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高層會議后,市場從普跌轉為普漲,“政策底”呼之欲出。且不管這個底是否成立,當前市場的投資機會顯著變多卻是確定無疑的。
興全基金副總謝治宇在接受《紅周刊》采訪時指出,此前的很長時間一直感覺沒有什么特別好的標的可選,但當前投資難度顯著減小了。“目前市場上有一批企業,讓我可以選擇堅定持有,并且可以期待相對比較合理的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優質投資標的時,投資者需要結合ESG(環境、社會、治理)這項新指標。
和企業經營績效相比,ESG指標代表了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責任。
因此,好企業既要會賺錢,還要“取之有道,用之有方”。
“新興市場之父”馬克·麥樸思說,要投資那種做好ESG+C(企業文化)的公司,而這類公司股價通常表現不錯。
目前,機構投資者已經先行一步,他們在調研上市公司時提到ESG問題的頻率越來越高。
另外,A股市場“泛ESG”公募基金正在快速崛起,總規模在去年三季度末就突破2600億元。有機構預計,中國ESG投資規模于2025年有望達到20萬億~30萬億元,約占資產管理行業總規模的20%-30%。
當然,A股上市公司對ESG的認識還很不足,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披露要求。但據《紅周刊》研究中心獲悉,到2025年,ESG很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內容。
既然ESG投資勢在必行,投資者與上市公司就要補好這一課,只有如此才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刊編輯部
2022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