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珺倩
兒童畫是兒童在自由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繪畫,是兒童根據現有的認知、能力和情感,經過大膽的構思、構圖,圍繞某個主題來創作繪畫形式。一幅優秀的兒童畫,往往是兒童情感的大膽流露。兒童畫看起來思維簡單,沒有繪畫技巧,但是其大膽的想象、流暢的線條、絢麗的色彩,無不體現著畫面的率真和靈動。繪畫是兒童勇于表達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特殊視覺語言。兒童畫的自由、概括、求全等特色及其主題、構思、用材等方面的獨創形式,形成了兒童畫特有的稚拙和率真的意味。教師應從兒童的角度去深入了解和體會兒童美術教育。
為了提高學生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養能力,了解掌握兒童畫的特點及評價標準勢在必行。只有了解和加強對兒童畫特性和標準的理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給予教學建議,提高兒童美術教學的質量。
一、兒童畫的特點
(一)兒童畫注重過程,具有游戲性
兒童在進行繪畫的時候,具有強烈的隨意性,往往是想到哪畫到哪,只注重過程而不在乎結果。他們經常將各種各樣的圖形、線條和色彩隨意地羅列在畫面上。夸張是兒童繪畫最常見的特點,兒童將自己認為重要的主體夸大,描繪得用心而且細膩,極其重視自己的經驗、印象、情感、情緒,不會考慮畫面各形象的大小和比例,以及前后層次、疏密變化等體現。所以那些頭大身體小,人大于山,云朵排列整齊、大小一樣等情況在兒童畫中十分常見,所以兒童的美術作品大多具有隨意性和游戲性。
(二)兒童畫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具有稚拙性
兒童畫面與成人作品截然不同,兒童畫大膽、無顧忌,是孩子質樸內心的體現,畫面充滿感情,但是也會透露出天真爛漫的稚氣和單純。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當兒童處于2~7歲,正是前運算階段,他們的觀察能力、繪畫技巧和創作能力尚不成熟,手部精細動作也未發育完全,所以畫面所表現的形象常常刻畫得不夠細致,容易忽略很多細節。
一般而言,各個年齡段的兒童畫都會對事物進行主觀的失真變形,往往帶有普遍的稚拙性。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大多只表現出物體的主要特征,不夠細致、具體,表現出來的形象更貼近于幾何圖形的組合堆疊和概括,也不考慮構圖、比例、透視等問題,物體存在的方式具有獨立性,這是兒童不受意識支配、心余力拙的表現。這些不能讓人理解的形狀卻是兒童傳達情感與意義的重要符號。
兒童畫看似顯得稚拙無序,但細細體會,卻能深切感受到畫面處處洋溢著兒童獨有的奇思妙想和獨特的審美,作品雖簡潔,但絲毫不缺乏活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這種稚拙性會日漸消退。
(三)兒童畫是兒童“無意注意”的結果,具有概括性
通常來說,很多兒童畫都具有共同特征:高度概括的圖形、流暢快速的線條和平涂色塊,作品呈現高度的“符號化”,具有概括性。
這是因為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經常會被新的刺激吸引而轉移注意力。有時候才觀察到物像的一些明顯特征,還來不及深入細致地去研究具體細節時,就會被旁邊色彩特別顯現、突然在晃動或者容易發出聲音的物像所吸引注意力。對于兒童特別感興趣的物像,兒童會畫大量時間去具體刻繪,甚至大膽地加上自己的構思和情感。而那些一開始未能引起他們足夠重視的事物,兒童僅能依靠片面零散的記憶去簡單描繪,無法抓住物像的具體特征,畫面自然不夠生動。再加之手部精細動作尚未發育健全和表現力的不足,索性用簡單的線條和圖形進行羅列和堆砌,這類兒童畫都是“無意注意”的結果。
(四)兒童畫是兒童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具有直觀性
通過研究表明,大多數兒童由于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寫作能力的欠缺,都喜歡用繪畫的形式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兒童畫不僅是孩子內心情感豐富的寫照,還是綺麗夢想和天馬行空思維的直觀呈現。直觀性是兒童畫中重要的風格特征之一。兒童畫的直觀性,能帶領人們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真實思想和情感,兒童也通過繪畫作品讓情感得以抒發,敞開了內心。
(五)兒童畫中兒童充滿豐富的想象力,具有創造性
當我們看到兒童作畫時,會感慨于那些躍然紙上的生動形象,驚嘆于異樣絢麗的色彩,兒童畫深深打動著每一個成年人的心。兒童畫中往往不乏擬人化的各種形象。根據皮亞杰的“泛靈論”,在兒童的世界里,世間萬物都同自己一樣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世間萬物好像都會說話:開著卡車的小螞蟻,戴著墨鏡的太陽,爭相賽跑的小雨滴……這種賦予萬物生命的特點,生動地折射出兒童真實而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兒童畫多數色彩絢麗,所表現出的物像色彩也往往與現實世界不太一樣。長滿粉紅色愛心的小樹苗,穿著時髦外套的斑點狗……豐富絢麗的色彩,讓人們感覺如沐春風。仿佛在他們的世界里沒有不可能,兒童筆下的物像超越了現實生活中物體所具有的常規屬性,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兒童用自己獨特的想象力表現著自己對美好世界的憧憬和熱愛。
(六)兒童畫因構圖、空間認識的不足,具有求全性
