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本周指數再次上演跌宕起伏的劇本,接下來會按套路出牌嗎?
袁月:短期的波動主要都是情緒帶來的,雖然有很多利空傳聞聽起來都有道理,但中期看,似乎都能解決或者影響并沒有那么大。而周中重磅金融會議有著重要作用,對中概股、港股、監管等近期市場最擔心的問題都做了說明,短期看,有利于緩解資金的情緒,也可以理解為政策底。
根據以往的經驗,通常政策底之后還會有市場底,雖然下跌空間不大,但需要時間震蕩,要明白當前的格局。
短期看,指數理想走勢是超跌、企穩、震蕩這個節奏,如果能走出這種結構,對于市場的修復是最有利的,只要指數能夠震蕩,板塊就會有序輪動,這是歷來的特點。
主持人:如果指數震蕩,該怎樣把握這種輪動節奏?
袁月:短期肯定是資金龍頭更強,比如旅游板塊,受到相關政策催化,連續大漲創新高,由于都是小市值品種,所以機構基本上沒有參與,更多是游資主導,這在此前也分析過,只要能夠維持上升趨勢,每次調整到支撐位都是低吸的機會。喜歡彈性的投資者,要在上升趨勢形態中尋找低吸的機會,除了旅游,類似建筑、BIPV、疫情相關等都有這類品種。
機構主導的方向中,更多要看大市值,比如新能源、白酒等,雖然這類品種短期彈性不夠大,但勝在中期確定性,更多按照基本面、估值等綜合應對。比如近期一直在“滾雪球”中跟蹤的組件、逆變器等,前期有過逆市上漲,短期一旦完成補跌,中期看性價比也是不錯的。
鋰電板塊上周文章就說過近期情緒反應過度了,這幾天也逆指數上漲,這意味著有資金抵抗,板塊中符合中期邏輯通順的品種,短期回調后仍會是安全邊際更高的機會,對于鋰電雖然在新能源中排序靠后,但經過近期的調整和負面情緒逐步見頂,目前也可以重點跟蹤起來。
主持人:之前的文章你說過分布式光伏增速更快,能否具體聊聊?
袁月:分布式相較集中式的優勢在于經濟性和成長性。由于集中式下游客戶多為大型電力企業,這種客戶更看重穩定的合作關系和較低的產品價格。而分布式的終端客戶價格敏感度較低,各環節對價格的接受度也較高。
從分布式光伏產業鏈看,主要有組件、逆變器和安裝商。其中,組件是核心部件,占系統成本比例超50%,價值量最高。逆變器成本僅占5%,別看占比小,但因其直接影響系統發電的對外輸出,同時要承擔系統監控和故障保護等功能,所以技術含量非常高。
安裝商更好理解,主要就是“干活”,包括安裝、系統集成、并網、運維等,非設備成本占比在25% 左右。
三大環節成本占比不同,不能僅以成本多少判斷投資價值,否則投資就太簡單了,每個環節的作用不同,邏輯也有所區分。以逆變器環節為例,地面電站主要采用集中式逆變器、大功率組串式為主,而分布式則主要是小功率組串式和微型逆變器,所以只看分布式方向的話,產品中小功率組串式或者微逆占比更大的公司短期走勢更強。再從組件環節看,2021 年分布式組件均價為1.82-1.84 元/W,集中式組件均價為1.77-1.8 元/W。分布式報價比集中式高5 分錢左右,反映到最終毛利上也可以高3%-4% 左右。
主持人:組件和逆變器屬于“明牌”,那安裝商的格局如何?
袁月:雖然這個環節也很重要,但從競爭格局上看,比上述兩個環節要差,也就是說會有投資機會,只是中期確定性差一些。機會更多來自充分調整,并且更需要交易能力,以波段為主,當然,換個角度也可以說彈性更大,有些投資者比較喜歡。從商業模式看,安裝商可以簡單理解為“項目制”,有活兒就有錢,沒活兒就沒錢。
綜合看,這種模式并不穩定,一是總量,二是內部結構。總量上,如果沒有更多的項目,對于整個安裝行業來說,都是缺少增量的,不過好在目前政策大力支持分布式,接下來增量是有保障的。之后就要看競爭格局,畢竟整縣推進,規模化開發可以提高行業門檻,要在技術、成本、品牌等占優勢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這還需要跟蹤。如果在意確定性,還是要在“明牌”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