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圓
摘要:針對農村地區嚴峻的防火形勢,從農村火災隱患成因、基礎消防設施建設情況和村民的消防意識三個方面分析當前農村地區主要存在的防火問題,提出建設“縣消防救援大隊—中心村鎮消防站—各村消防點”的三級滅火力量體系、完善農村消防建設規劃以及加強農村消防安全管理的防火對策,希望能夠對提升農村地區的消防安全、降低農村地區火災造成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農村防火;消防安全;防火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98.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2)11-0082-03
根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布的2020年全國火災數據,農村地區全年發生火災12.4萬起,占全國火災總起數的49.3%,比城鎮高出6.1個百分點;造成損失19.2億元,占總損失的48.1%,比城鎮高出12.2個百分點;發生較大火災39起,占總起數的60%,比城鎮高出24.6個百分點。從上述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農村地區的消防建設及相關消防工作推進情況已日漸落后于農村地區的發展,整體火災防控形勢嚴峻。
1 農村防火存在的問題
1.1? 農村火災隱患多
首先,農村地區目前普遍缺乏整體的建設規劃,村內民房建筑多為村民自行修建,無論是設計水平還是施工質量都參差不齊。部分農村地區修建的民房直接采用磚木甚至是木質結構,在搭建過程中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而這樣搭建的房屋耐火等級僅為三級或是四級。房屋耐火等級低,導致一旦發生火災,房屋的承重結構就可能在短時間內失效垮塌。再加上房屋建設時的布局如果不合理,與相鄰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小,火災就容易在多棟房屋間快速蔓延,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其次,隨著農村的建設發展,農村地區的電氣化程度逐步提升,建筑內使用的電器也日漸增多。相比于城鎮地區,農村地區的電氣安裝使用更為不規范,使用劣質電線、電器線路老化、私拉亂接電線以及不對線路進行穿管的情況普遍存在。同時,村民在日常使用電器,尤其是大功率電器的過程中,缺乏相關的防范意識,經常在使用電器的過程中無人看護,或在使用結束時不及時斷電,這些都加大了引發火災的可能性。在火災事故原因的統計中,因電氣原因導致火災的占比一直很高,而農村地區較為混亂的用電情況也是農村地區火災隱患較為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相比于城鎮,受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農村地區堆放可燃雜物的情況更為普遍。很多農村的院內都會堆放木材、秸稈等易燃、可燃物,村民也缺乏將易燃、可燃物遠離火源堆放的意識,而這些堆放的可燃物一遇到火源就容易引發火災,火勢也很容易通過堆積的可燃物快速蔓延,這也是農村火災隱患及火災損失大的原因之一。
最后,位于山區的村落還會面臨森林火災的威脅。因雷擊等自然原因或人為用火不慎導致的森林火災,在風力的作用下極易大面積蔓延,從而在蔓延過程中威脅到村子的安全。
1.2? 農村消防設施基礎差
相較于城鎮來講,農村地區無論是室外還是室內,消防設施的基礎都更為薄弱。從室外消防設施來看,農村地區缺乏消防供水管網、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等供水設施,消防供水多依靠河流、池塘等天然水源。這類水源的取水條件相對苛刻,且受季節影響大,距離農村的距離也有遠有近,在火災規模大、用水需求大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供水不足的問題,進而導致火勢進一步蔓延。從室內消防設施來看,由于缺乏消防供水管網,絕大部分的農村建筑內未設有室內消火栓,滅火器的配置也相對較少。由于缺乏基本的消防設施,使得農村一旦發生火災,村民很難進行滅火自救,只能等待消防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進行處置,極大可能錯過控制、撲滅火災最容易的火災初起階段。
除此之外,農村地區還普遍缺乏對消防車道的建設規劃,農村內的道路寬度普遍較窄,導致中、大型消防車的通過速度較慢,甚至無法通過。同時,在農村內難以用導航軟件進行尋路,消防人員進入農村后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現場尋路,導致到場時間延后。
1.3? 村民消防意識淡薄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布的2020年全國火災數據中顯示,農村地區在火災現場當場身亡的人數占全國火災亡人總數的84.7%,比城鎮高出7.3個百分點。從這條數據可以看出,農村居民存在逃生自救、互救能力相對較弱的問題,而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居民的基本消防知識相對欠缺,導致發生火災時逃生困難。除此之外,在發生火災后,農村居民大多不知道如何正確報警,也不懂得基本的滅火方法,更不會使用滅火器等基本的消防器材,導致火災無法得到及時撲救。村民消防意識淡薄、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識,是導致農村地區火災風險較高、火災造成損失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農村防火策略分析
2.1? 建設多級滅火力量體系