兒童繪畫時,只有平面的創作空間。由于觀察事物的能力較差,他們缺乏一定的空間知覺, 對構圖和空間的處理也不太了解,他們會不自主地將所有相關聯的事物統統展示出來。兒童不會讓畫面缺少任何一部分,就算有時候物體由于前后關系或者角度問題沒辦法展示全面,但是在兒童的作品里會盡力描繪出全部的特征。描繪動物、人物的時候,即使被表現的對象是側面的,兒童也必定要畫全兩只眼睛和兩只耳朵。而物體前后的遮擋關系也經常被忽略,在兒童的畫面中,每個形象都互不遮掩。 因此, 兒童畫具有明顯的求全性。兒童求全的獨特視角,展現出了兒童畫所特有的創作形式,也豐富了畫面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許多藝術大師也堅持以兒童視角看藝術,畢生都在追求像兒童一樣去畫畫。
二、兒童畫的評價標準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觀,兒童智能在其發展的不同階段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對于兒童畫的評價,教育者應該關注兒童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美術表現能力等諸多方面的提高,應該關注兒童在創作過程中的想法和感受,以培養兒童的繪畫興趣為主,這才是美術教育最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因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建立正確的兒童畫評價標準,對兒童畫給予尊重和評價。
(一)評價內容綜合化
在欣賞兒童畫作品優劣的同時,不能只關注到兒童繪畫的表現力與畫面所呈現的整體效果,更應該關注到畫面是否體現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否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創新方法等多方面。
1.作品是否能體現兒童深入觀察的能力
繪畫作品不能只關注整體效果和繪畫技巧,更應該了解兒童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的程度。畫面的內容應該體現出兒童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和感受,有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更好地在作品中表現出自己對生活中形象和事物的感受,寫生是培養兒童觀察能力的良好方法。在寫生中對觀察力的訓練是兒童提高繪畫表現能力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繪畫學習的基礎。在日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從物體的外形、特點、細節等多方面去細致入微地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逐漸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在對作品評價時,幫助學生學會細致地觀察,有目的性地分析色彩、形狀以及線條的描繪方式等信息,通過大量的訓練逐步提高其對美術語言的駕馭能力,使學生的繪畫內容更加充實、飽滿。
2.作品是否能正確表達繪畫的主題和情節
在某一固定主題和情節下進行繪畫創作,對于兒童來說有一定難度,他們需要在自己所掌握的眾多信息中分析和甄別哪些是符合繪畫主題的信息。有時候就需要教師給予積極的引導和幫助,幫助學生找對主題,回憶發現更多相關事物和形象來符合主題。一幅高水平的兒童作品,往往能體現出兒童敏銳的觀察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開拓的創新能力、出眾的表現力等諸多能力。
3.作品是否體現出奇幻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兒童畫應該有自己的特點,想象力是兒童思維發展與生俱來的優勢。由于對現實事物的特性認識不足,兒童常常賦予物像獨特的形象和本領,并能通過想象力將看似毫無關聯的物體井井有條地繪制在同一畫面中。例如,兒童經常能夠設計出可以遨游太空的小汽車;能夠讓遠古的恐龍與新時代的高樓大廈并存;一位漂亮的小仙女飛過,就能將冬天變成春天等。這些天馬行空、天真爛漫的構想,折射出兒童無所不能又奇幻有趣的神奇創造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是兒童繪畫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教師應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兒童畫。除了應了解兒童的繪畫表現、繪畫心理外,還要有意識地通過活動鍛煉,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如果兒童在觀察生活并真實反映生活的同時,能用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獨特的觀察角度,再加上新的創意表現別人沒有表現的內容,教師就應該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并將學生表現好的部分說具體,讓學生產生動力,從點滴做起,拓展兒童思路,開發潛能,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4.作品材料的運用是否與畫面效果相得益彰
