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豐
時代的進步使信息技術有了發展的根基,使其在各行各業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和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初中化學教師構建高效課堂,能利用好課堂主陣地,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推進學生學習。教師將信息技術融入高效課堂建設,能豐富化學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化學的思考和應用,提升學生的化學技能,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為學生帶來了更多進步的機會,增強了學生信心。
一、有效構建活力課堂
化學是一門需要學生參與的課堂,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活力能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初中化學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的時候,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探索,有效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動力,知道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和作用。
(一)增大課堂知識容量
初中化學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來增大課堂知識容量,將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材料等融入課堂,使學生了解更多的學習內容,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諸如,在學習“珍惜和保護金屬資源”時,為了使學生了解金屬生銹的條件,知道預防金屬生銹的方法,能熟悉金屬資源的使用現狀,總結廢舊金屬對環境的污染,形成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意識,筆者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了探究鐵生銹的條件的實驗視頻,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感受鐵生銹的變化過程,知道生銹給金屬造成了怎樣的傷害,從而能認識到防止金屬生銹的重要性。接著,筆者又利用幻燈片課件為學生介紹了金屬資源使用現狀,讓學生在圖片和文字資料的幫助下,認識到金屬污染的嚴重性,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了解了引起金屬生銹的條件,知道了合理開采礦石、研究新材料等都能保護金屬資源,形成了回收廢舊金屬的意識,增強了學習的動力。
(二)營造危險實驗場景
化學實驗中,有一些涉及易燃、有毒的物品,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如果進行實際操作,會威脅師生的安全。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來構建活力課堂,可以通過營造危險的實驗場景來加深學生的記憶,讓學生重視化學實驗安全,按照一定的規則來進行操作。諸如,在組織學生進行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這一實驗活動的時候,為了使學生了解具體的實驗方法,掌握實驗的步驟,完成氧氣收集和檢驗活動,教師應幫助學生熟悉實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讓學生安全做實驗。筆者先組織學生進行了實驗嘗試,然后將實驗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羅列在幻燈片中,讓學生知道在實驗中需要注意哪些部分。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加熱高錳酸鉀的時候,試管口向上傾斜會發生的現象的視頻,使學生在觀察中知道這樣操作會造成試管爆炸破裂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警惕意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實驗中能規范操作。學生在觀看多媒體視頻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實驗的危險性,知道了在進行化學實驗的時候,應明晰安全操作流程,要多思、多想,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
(三)剖析化學反應本質
初中化學知識是較為抽象的,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偏差和阻礙,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化學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原理,使學生剖析化學反應本質,能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諸如,在學習“水的組成”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水的組成部分,熟悉水的電解實驗,使學生能透過化學反應來理解化學實質,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模擬動畫視頻,讓學生了解水分子是如何分裂的,分裂成了什么,幫助學生掌握水的組成。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形象地了解了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的過程,知道了正是由于二者的激烈碰撞才生成了氫氣和氧氣,感受到了水分解變化的魅力,理解了化學反應的實質,經歷了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為新分子的探究過程,解決了課堂學習過程中僅依靠教師講解難以清楚認知的問題。
(四)構建良好教學情境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來構建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在生動的學習畫面中學習化學知識,產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如在學習“化學物質與健康”時,為了使學生了解人體內的元素,知道什么是常量元素,什么是微量元素,理解元素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意識,筆者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打開了思維導圖軟件,然后以“化學物質與健康”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了輻射學習,讓學生熟悉糖類、脂肪等元素,知道人體中含量較多的元素,了解不同元素缺乏會造成怎樣的健康問題等。除此之外,筆者也會利用多媒體來向學生展示在生活中攝取不同食物能得到不同營養的圖片,使學生能建立正確的聯系,知道怎樣營養膳食,減少挑食的行為,擁有健康的身體。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影響下,會感受到化學學習的豐富性,產生學習的情感,得到更好的熏陶。
二、提升自主探究意識
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支撐,特別是學生的探索。初中化學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可以提升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應用化學技能的時候把握化學的精髓,形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
(一)設計學生預習任務
初中化學教師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可以利用學生預習來鍛煉學生,使學生知道在預習過程中應該達到怎樣的目的,幫助學生發現自主活動中的問題。如在學習“我們的水資源”時,為了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相關數據,知道水資源利用現狀,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和習慣,筆者為學生設計了預習任務,使學生能利用課本、工具書、互聯網等來搜集水資源資料,讓學生在自主預習中了解更多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找出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然后循序漸進地解決。學生在自主預習中會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知道地球水資源中淡水的占比、我國淡水資源特點,建立節約用水的意識。筆者鼓勵學生將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標注出來,然后對學生的數據進行搜集,將其整理后羅列在幻燈片課件中,然后組織學生一起討論,使學生能及時解決預習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提高自主預習的信心。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知道了如何保護水資源,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的修養。
