辦法不多、方法不活,在第一時間同步啟動應急聯動保障機制方面還不夠完善,無法在實戰中為應急救援行動提供可靠的戰勤保障。
2.3.2? 裝備維保能力不強
目前,海南省消防救援總隊依托戰勤保障與訓練支隊建立了消防車實際出水測試車間,基本具備罐類消防車各類指標的實際測試能力,但目前只能對新購置的消防車開展相應的測試,而已經投入執勤的車輛實際檢測率明顯偏低。此外,總隊車輛裝備維修中心建設較為滯后,車輛裝備的日常保養和維修主要依靠廠家和地方修理廠的不定期巡檢,維保時間不固定,地點較為分散,體系不健全。
3 加強消防裝備體系建設的對策
3.1? 加強消防裝備的科學性配備
一是科學制定裝備建設規劃。制定海南省消防救援隊伍“十四五”滅火救援裝備建設規劃,建立一隊一論證制度,以支隊、大隊為單位,結合地域經濟發展實際和轄區主要災害事故特點,參照《海南省消防救援裝備建設評估論證報告》相關規定,從裝備結構、數量、需求等方面出發深入開展裝備建設評估論證工作,有針對性地將需要更新淘汰的裝備納入裝備建設規劃之中,并按比例逐年淘汰更新老舊裝備。充分體現總隊規劃管總體、管方向;基層單位規劃管具體、管落實的工作思路,確保規劃工作的可操作性。二是強化裝備采購評估論證。對需要更新淘汰的裝備合理進行科學評估,以消防救援局制(修)訂的《執勤消防車退役報廢管理規定》為依據,合理評估車輛裝備使用效能,對擬報廢車輛進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測,檢測合格即可繼續使用,不合格且執勤年數符合強制退役標準的按規定予以強制報廢。
3.2? 提升裝備管理的科學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加強裝備管理的智能化。建設消防裝備物聯網管理平臺,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消防裝備倉儲、調撥、配發以及使用全過程的同步動態采集和可視化管理,不斷提高消防裝備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為滅火救援行動提供科學決策輔助[5]。二是建立學裝、管裝、用裝科學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裝備管理制度,明確執勤消防站裝備維護管理主體責任,通過深入開展“全員學裝、科學用裝、規范管裝”活動,大力規范裝備日常管理工作,有效提升消防救援人員愛裝管裝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大在消防裝備管理維護上的投入力度,參照企業先進管理手段,結合隊站現有庫室情況,建設恒溫恒濕器材庫,有效減少精密儀器及器材橡膠零部件的非戰斗損耗,確保裝備在實戰中的應用。三是加大裝備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深入推進裝備崗位練兵工作,定期組織管裝人員系統學習裝備專業知識、開展業務訓練,依托地方專業培訓機構和技工學校分梯次開展技能培訓及鑒定工作,不斷提高全省裝備技術人才的業務能力,實現人與裝備的有機結合。
3.3? 加強戰勤保障體系化建設
一是完善戰勤保障長效機制。提請政府將戰勤保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通過招聘專職消防員以及消防文員的方式,加大戰勤保障人員配備,配齊戰勤保障車輛裝備,不斷規范遂行保障編成,切實做到裝備保障與現場處置工作真正意義上的同步遂行。在此基礎上,著手建立重大救援現場裝備技術保障社會聯動機制,督促裝備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零配件供應、現場搶修等應急技術服務。二是提升裝備維修能力。建立完善總隊片區化戰勤保障裝備維修體系,充分發揮裝備生產企業、地方維修企業的裝備維修保障作用,設立特約維修站,定期開展裝備巡檢、測試、校驗、維修等相關工作。推動總隊車輛裝備維修中心建設,充分調研論證建設工作的可行性、運營模式和人員配置等方面的相關工作,逐步實現消防車輛自主保養維修的工作目標。三是加強裝備物資儲備。根據消防救援局《消防救援隊伍應急裝備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綱要》及總隊《戰勤保障力量編成標準》相關部署要求,結合區域主要災害特點和滅火救援實戰需求,加大遂行和儲備器材裝備的配備,不斷提高隊伍應急裝備物資的實戰保障能力。采取內外結合、企業代儲、動態存儲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儲備一定規模數量的易耗性裝備物資和滅火藥劑,并及時推動石油化工區域所在單位開展裝備保障效能評估,精準確定滅火藥劑的最低保障基數,督促指導企業按標儲備。四是扎實開展戰勤保障實戰演練。堅持戰斗力標準,將戰勤保障相關內容納入實戰化演練方案,在隊伍內部形成系統的戰勤保障實戰拉動演練機制。
參考文獻:
[1]黃磊.簡述消防裝備模塊化體系建設——以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為例[J].今日消防,2020,5(4):27-29+31.
[2]趙琦.對新時期消防裝備建設的思考[J].今日消防,2021,6(5):16-17.
[3]陳德祥.關于優化戰勤保障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以浦東消防救援支隊為例[J].今日消防,2021,6(4):67-69.
[4]李瑩瀅,馬江濤.消防裝備效能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8,37(7):989-991.
[5]陳明華.消防部隊戰勤保障和裝備物資儲備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C]//2012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2012:187-189.
Reflec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ire equipment system in the new era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ire equipment in Hai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hen Jiajie
(Logistics & Equipment Division, Fire and Rescue Department of Hainan Provincial, Hainan Haikou 570206)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as the "main force" and "national team" of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rescue, bears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major safety risks and dealing with all kinds of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Based on the needs of "Comprehensive Disaster and Coordinated Emergenc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e equipment in Hainan Province through in-depth investigatio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e equipment system in the new era.
Keywords:fire equipment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rescue; equipmen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