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蓉蓉
普洱茶是云南的特色農產品,普洱茶的品牌價值促進著云南經濟社會發展,是云南的特色名片之一。西雙版納州作為普洱茶的主產區,普洱茶是地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更是老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普洱茶產業的發展關系到西雙版納州社會的發展和穩定。本文回顧了近三十年來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情況后,提出面對新的經濟形勢,普洱茶產業需要加強供應鏈金融方面的創新,通過融資激勵、支付激勵和信用激勵等模式促進普洱茶產業更有序而穩健的發展。
一、前言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達兩千年之久。云南省因勐海縣巴達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的千年野生古茶樹,南糯山800多年栽培型古茶樹等,被認定為世界茶葉的發源地。云南省種茶和產茶,以及參與種茶、制茶、售茶的人口達一千多萬,茶產業是云南省傳統經濟產業之一。普洱茶作為云南的地理標志性農產品,各級政府對此進行了大力扶持,2016年開展的全國茶葉公共品牌評選,普洱茶的品牌價值達到了57.09億元,品牌價值位居全國第三,被評為“最具品牌傳播力品牌”。2017年全國茶葉公共品牌評選中,普洱茶品牌價值6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2018年和2019年,普洱茶品牌價值雖然居全國第二,但依然呈現了穩步增長的態勢,分別達到了64億和66億的新高[1]。然而隨著近幾年普洱茶產業的內外部原因,呈現庫存多、價格高、溯源難等不利于產業發展的現象,普洱茶企業尤其是小微普洱茶生產企業,普遍反映普洱茶越來越難做。然而普洱茶作為云南的特色支柱產業,不僅創造了大量的經濟價值,更是廣大老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徑,因此有必要通過產業優化升級,讓普洱茶產業煥發新生。本文作者認為,普洱茶產業的供應鏈金融創新就是其中的一條新路子。
供應鏈思維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融合,供應鏈金融的工具作用越來越凸顯,在金融活動中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三條流”逐漸成為供應鏈的重要渠道。與此同時,普洱茶產業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歷了三個競爭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側重于成本競爭的階段,主要是20世紀90年代,競爭的關鍵是看誰的成本低;第二個階段是側重于產品質量的競爭階段,主要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到21世紀前10年,競爭的優勢體現在同等價格的情況下,誰的產品質量更優;第三個階段是側重于柔性競爭的階段,主要是2010年以來的時期,這個階段的競爭核心是資金。特別是目前全球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普洱茶生產企業要想贏得競爭的優勢,就需要關注金融活動中的“三條流”,通過在供應鏈的管理中整合這“三條流”,把“三條流”作為管理的一種重要商業工具[2]。
供應鏈金融指銀行通過全方位獲取產業內核心企業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情況,將整個供應鏈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稀釋轉變為全供應鏈的可控風險。另一方面,供應鏈金融是產業鏈內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的一種渠道。同時,供應鏈金融也是銀行商業貸款的一個專業領域[3]。供應鏈以產品原料供給、中間產品的生產加工、最終產品的制得和銷售貿易過程為主線,通過掌握整個主線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將原料供應商、產品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最終用戶連接成一個立體的關系網,因此供應鏈不僅僅是一個生產鏈、供給鏈,更是經濟增值鏈,為關系網的各個利益相關方獲取更多的收益。
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背景
隨著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導致物流時間越來越短,供應鏈的信息傳輸越來越快速,單位時間傳輸的信息量越來越大,這些都導致經濟的全球化,同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供給側改革進入深水區,因此新的內外部經濟形勢都需要我國在今后的發展中尋找一套適合的全新金融理論。供應鏈金融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得到迅速發展的應用。
尤其是最近十余年來,隨著我國勞動力紅利的不斷散失,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斷上升,實體經濟產業鏈的競爭也不斷加劇,中小微企業出于自身經濟效益的考慮,更是降低自身的資金風險需求,往往通過在供應鏈相關企業間實現賒銷模式,而這種模式使得資金在整個產業鏈中缺乏流動性,容易出現堵塞或滯留導致部分企業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尤其是對于小微企業,本身抗金融風險的能力較弱,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等嚴重影響企業發展,對整體經濟發展不利。在這樣的經濟時代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由于可以拓寬企業的融資理財渠道,惠及眾多的中小微企業,可以為銀行提供全新的業務類型,為銀行提供穩定且高效地尋找潛在新客戶的渠道等諸多優勢。從另一個方面看,銀行可以通過了解收集整個產業鏈的金融情況,分析出當前這個產業的現狀、發展情況和未來的前景,以及在這個產業鏈的具體個別企業的資金、生產、銷售和運營等經濟指標狀況,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為在拓展銀行自身業務的情況下有效管控風險提供重要作用[4]。