(二)創設問題思考環節
化學教師站在信息技術的角度來實施課堂教學,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思考環節來優化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把握化學知識點,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等的能力。如在學習“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時,為了使學生了解燃燒的原理,知道燃燒所需的條件,幫助學生掌握滅火的知識和技巧,培養學生安全使用家用電器等的習慣,筆者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了提問,使學生在思考中掌握所學內容。學生圍繞“什么是燃燒?燃燒在生活、生產中有著怎樣的危害?你了解什么是著火點嗎?不同物質的著火點一樣嗎?滅火的時候應該遵循怎樣的原理?你熟悉滅火器的使用嗎?”等問題進行了動腦思考,結合課本內容和生活經驗,總結了燃燒的概念,能將燃燒在生產、生活中的危害提煉出來,然后依據燃燒的條件來規避火災風險,掌握滅火的技術。在學生回答之后,筆者將學生的答案填充到幻燈片中,完善了課件內容,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使學生有了深度思考的動力。
(三)鼓勵學生探究實踐
初中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時候,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教師借助信息技術來鼓勵學生探究,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思路,使學生知道自己在探究中的表現如何,培養學生勇于發現的精神。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法”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氧氣的性質,并能從物理、化學的角度出發展開分析,知道二氧化碳有著怎樣的廣泛用途,熟悉溫室效應,知道其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了實踐探究的任務,鼓勵學生化身為“教師”,了解有關二氧化碳的知識點,然后挑選自己擅長或者喜愛的部分進行講解,并將講解的過程錄制下來。在學生提交作品之后,筆者會從中挑選出表現優異的學生的講解作品進行播放,然后組織學生觀看,使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知道在探究的過程中應該秉持堅持不懈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習慣。對學生在講解中出現的問題,筆者也進行了梳理,然后將其納入多媒體教學環節,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反思,使學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進行糾正。
三、化學聯系生活實際
初中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時候,可以將知識與生活建立聯系,知道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學習的樂趣。教師為學生提供生活材料,帶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等,都能幫助學生建立生活意識,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感悟化學,培養學生利用生活技能來深化化學學習程度的能力。
(一)提供生活學習材料
初中化學教師通過信息技術來銜接現實生活,能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學習材料,讓學生利用好生活材料來理解化學知識,使學生知道生活與化學之間的緊密度。諸如,在學習“身邊的化學”時,為了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學知識,讓學生熟悉物質的組成、性質、發生的變化等,熟悉化學對生活的影響,掌握科學探究生活的方法,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了7分鐘的微課視頻,在視頻中展示了豐富的圖片、文字等內容,融入教師講解的聲音,使學生了解化學在家具、出行、環境健康、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應用,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學科特點,能站在化學的角度來分析各種物質,形成科學探究的意識。學生在微課視頻中增加了對化學的認識,知道了化學并不是脫離生活實際的,而是能用來解釋生活現象,便捷人們活動的。學生轉變了對生活的態度,掌握了豐富的生活材料,形成了生活理念。
(二)組織學生解決生活問題
部分學生在學習化學的時候,缺乏生活學習理念,難以在生活中發現化學的身影。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知道產生的原因,解決的辦法。諸如,在讓學生解釋水垢的形成這一問題時,為了讓學生擁有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筆者在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介紹水垢形成的原因,幫助學生掌握去除水垢的方法。在幻燈片課件中,筆者先為學生展示了水垢的幻燈片,喚起學生的熟悉感,使學生說一說自己見到的水垢是怎樣的。接著,筆者為學生播放多媒體視頻,讓學生知道含有碳酸氫鈣的水在燒的時候,其中的碳酸氫鈣受熱分解,轉變為二氧化碳、水以及碳酸鈣,碳酸鈣依附在壺的內壁上,就成了“垢”。在學生了解水垢形成的原因后,筆者繼續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介紹去除水垢的方法,使學生學會使用鹽酸來去除茶垢,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三)豐富化學活動內容
在信息技術視域下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豐富學生化學活動內容,能得到顯著改善。學生在豐富的化學活動中會深度探索生活,將化學活動建立在生活基礎上。如在學習“古生物的‘遺產——化石燃料”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燃料燃燒過程中會造成怎樣的環境影響,學會對化石燃料進行綜合應用,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化學活動,讓學生挑選不同的化石燃料進行探究,并按照自己擅長的方式來介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幫助學生熟悉化學內容。在他們展示自己所學成果的時候,筆者借助信息技術來記錄學生的活動過程,發現學生的精彩瞬間,然后將其播放出來,使學生在觀看中感受到化學學習的趣味,了解化學與生活之間的相互滲透,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教師應在信息技術視域下思考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的路徑,通過有效構建活力課堂,增大課堂知識容量,豐富學生的化學學習視野,讓學生變得更加主動;營造實驗場景,使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直觀地了解化學學科特點,產生化學實驗的興趣;剖析化學反應本質,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理解化學原理;構建良好教學情境,對學生細化知識點、產生情感共鳴起到了積極作用;創設問題思考環節,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使學生形成了善于分析的能力;鼓勵學生探究實踐,展示學生的實踐魅力,鍛煉學生的化學技能,豐富學生的化學視野。學生在化學學習中聯系生活實際,構建了生活意識,積累了大量的生活學習材料;豐富化學活動內容,在參與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學習優勢,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有了積極探索的動力。可以說,信息技術的應用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推動了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利用信息技術來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的直接體現。所以,初中化學教師應該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與變化,合理、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促進化學課堂的轉變與升級,讓課堂更加精彩,富有魅力。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