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龍
11月1日,《佛山市實施〈廣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細則》正式施行。這是2022年佛山市生態環境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將嚴格執法和服務企業相結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新舉措。
筆者從佛山市生態環境局近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獲悉,該市生態環境系統緊緊圍繞改善環境質量與建設一流營商環境目標,提升執法效能,落實執法責任,突出幫扶指導,深化閉環聯動,解決突出問題。2022年前三季度,佛山市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37962人次,檢查企業17634家次,立案處罰839宗,罰沒金額7753.06萬元,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5宗,移交公安機關涉嫌環境犯罪案件33宗。
高標準,
環境執法從管理端邁向現場端
據統計,2022年以來佛山市查處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等傳統手續類的環境案件占比已從早年的80%以上下降至37.5%;查處廢水廢氣超標、逃避監管排放污染物等案件占比超過54%;同時查處偽造篡改數據、弄虛作假等新型環境違法案件占比也逐年提升。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一支隊隊長劉夢琦介紹說:“通過數據顯示出,我市的環境執法更加關注企業污染治理效果,正從管理端邁向現場端,突出嚴打惡意違法偷排等行為,彰顯了執法的精準性和威懾力。”
在新聞通氣會上,劉夢琦介紹了佛山市生態環境局提升生態環境執法能力的主要做法。一是對全年的執法工作進行拆分列表,印發年度環境執法工作要點,突出工作重點,要求全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充分運用環境管理信息,強化數據分析和非現場研判,提升現場執法的精準性和問題發現率,扭轉執法的隨意性,減少無效檢查的比例。二是逐月對全市的執法工作開展數據分析,及時調度各項任務的推進情況,指導區、鎮環境執法人員緊緊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核心工作開展各項專項執法行動。三是通過環境執法稽查、執法案卷評查和典型案例宣傳等方式,幫扶基層提升案件辦理質量,規范信息公開和系統上報等工作。四是開展執法大練兵環境執法,通過加強案件查辦、開展實戰化練兵,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佛山市還結合環境污染實際情況,根據國家和省的部署,開展VOCs“4+2”重點行業、重點考核斷面流域涉水企業、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3個專項執法,從大氣、水、固廢3個方面入手,嚴查涉VOCs行業“批水用油”、逃避監管方式偷排、擅自改變生產工藝增加污染排放、違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等典型環境違法行為,提升對在線監控弄虛作假、偽造篡改監測數據等新型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辦效率。通過查處一批典型案件,推動佛山市典型行業的綜合治理,保障全市的環境質量和環境安全。
2022年上半年,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印發實施《佛山市生態環境執法責任制實施規定》,構建區鎮兩級考核體系,明確執法任務、執法標準、考核標準,強調責任落實,將執法責任制考核情況與績效核發、選人用人掛鉤,進一步規范和監督生態環境執法行為,提高生態環境執法水平,確保依法行政、廉潔從政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今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執法機構檢查企業次數同比下降21.27%,但現場檢查問題發現率提升至35.5%,同比提升19%,反映出我市的環境執法效能有較大的提升。”劉夢琦表示,在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的的同時,有效提升現場檢查問題發現率,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同比也有一定的上升,環境執法效能和案件轉化率有明顯進步。
解難題,
細化和補充自由裁量標準
如何有效預防和杜絕生態環境行政處罰中標準不一、隨意執行、處罰不當等有失公正的行為,真正把行政處罰的“彈性”變為“定性”,一直是生態環境執法面臨的難題。
在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方面,佛山市生態環境局認真梳理各項環境監管環節,印發《佛山市生態環境全鏈條監管指引》,通過開展全鏈條監管,明確各科室、各部門的監管內容、監管對象、檢查清單和檢查任務,暢通監管部門與執法部門的工作聯動機制,以期形成閉環的環境監管體系。
“為了規范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進依法行政及包容審慎監管,有效防范執法風險,我局結合本市實際,在《廣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以下簡稱《省裁量權規定》)基礎上,研究制定了《佛山市實施〈廣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細則》(以下簡稱《細則》),于11月1日起實施。”劉夢琦強調,《細則》是對《省裁量權規定》的細化和補充,增加了省規定的缺失項和佛山地方立法的裁量權,解決了省裁量權部分規定的操作難題。