為了盡可能縮短消防救援力量到場的時間,建議建設“縣消防救援大隊—中心村鎮消防站—各村消防點”的三級滅火力量體系。根據GB 50039—2010《農村防火規范》,農村應根據規模、區域條件、經濟發展情況及火災危險性等因素設置消防站和消防點[1]。
首先是各村消防點。各村消防點是指在各個農村普遍設置的消防點,其可以在本村發生火災時第一時間到場進行應對處置。考慮到成本與人員配置的實際情況,各村消防點的人員建議從本村長期居住的村民中招募,可以兼職人員或志愿消防隊員為主,消防點配置1臺手抬機動泵以及基礎的水帶、水槍、滅火器、破拆工具等裝備,定期組織人員進行相關技能的集中培訓,每月開展一次或每季度開展兩次技能訓練。各村消防點的主要目標為應對較小規模的初期火災,減少因未及時處置而導致火勢擴大的火災數量,盡可能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于規模較大以及撲滅難度較大的火災,各村消防點的任務主要是控制火勢的蔓延,在等待增援力量到場的期間,盡可能地將火災控制在一定的規模內。
其次是中心村鎮消防站。中心村鎮消防站應作為縣消防大隊的力量補充,覆蓋距離縣消防大隊較遠的農村。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在距離縣消防救援大隊較遠的區域,選取相對中心的位置,在發展情況較好的村鎮建設中心村鎮消防站,并根據地理情況劃定轄區范圍。推薦在中心村鎮消防站中建立一支專職消防隊,并參照建標152—2017《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中小型站標準進行營房建設,即設置2個車庫,同時根據需要配置1輛中小型水罐消防車和1輛消防摩托車,以及配備2臺手抬機動泵和基礎的水帶、水槍、水炮、分水器、滅火器、破拆工具、個人防護裝備、通信器材等設備[2]。中心村鎮消防站作為一支專業的消防救援力量,除了應對本村鎮的火災之外,還需要負責周邊農村的火警處置,及時增援并處置超出村消防點處置能力范圍的火災事故,同時還可以與縣消防救援大隊進行相互增援。另外,中心村鎮消防站還需要負責轄區內各村消防點的消防技能培訓,以及轄區內各村的消防宣傳工作,發揮本縣消防工作副中心的作用。
最后是縣消防救援大隊。縣消防救援大隊是目前已有的消防力量,但是在“縣消防救援大隊—中心村鎮消防站—各村消防點”的滅火力量體系中,縣消防大隊還應重點加強通信、指揮體系建設。應建立各村消防點、中心村鎮消防站及消防救援大隊之間的可靠通信聯絡機制,使各村消防點在接到或發現火情后能及時報告中心村鎮消防站及消防救援大隊。由于各村消防點只需要將火災情況簡單地接收或報告給中心村鎮消防站及消防救援大隊,故各村消防點只需要設置固定電話,再配合上義務或志愿消防隊員的手機就可以滿足需求。最需要加強的,是中心村鎮消防站與消防救援大隊之間的通信聯絡。需要給中心村鎮消防站配置公網對講機、大功率對講機、4G單兵圖傳設備等通信裝備,確保中心村鎮消防站與消防救援大隊之間通信暢通,使大隊能隨時掌握消防力量調動情況、火災規模情況及現場處置情況等,并及時根據現場情況調整力量部署。另外,要明確各級滅火力量之間的指揮體系,各村消防點為第三級,中心村鎮消防站為第二級,消防救援大隊為第一級,多級力量同時到場時,下級應聽從上級的指揮調動。消防救援大隊還應定期組織本縣各級滅火力量進行聯合演練,加強協同配合,確保在應對較大規模火災時,各級滅火力量能夠形成合力。
通過在各村建設消防點,可以加強各村應對初期火災的能力,減少由于初期處置不力而從小火變成大火的火災數量,并通過早期撲滅或控制火災來降低火災造成損失;通過建立中心村鎮消防站,可以縮短專業消防救援力量到達火場所需的時間,提高對較大規模火災的應對處置能力,同時起到指導村消防點技能水平、加強轄區內消防宣傳的作用;通過縣消防救援大隊,可以對各級滅火力量進行統籌管理,建立各級滅火力量之間的通信、指揮體系,并加強各級力量之間的協同配合,實現全縣滅火力量實力水平的整體提升。
2.2? 完善農村消防建設規劃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建設規劃,在此過程中,應將消防建設作為重點之一納入農村建設規劃。除了將“縣消防救援大隊—中心村鎮消防站—各村消防點”三級滅火力量體系建設納入規劃之外,還應該重點考慮建設農村消防基礎設施。首先,需要在農村地區生活給水管網的基礎上建設消防給水管網,并設置室外消火栓。在天然水源處建設取水碼頭等取水設施,且在附近無天然水源或枯水期天然水源無法滿足消防供水需求的農村建設消防水池,以改善農村地區的供水條件。其次,提高農村建筑內消防設施的配置水平。對于規模較大的公共建筑,應按標準要求設置室內消火栓、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對于規模較小的建筑,應配足滅火器,確保其能夠處置小規模的火災[3]。同時,應建議村民家中配備滅火器、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器等消防器材,為村民處置初期火災及盡早逃生自救提供硬件條件。最后,對于規劃中新建的建筑,應盡量按照一、二級耐火等級標準進行建造,并按標準要求留出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防止出現火災在多棟建筑之間快速蔓延的情況。在新的道路規劃中,應充分考慮消防車是否能通過的問題,使道路寬度能允許中小型水罐消防車通過,并合理布置回車場或回車道。
通過完善農村消防建設規劃,能夠改善農村消防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減少因建筑結構因素導致的火災風險、隱患。
2.3? 加強農村消防安全管理
