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丹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初,面對混亂的金融市場決定進行幣制改革。其先于1928年頒布《國幣條例草案》規(guī)定銀元作為合法貨幣,后又以孫中山肖像與帆船圖案為主題圖樣,邀請意、奧、英、美、日等五國造幣廠雕模,但最終并未采用,僅試制少量樣幣。1929年,國民政府邀請美國財政專家甘末爾來華成立“甘末爾設計委員會”,計劃效仿西方國家采用“金本位”幣制,并制定《中國逐漸采用金本位幣制法草案》,同時在上海籌建中央造幣廠進行鑄幣。1930年春,中央造幣廠竣工,為慶祝竣工并檢驗機器制作水平,特別發(fā)行了銅質竣工紀念章,其常被看作是“國幣”銀元的原型。

1930年春,中央造幣廠特別發(fā)行了銅制竣工紀念章。

民國二十一年孫中山像三鳥壹圓銀幣,俗稱“三鳥幣”。
1932年7月,隨著西方幾個“金本位”國家相繼爆發(fā)經(jīng)濟危機,以及國內反對的呼聲日益高漲,國民政府最終決定放棄“金本位”而采用“銀本位”幣制,中央造幣廠隨即在美國費城造幣廠定制模具并開始試鑄銀幣。該種銀幣正面以孫中山頭像為中心,外周帶有“民國二十一年”字樣,背面采用雙桅帆船圖樣,外周鐫刻有“壹兩”字樣、3只飛鳥、海上日出及9條芒線等圖樣,寓意“三民主義”引領中國揚帆出航,如旭日升起,前途光輝燦爛。該幣因帶有3只飛鳥圖案而被民間俗稱為“三鳥幣”,并因圖案精美被民國財政部定為“國幣”。
但在發(fā)行之初,“三鳥幣”卻遭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質疑。因上海“一·二八事變”剛結束不久,社會輿論把銀幣上的日出和三鳥圖案分別附會為日軍和敵機,甚至把三鳥暗喻為此前在“九·一八事變”中丟失的東三省。為消除民眾疑慮,國民政府緊急收回“三鳥幣”并將其熔毀。1933年3月8日,國民政府頒布《廢兩改元令》及《銀本位幣鑄造法令》,將“三鳥幣”模具上有爭議的旭日和三鳥圖樣同時去掉,后將此幣定為“國幣”(俗稱“船洋”)正式發(fā)行。
“國幣”銀元的發(fā)行,不僅取代了各地銀爐鑄造的形制各異的銀錠,結束了中國已使用近千年的銀兩制度,并且起到了統(tǒng)一貨幣、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其中的“三鳥幣”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民眾的愛國情緒,而“船洋”的影響力更是達到了僅次于“袁大頭”銀幣的程度,以至于其采用的雙桅帆船圖樣成為當時市面上流行的圖樣,并延續(xù)了整個國民政府時期。

1933年3月8日,國民政府頒布《廢兩改元令》(左)及《銀本位鍛造法令》(右)。
好景不長,1934年6月,美國頒布《白銀法案》,抬高白銀的收購價格,造成了國內白銀大量外流。國民政府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甚微,最終被迫于1935年11月3日宣布《緊急安定貨幣金融辦法》及《法幣規(guī)定》,規(guī)定“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家銀行發(fā)行的鈔票為法幣(后又加入農民銀行),一切公私款項的收付,概以法幣為限,不得使用銀元,違者全數(shù)沒收”。由此開始,白銀作為中國法定貨幣的歷史徹底結束,“法幣”成為國民政府時期的通行貨幣。
“國幣”銀元雖被法幣取代,但其影響力仍在延續(xù)。隨著社會動蕩及法幣不斷貶值,黃金逐漸成為熱門的保值商品,眾多銀樓、金號為吸引拉攏更多的客戶,紛紛選擇將雙桅帆船、飛鳥圖樣應用到制品中,作為一種展示技藝、擴大宣傳的手段。除制作便于攜帶與展示的戒指外,個別實力雄厚的銀樓金號甚至參考“國幣”銀元雕模鑄造金幣,其中以漢口新萬年銀樓所制金幣最具代表性。該金幣重31.2克,無邊齒,正面中心珠圈內為駿馬頭像,外沿珠圈內帶有“漢口新萬年銀樓”“十足”“赤金”“民生路七十二號”等字樣,間以五角星做分隔;背面外沿帶有珠圈,其內鐫刻有雙桅帆船、海水紋及八鳥圖樣,圖案布局合理,線條深峻硬朗,立體感十足,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雙桅帆船圖樣成為當時市面上流行的圖樣。

國民政府于1935年11月3日宣布《緊急安定貨幣金融辦法》及《法幣規(guī)定》,白銀作為中國法定貨幣的歷史徹底結束。
其中,“漢口新萬年銀樓”戳記代表漢口新萬年銀樓。該銀樓開業(yè)時間不詳,民國末期在重慶民權路71號開設有分號;“民生路”戳記代表由漢口特別市市長劉文島、吳國楨于1929年至1932年間主持改造的三條大馬路之一,其由張美之巷打通拓寬而成并以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革命綱領命名,修建之后迅速成為漢口繁華市中心的一部分。該金幣所帶有的雙桅帆船及八鳥圖樣,與“三鳥幣”的背圖極其相似,推測以“三鳥幣”作參考制作,僅是將其中的三鳥改為八鳥,與正面的馬頭圖案共同寓意一馬當先、一帆風順、八面來風。
民國時期,漢口銀樓業(yè)存在以“新”“老”字區(qū)分銀樓金號的習慣,如漢口新天寶與老天寶銀樓相對應,查詢與新萬年銀樓對應的漢口老萬年銀樓有關資料,可知老萬年于癸亥年(1923年)在后城馬路興業(yè)里口(中山大道)開業(yè),由此推測漢口新萬年銀樓的開業(yè)時間應不早于1923年。

雙桅帆船、飛鳥圖樣被應用到金戒指、金章等制品中。

漢口民生路老照片,從中可窺見民國漢口銀樓業(yè)的縮影。

漢口新萬年銀樓金幣,正面中心珠圈內為駿馬頭像,其內鐫刻有雙桅帆船、海水紋及八鳥圖樣。

漢口老萬年銀樓、新萬年銀樓的黃金制品

漢口銀樓業(yè)存在以“新”“老”字區(qū)分銀樓金號的習慣,圖中分別為新天寶與老天寶銀樓的金條。
依據(jù)漢口新萬年銀樓金幣的重量,可確定其于1930年1月國民政府頒布新《度量衡法》之后制作,而將該金幣上的馬頭圖案與民國時期的生肖馬年相結合可做進一步推測,1930年1月以后的生肖馬年僅有庚午年(1930年)、壬午年(1942年)兩個年份。其中,1930年與中央造幣廠竣工紀念章的發(fā)行時間一致,1942年則仍為雙桅帆船圖樣流行的時期。至于該金幣上的馬頭是否代表十二生肖中的馬年,或是代表該銀樓的開業(yè)年份或是與慶祝民生路的修建有關,則有待進一步探究。
該漢口新萬年銀樓金幣目前為孤品,且已被收錄于《中國銀樓與銀器》一書中的湖北省部分,其不僅是國民政府初期幣制改革對社會各個方面影響的一個小縮影,并且還是漢口銀樓業(yè)對金融政策反應敏感的具體實例之一,對進一步研究“廢兩改元”以及漢口銀樓業(yè)的制作工藝、金制品種類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