生動的形象、和諧的色彩、靈活的技法技巧、巧妙的構圖,這些都是一幅優秀兒童作品不可或缺的構成因素。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畫面的設計和表現也有著自己的審美態度和想法。同一主題,除了色彩的構成、韻律、節奏等,還可以根據不同繪畫材料的特性來表現獨特的藝術效果。同時通過畫面,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強弱,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要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要站在兒童的立場欣賞兒童畫。只要兒童畫面的材料使用與畫面的主題、色調、內容、節奏等形式語言相統一,能表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教師就應該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引導學生更大膽、充分地利用各種材料表達自己的所思和所感。
(二)評價過程動態化
評價兒童畫不僅要看畫面的最終效果,還應該關注兒童的繪畫過程和心路歷程,考慮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發展性評價,關注兒童每次作品的進步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表現。
1.作品能體現兒童率真的直覺和感受
兒童畫天真無邪,毫不做作,沒有掩藏,繪畫內容反映出兒童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但是由于兒童個體身心發展的差異和不同,兒童畫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盡可能地去畫自己所熟知的事物,或者借用參考真實物體照片的形式細致地表現物像。只有不斷地觀察、積累,學生心中才能有明朗的表現形象,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表現,就更加得心應手。同時,教師還應該多關注兒童繪畫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創作熱情,以及兒童的勞動和努力程度,特別是要重視提高他們的創新精神。
2.作品能表達兒童豐富的情緒和情感
兒童畫也是兒童表達自我內心情感的獨特方式。兒童畫的構圖、色彩和內容,反映著他們生活中的種種經歷和感受,是情感的抒發和體現。教師應試著透過兒童畫去體悟兒童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繪畫的動機和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兒童在表現自己心中物體的形象的同時,往往將自己的情感態度體現在畫面中。比如,很多愛美的女孩子,喜歡畫漂亮的公主;而男生則喜歡畫兵器、汽車之類。教師要善于從畫面中感受到兒童對事物的興趣特點,以兒童感興趣的物像為抓手,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理解兒童,才能站在兒童的立場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有情感的兒童作品才會顯得更加靈動。總之,教師只有站在兒童立場去觀察兒童畫,才能給予兒童針對性的指導,兒童作品才顯得更加靈動。評價兒童畫并沒有絕對的標準,不要將眼光放在兒童之間的比較上,也不要一味地求畫面的表現到底“像不像”,而要珍惜和關注兒童自身的發展和變化,善于發現兒童繪畫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給予兒童自信,從而提高他們繪畫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繪畫過程中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努力創新。只有知道作品的評價標準,學生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出不足、尋找優點,從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因此,教師不再是評價的唯一參與者,而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評價中,自評和互評相結合,讓學生之間共同參與評價。在評價中,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要評價他人作品,從中找到可借鑒的地方,又要根據別人評價,從而客觀地了解自己畫面的不足和待完善的地方。學生在點滴中慢慢學會了評價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兒童畫的表現力,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總之,繪畫是兒童很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它是兒童點滴成長的見證,是兒童勇于表達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特殊視覺。兒童畫的自由、概括、求全等特色及其主題、構思、用材等方面的獨創形式,形成了兒童畫特有的稚拙和率真的意味。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更多地站在兒童立場去深入了解和體會兒童內心世界,不斷地更新美術教學觀念,不斷地提升教學水平。同時應該尊重兒童的性別、個性差異,了解兒童的年齡、身心發展特點,因勢利導地進行個性化輔導,讓每一個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美術氛圍中培養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兒童畫能表現出稚拙有趣、率真質樸的藝術魅力。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