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爭鋒

四兄妹和父母的合影(右二為杜富佳)
面對生死雷場,哥哥杜富國選擇“你退后,讓我來”;面對新冠病毒,妹妹杜富佳赴抗疫一線、救死扶傷,后來又來到抄樂鎮沙塘村擔任第一書記,憑一己之力幫助貧困小山村走上致富路。人們親切地把杜富國稱作“掃雷英雄”,把杜富佳稱作“英雄妹妹”,“英雄妹妹”時刻以哥哥為榜樣,努力書寫著自己精彩的人生:只要祖國需要,就向前沖。

1993年,杜富佳出生在貴州省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是四兄妹中的老二,上有哥哥杜富國,下有弟弟杜富民和杜富強。父親希望孩子們長大后能為國家作貢獻,便經常給他們講一些紅軍戰斗的故事,像四渡赤水、巧奪婁山關等,紅色基因就這樣潛移默化地融入到了杜家兄妹的血液中。
在父親的教導下,杜富國從小就樹立了為國盡忠的理想。2015年夏,他如愿進入掃雷部隊。2018年10月11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不明爆炸物,杜富國挺身而出,以失去光明和雙臂的代價,保護了同組戰友的安全。
接到杜富國負傷的消息,全家都嚇蒙了,冷靜后,父親杜俊說:“有戰斗就會有流血,他這是為國負傷,我們應該感到驕傲。”一家人這才慢慢從悲傷的情緒中緩解過來,作為急診科護士的杜富佳更是下決心,要像哥哥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力量。
2020年杜富國回家過春節,兄妹們相約好好過個團圓年,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節奏。
大年初一,一家人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杜富佳卻有些心不在焉,時不時在手機上瀏覽關于疫情的新聞,隱隱感到這次疫情形勢異常嚴峻。
越看新聞,杜富佳越坐不住,想盡快返回醫院上班,可又不知如何向久未見面的哥哥杜富國開這個口。這時,杜富國敏銳地覺察到妹妹情緒的變化,率先開口說:“富佳,你有事嗎,你們醫院現在是什么情況?”“哥哥,你是我的榜樣,在疫情面前我也想像你一樣……”杜富佳這才吐露了心聲。杜富國一聽,瞬間懂了,鼓勵妹妹全力以赴抗擊疫情。
1月27日,杜富佳工作的貴州湄潭縣人民醫院發出鼓勵大家加入抗擊新冠肺炎隊伍的倡議書,杜富佳看到后,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不打無準備的仗,杜富佳一有時間就練習穿脫防護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從第一版到第六版,她都認真閱讀。
可10天過去了,杜富佳得知自己沒有被選入抗擊疫情的隊伍,于是她再次提交了申請書。兩次“請戰”后,杜富佳終于等到了醫院發布的“出征”通知。出發的指令,讓杜富佳感到既興奮又緊張,當然她也怕家里人擔心,于是她只告訴了父親。
第二天下午,貴州第八批援鄂醫療隊的174名醫護人員從貴陽出發馳援武漢。在機場等候時,杜富佳還是意外地接到了哥哥的電話,杜富國叮囑她說:“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我們等你凱旋,加油!”簡短的一句話讓杜富佳信心倍增。
2月26日,杜富佳進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參加醫院東院第八病區的醫療救護工作。每天早上6點,個子不高的她換上厚重的3層防護服,在記錄患者病情、護理患者、撫慰患者情緒、抽血化驗、采集咽拭子的一系列工作中周而復始。
眾志成城,戰疫必勝。4月8日,杜富佳和同事們從武漢返回。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杜富佳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杜富佳在沙塘村了解茶產業發展情況
馳援武漢雖然已成過去式,但感動仍在延續:有患者出院后經常打電話與杜富佳閑聊家常,有武漢的朋友寄來畫作向杜富佳表達謝意……這些真摯的情誼深深打動了杜富佳,成為她努力工作的不竭動力,她要繼續勇敢地奉獻自己的青春。
2021年5月,由于沙塘村上一任駐村第一書記任職到期,湄潭縣人民醫院要選派一名青年黨員到村里任第一書記,征求杜富佳意愿時,她欣然接受,“我是農村出來的,對農村很有感情,我愿意到農村去,為農村的發展出份力。”
6月9日,杜富佳來沙塘村報到,一下車她就愣住了,這里一眼看過去全是山,幾乎沒有一塊平地,村子離最近的鎮都有20公里的距離。雖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湄潭縣人,來之前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可真實情況還是比杜富佳想象的要困難很多。
難,但杜富佳沒有退縮,而是選擇迎難而上。隨即,她給自己定了個任務:每天走訪村戶,查看村民的產業發展情況。一個月下來,杜富佳走完了6個村民組。
杜富佳了解到,沙塘村的村民都在種茶葉,只因村里沒有任何茶葉加工能力,村民只能將采摘的新鮮茶葉賣給茶販。如果茶販不收,茶葉就會變老,沒法再銷售。走南闖北的茶販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拼命壓低價格,這讓本就效益不高的新茶價值大打折扣,村民收入十分微薄。長此以往,沒有人再愿意打理茶葉,青壯年大多選擇外出發展,留在村里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兒童,不少茶園也都荒廢了。
杜富佳決定從茶葉著手改變現狀。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沙塘村的優勢,幫助村民把茶葉賣個好價錢,提高他們的經濟收入呢?杜富佳一直琢磨著這個問題。