以中心村鎮消防站、縣消防救援大隊為中心,建立與各自轄區內村委會的聯合工作機制[4],由消防救援人員在各村開展集中消防宣傳、演練,對村內重點部位進行隱患排查。同時,對村委會的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日常防火知識、火災逃生方法以及常見的火災隱患等。村委會工作人員經過培訓后,成立村防火工作組,并制定相關的防火工作制度,落實村內日常入戶宣傳、民房內隱患排查和督促隱患整改工作。通過集中和入戶消防宣傳,使村民掌握基本的防火知識以及火災逃生常識,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減少由于生活用火不慎等人為因素導致的火災數量,降低火災造成人員傷亡的概率。在各項火災隱患的排查工作中,重點排查村屋內是否存在易燃、可燃物密集堆放、私拉亂接電線、電氣線路未穿管、使用劣質電線等問題,并對發現的火災隱患進行登記,在政府補助、村民自籌等相關政策的幫助下督促其進行隱患整改及對隱患定期復查,降低由于電氣原因引發火災的概率。對于地處山區的農村,要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嚴格控制火源進山,并建立巡山、巡林制度,防止由于森林火災蔓延至農村內導致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5]。
3 結語
通過對農村地區的防火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受建筑結構、居民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當前農村地區存在較大的火災隱患。同時,由于農村地區的消防設施基礎建設情況較差、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識相對淡薄等原因,導致農村地區一旦發生火災,就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的財產損失。針對上述問題,本文首先提出建設“縣消防救援大隊—中心村鎮消防站—各村消防點”的三級滅火力量體系。通過建立村消防點,提高農村應對初期火災的能力;通過建設中心村鎮消防站,縮短專業滅火救援力量到場的時間,并分擔部分消防宣傳、培訓工作;通過縣消防救援大隊進行統籌協調,使全縣滅火力量形成合力,提升整體滅火作戰能力。其次,建議完善農村消防建設規劃,科學規劃建筑布局,提升房屋的耐火等級,提高農村地區消防設施的建設水平,減少因房屋結構、防火間距以及道路因素導致的火災風險及隱患。最后,通過與村委會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加強農村地區日常的火災隱患排查及入戶消防宣傳力度,提升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識,降低因生活用火不慎或電氣原因導致火災的風險,減少火災可能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GB 50039—2010.農村防火規范[S].
[2]建標 152—2017.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S].
[3]張志彪.農村消防安全現狀與對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1,6(2):104-105.
[4]李經明.淺析農村火災事故及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4,33(3):343-345.
[5]公安部消防局.農村消防安全[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fire prevention
Li Fangyuan
(Shaoyang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Hunan Shaoyang 422000)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evere fire prevention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the main fire prevention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auses of fire hazards in rural areas,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fire facilities and the villagers' fire prevention awarenes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 three-level fire fighting force system of "county fire and rescue section—town fire station—village fire fighting point",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fire fighting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the fir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rural fire safety management.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lay a certain guiding role in improving fire safety in rural areas and reducing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caused by fires in rural areas.
Keywords:rural fire prevention; fire safety; fire prevention 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