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懷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一個和諧平等、學生熱愛與向往的集體中,學生因為自己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而感到自豪,并因為良好的集體環境經常受到暗示,這種暗示會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這種效果被稱為集體的“靈光效應”。因此,我在班級管理中采用橫向的日常行為管理小組和縱向的分層管理團隊相結合的辦法,縱橫結合、互補互利,大大提高了班級管理效率。
一、日常行為管理小組分配的具體細則
(一)小組的構成方法
筆者以上學期期末考成績為依據,將全班學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組,由小組成員選舉組長。之后,小組成員為所在小組設計一個能夠體現自己小組特點的組名,并設計宣傳畫在班內張貼。宣傳畫要求包括小組名稱、組員姓名、小組格言和奮斗目標等,每名學生還要制作簡易的座右銘,標出自己所在的小組。
(二)小組的活動及職責
安排座位時,每個小組的成員坐在一起,每次班級座位滾動以小組為單位,便于小組集中活動。其中,組長的職責為收發各科作業,維持本小組的課堂紀律,組織組員打掃衛生、參加班級集體活動。每周班主任評出優秀小組3個,優秀小組的組長成為優秀組長,優秀組長個人加3分并可以參評期末優秀班干部。組員的職責為服從組長的管理安排,協助組長搞好工作。每周每個優秀小組評出一名優秀組員,優秀組員個人加2分并可以參加期末三好學生評選。
除了組織組員參加班級日常活動,組長還可以創造性地開展一些有益的集體活動,如義務勞動等,班級對這些活動給予加分;小組之間可以結成互助組共同參加集體活動,或邀請其他組的學生來輔導自己小組學習,或派遣自己小組的優秀成員幫助其他小組等,班級對這樣的活動給予獎勵。每次大型考試結束后小組進步名次評比,進步最大的五個小組有加分獎勵,退步最大的三個小組各扣3分。
(三)小組的考評辦法
每個小組的基礎分為60分,班干部認真記錄每個小組每天的得分,每周匯總一次,并將其展示在班級的小組評比欄內,按分數高低來評選優秀小組。考評涉及考勤、紀律、衛生、作業、兩操等方面,每周有一名值周班長負責協調各方面的問題,記錄、管理小組在其他方面的得分,應對班級突發事件。每周我們評出兩個優秀小組和一個最差小組,優秀小組集體加5分,最差小組集體扣5分。
(四)個人考評辦法
個人考評主要是對個別表現特別突出的學生進行加分,主要包括:影響較大的好人好事,班級進行重點獎勵并上報年級和學校;被評為優秀組員的學生加分;每次大型考試進步較大的學生加分;每次集體活動表現突出的學生加分。除此之外,嚴重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扣分。
此辦法實施后,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很多平時缺乏自制力的學生,在小組成員的約束下,也加強了自我約束。小組制的優點還在于可以借助小組的力量對學生進行管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班級榮譽感。
二、分層管理團隊的分配細則
在班級管理狀況良好時,一個新的問題擺在我的面前——班上的尖子生在年級的競爭力較弱。究其原因,我認為是橫向的小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班內的優秀學生因為分散在各個小組,很難有機會互相了解和學習,從而導致競爭力下降。為此,我設計了縱向的分層管理團隊,把班級學生分成3個隊,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分層要求,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調整班級六人小組的功能,使班級管理更加人性化。初一、初二時,六人小組很好地發揮了在班級管理中的積極作用,但到了初三,面臨中招沖刺壓力,他們顯然需要走得更快。因此,我在保留六人小組這一基本管理模式的同時,將以前由小組抓紀律、衛生、學習等各項工作,轉變為小組主要抓班級日常管理工作。扣分制也從原來的個人小組結合,轉變為扣分到個人。
第二,真正落實分層管理,即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為此,在橫向的六人小組管理的基礎上,我建立了縱向的分隊管理。如按照上學期考試成績,我將班級分為3個大隊,第一隊20人左右,第二和第三隊分別15人左右,各隊選舉隊長和各科科代表,主要任務是收發作業。這樣便于教師制訂目標,分層布置作業。
兩條管理主線相結合,最終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班級網狀管理模式,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這種模式中找到自己的坐標,對自己正確定位。現在,在我面前的是一塊即將成熟的麥田。而我,這個辛苦而又滿足的農民,將盡心盡力地守望它,期待著碩果累累的那一天。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