在武漢抗疫的杜富佳
為此,杜富佳想過用招商引資的方式,與企業合作,對茶葉進行深加工,奈何沙塘村太偏遠,企業都不愿意到村里來投資。此計不成,杜富佳只好再想別的辦法。
說來也巧,就在杜富佳一籌莫展的時候,剛好遇到兩個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他們有意投身茶產業,為家鄉出份力。杜富佳和他們積極溝通,雙方一拍即合,聯手在村里興建高標準生態茶葉基地和加工廠,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重新打造沙塘村自己的品牌——溪牧。把茶青做成成品銷售,不但能解決茶青的銷售問題,還能實現品牌溢價、拓寬村民的收入來源,同時還能幫村民將茶園管護做起來。
茶葉做出來了,該怎么賣呢?杜富佳把視線放在了直播平臺上。既然沙塘村位置偏遠,很少有人來,那就通過網絡,主動把茶葉送到消費者面前。
打定主意后,為了盡快掌握直播技巧,杜富佳做了不少功課:購置電腦、燈具、KT板等設備,觀看其他縣市第一書記和縣長的直播,向專家學習茶葉知識、泡茶技巧……萬事俱備后,2022年3月,杜富佳開始了首場直播,由于經驗不足,她略顯生澀,可她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向網友介紹湄潭翠芽、遵義紅等當地特色茶葉產品。

杜富佳在直播帶貨沙塘村茶葉
白天忙村里的事,晚上直播兩三個小時。有時,直播數據不太理想,杜富佳也會向哥哥吐露心聲。每每此時,杜富國總會鼓勵妹妹:“不要著急,慢慢來,一定會戰勝困難的……”于是,前一秒還在泄氣的杜富佳又像打了雞血般,坐在電腦前研究平臺規則,做好直播復盤。一次次的堅持,讓杜富佳直播時從生疏到坦然,也讓直播間變得熱鬧起來,粉絲數量和茶葉銷量都在不斷上漲。
“大家好,我是沙塘村駐村第一書記杜富佳,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沙塘村是典型的山區村,平均海拔在700米到1000米,氣候和土壤都特別適合種植茶葉……我給大家準備了這款回味甘甜的茶葉……”5月初,杜富佳在鏡頭前熟練地介紹著茶葉,直播間里粉絲突破了千人,茶葉銷售額達7萬元。看得見的收入,讓久居深山的村民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巨大魅力,他們對直播帶貨的態度也從剛開始的排斥轉為積極配合。
努力沒有白費,杜富佳倍感欣慰,于是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直播間不斷涌入新粉,也積累了一批鐵粉。鐵粉會給杜富佳提很多建議,比如單是出售茶葉太單調了,最好擴充一下直播間的產品品類等等。
增加產品品類,簡直說到了杜富佳的心坎上。她正在著手準備把湄潭當地的貢米、貴州的辣椒等土特產帶進直播間,全方位地增加村民收入。
2022年7月,沙塘村的直播間里,杜富佳滔滔不絕地介紹著產品:“咱們直播間又添新品了,來,看過來……”而她哥哥杜富國也浴火重生,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貴州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專業畢業。
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之際,“排雷英雄”杜富國榮獲“八一勛章”,杜富佳第一時間發去消息道賀,“祝賀哥哥,你是我的牽掛,也是我的榜樣。在經歷過在抗疫一線和駐村工作的磨礪后,我更加理解哥哥的選擇,我要像你一樣,在平凡崗位上,做自己的英雄。”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