據悉,《細則》由正文部分和4個附件組成,正文共十一條。4個附件分別為《佛山市補充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罰款金額裁量表》《佛山市生態環境“輕微不罰、首違不罰”案件辦理程序》《佛山市生態環境違法企業主動公開道歉承諾守法工作指引》《佛山市生態環境不予行政處罰的輕微違法行為目錄》。
其中,《佛山市補充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罰款金額裁量表》包括四個部分,《佛山市生態環境“輕微不罰、首違不罰”案件辦理程序》包含十一條,《佛山市生態環境違法企業主動公開道歉承諾守法工作指引》包含六部分及四個附件,《佛山市生態環境不予行政處罰的輕微違法行為目錄》包含八個不予處罰的輕微違法行為。
劉夢琦指出,《細則》在省規定的基礎上補充了部分違法行為的罰款金額裁量。補充的違法行為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佛山市地方立法的部分違法行為,這一部分在《省裁量權規定》并未涉及,包括《佛山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佛山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條例》的常見違法行為,如“違反限制使用非道路移動機械規定”和“機動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擅自拆除、閑置或者更改在用機動車污染控制裝置,造成裝置失效使機動車超過標準排放大氣污染物”。
二是2022年6月5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的部分違法行為,修訂后的噪聲法的實施時間在《省裁量權規定》之后,《細則》對噪聲法部分內容予以了更新。
三是執法人員在日常執法中常見的部分違法行為,如“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和服務活動,未在密閉空間或者設備中進行,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污染防治設施,或者未采取減少廢氣排放措施”和“環境監測機構未按照環境監測規范從事環境監測活動,造成監測數據失實”。
同時,《細則》對省裁量模式做了進一步細化。《省裁量權規定》中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罰款金額裁量采用權重累加模式和幅度罰款模式這兩種模式。根據綜合裁量原則,《細則》結合現行的佛山市裁量標準好的經驗做法,增加設置幅度模式從輕、從重情節系數及計算公式,進一步增強裁量因素的全面性。從輕、從重情節系數及計算公式的設置對于幅度罰款模式而言,可以進一步壓縮自由裁量空間,避免因執法人員主觀認識不同造成同案不同罰的情況出現。
優服務,
包容審慎執法穩經濟惠民生
佛山全市生態環境部門積極貫徹落實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關于“首違不罰”“輕微違法不罰”“道歉從輕處罰”等要求。2022年前三季度,佛山全市共對190家公開道歉、積極整改并承諾守法的企業實施減輕處罰,減輕的罰款金額合計約1279萬元,打造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和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
“我們追求的不是高處罰,而是環境違法行為的精準打擊,確保在社會上能夠有效地營造敬畏法律、自覺守法的氛圍,徹底改變曾經廣為流傳的‘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困境。”劉夢琦指出,從一味的重拳打擊到執法和服務相結合,通過高舉高打來營造守法氛圍,再結合執法的實際幫扶企業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有效降低了環境違法風險,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共同推進了全民守法氛圍的形成。
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二支隊四級主辦張翼超介紹說:“今年以來,我們開展‘三個一執法幫扶工作,1至9月合計開展現場執法幫扶201家次,指導和推動企業開展環境整治提升164家次,向企業派發講解佛山市企業幫扶政策匯編、鋁型材行業廢水治理提升整治手冊、安全生產工作宣傳冊等法律法規政策宣傳資料,提升企業法律意識。”
張翼超口中的“三個一”,即每檢查一家企業,向企業負責人開展一次普法座談,詳細列舉企業目前存在的環境違法風險點,介紹法律規定及違法責任,并明確整改要求;向企業派發一本法律宣傳小冊子,主要是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冊以及其他法律宣傳資料;就企業存在的環境違法風險點整改情況進行一次回頭看,跟進企業整改落實情況。
近期,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二支隊走進佛山市上市企業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生態環境普法宣傳活動,由執法人員作為培訓主講人,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與企業進行深入交流。執法人員在企業進行宣講生態環境領域的有關法律法規以及企業在日常的環境管理當中該如何做好污染防治,梳理常見環境違法行為情形和相應法律條款,提升企業守法意識,防范違法風險。
“我們還與云東海、樂平、西南、荷城、南莊、西樵、獅山、陳村等鎮街監督管理所開展調研座談,了解鎮街基本情況,聽取鎮街意見,解答鎮街疑問,并聯合開展現場執法,指導鎮街提升現場執法能力,規范現場執法工作。”張翼超表示,執法二支隊結合年度重點工作、地區重點行業(不銹鋼壓延、人造革、印染)選取代表性企業開展現場執法教學,邀請法制骨干開展案情分析討論,進一步提升基層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基層的幫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