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仁杰
英語課標指出,教師應將構建高效英語課堂作為重要目標,基于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完成課堂教學策略的制訂,改進英語課堂教學。
轉變教學觀念,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倡導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的凸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轉變自身傳統教學觀念,將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課堂是師生互動溝通的重要場所,師生只有處于平等地位,才可展開平等的交流。教師應樹立平等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交流。針對英語學習活動而言,只有師生間展開高效的溝通,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聯系實際生活,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分析小學英語教材發現,教材中所設計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所提及的場景也多為學生熟悉的。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重視對教材內容的挖掘,貼近學生日常生活進行教學設計,以此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而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僅重視教學進度的追趕而忽視學生個性發展的問題,我們可將學生興趣愛好作為切入點,重視教學用語的幽默風趣,設置懸念,以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創造潛能。例如,教學“Shopping”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創設生活情境,把教室劃分為四個區域并布置成學生所熟悉的購物場景,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每組學生結合小組意愿模擬不同商店,將自身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在此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語言應用能力。
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多活潑好動,小學階段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征,完成多樣化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重視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例如,教學“Where
do you come from”“Where are you from”兩個英語句式時,為幫助學生區分二者,教師可設計接力跑的方式,將句子中的單詞分別書寫在不同顏色的便利貼上,隨后打亂粘貼在黑板上。然后,教師要求學生準備一張白紙,將四條空白橫線繪制在白紙左側,五條空白橫線繪制在白紙右側,每位學生依據橫線數量拿取合適的單詞。這個活動不僅使得學生在熱烈、活潑的氛圍中開展比賽,還能讓學生對基本句型形成深刻記憶,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將幾個簡單的句型向學生展示,引導學生圍繞句子內容自導自演,或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表演,使學生感知英語學習的樂趣,以此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加強引導力度,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自身的主導作用,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如教師可借助聽錄音、讀教材和播放多媒體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英語文本,體會文本中的情境,領悟其中蘊含的語言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規則部分內容時,可這樣設計課堂導入:Now Daming and Simon are going to the library. Lets learn the library rules together. Today well learn Module 10 Unit 1 at the library。隨后,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課前準備的視頻,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
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教師應及時做好語法知識點的歸納與總結,依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相應的語法呈現形式。如針對低年級學生,此階段多以隱性語法教學為主,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將顯性語法適當滲透于教學內容。而針對高年級學生,教師則可將顯性語法直接向學生講述,對于具體應用、具體內容加以精心設計,以此促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契合,緩解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教師還可借助語用交際活動,指導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對知識點形成更深層次的應用。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祈使句后,可鼓勵學生對公共場合的規定、標語多加觀察,引導學生利用please、dont造句,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英語學習能力。
總之,教師在新課標背景下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須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來完成教學活動的設計,重視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