三、供應鏈金融的運營模式及內容
當前,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模式主要有五種:電商平臺供應鏈金融、平臺交易信息評估供應鏈金融、管理軟件供應鏈金融、物流拓展供應鏈金融和傳統產業巨頭供應鏈金融。
(一)電商平臺供應鏈金融
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B2B電子商務平臺,發揮產業核心企業對產業發展和穩定性的基礎作用,滿足產業鏈部分環節、部分中小微企業運營發展的資金需求。這個模式的典型代表如上海鋼聯、找鋼網、慧聰網、敦煌網等[5]。
(二)平臺交易信息評估供應鏈金融
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收集企業在電子交易平臺上的信息,并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方式,整理、分析和評估,對資金需求企業形成綜合評價報告和風險等級,從而對融資發放和發放額度給予確認。這個模式的典型代表有阿里、京東、蘇寧云商等[6]。
(三)管理軟件供應鏈金融
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收集企業的應用軟件信息,模式與平臺交易信息評估供應鏈金融模式類似,不同的是信息采集的渠道不同,獲取的信息也相對來說更細分化、專業化。目前這個模式主要有用友、暢捷通平臺、金蝶、鼎捷軟件、南北軟件等[7]。
(四)物流拓展供應鏈金融
物流作為供應鏈“三條流”中鏈接產業上下游的重要環節,近幾年其服務領域已經從單一地提供物流快遞服務逐漸拓展到電子金融服務領域。這個模式主要有順豐、申通等國內快遞物流公司[8]。
(五)傳統產業巨頭供應鏈金融
在我國,傳統的產業巨頭們往往擁有深厚的行業背景和影響力,具有充足的資金,廣泛的信息獲取渠道,這些優勢都為產業巨頭們進入供應鏈金融提供了先天優勢和競爭力。這個模式的典型代表如五糧液、蒙牛、夢潔家紡、海爾、格力、TCL、美的、聯想等企業[9]。
四、普洱茶供應鏈金融創新的必要性
普洱茶產業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經歷了十年左右的高速發展,普洱茶產品的認可度越來越高,“老班章”“冰島”等名山茶的價格從最初的幾百元人民幣每公斤迅速走高到幾萬元每公斤,十年間價格暴漲了近百倍。在普洱茶產業飛速發展的十年間,普洱茶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茶農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隨著近幾年普洱茶存量大、價格高、產品溯源難等原因,導致普洱茶產業迎來了典型的產業周期調整,尤其是普洱茶產品供應鏈中的中小茶商,普遍存在資金告急或短缺的情況,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給整個普洱茶產業鏈的穩定帶來風險,進而影響到普洱茶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10]。因此,有必要通過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為普洱茶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一劑“強心針”。
(一)宏觀政策的要求
國家為了促進區域產業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先后出臺了針對資金投機性交易的監管政策,炒作概念和資金空轉牟利等行為受到了打壓,資金性質避虛向實,逐漸向服務實業轉變[11]。因此,普洱茶供應鏈金融創新應當把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導向,通過供應鏈金融創新融入資金,以金融資金提升目前產業活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從而提升普洱茶產業的競爭力。
(二)行業發展的內在需要
普洱茶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具有韻味變化豐富、滋味濃醇回甘、葉底肥厚柔軟等特點[12]。普洱茶除了有茶飲料一般功能之外,還具有消食去膩、解乏除煩、解酒、降血脂等保健功效,是一種受青睞的茶類。近十年來,我國普洱茶種植業整體陷入行業低迷,高端茶葉價格持續走高,普通消費者難以承受,中低檔次普洱茶又因為供大于求形成大量的成品茶庫存,導致整個普洱茶產業呈現緩流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普洱茶的市場參與者迫切地需要增加自身的融資渠道,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從而有效地增強普洱茶的銷量,優化銷售結構。但由于長期以來普洱茶產地溯源存在標準不足的情況,以及尚未建成具有規模的供應鏈網絡,故而普洱茶供應鏈金融幾乎處于起步階段[13]。隨著金融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普洱茶產業也將迎來信息化、標準化和智能化。與此同時,通過供應鏈金融創新,將普洱茶產品作為質押物,以現貨或者期貨的形式在產業內提供相對穩定的資金來源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這將有效地提升整個普洱茶業的發展水平[14—16]。
五、普洱茶供應鏈金融創新的模式
(一)融資激勵模式
為推動普洱茶供應鏈相關企業整體可持續的發展,普洱茶產業中的核心企業,由于具有行業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同時資金相對較雄厚,因此可以以企業自主或與金融機構形成聯盟的方式,為中小型普洱茶生產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并根據有融資需求的中小微普洱茶生產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制定不同的融資利率或方案。通過近三年可持續發展的表現,對于發展較理想的企業可以提供更加優惠的融資條件,即實現了核心企業的經濟收益,又提升了整個普洱茶產業的競爭力,從而反哺實現核心企業的經濟收益增長[17]。
(二)支付激勵模式
為推動普洱茶產業整條供應鏈實現可持續發展,普洱茶核心企業還可以通過“支付激勵”的方式,即采取提前支付或預支付普洱茶原料收購資金的方式,激勵處于普洱茶原料生產上游的茶農或茶葉初制所,促進普洱茶整條產業鏈實現可持續的投入。這種激勵的模式從表面上看,普洱茶核心企業的資金壓力和風險都提高了,但是通過完善合約等方式,降低風險水平,同時在支付激勵模式的刺激下,有利于提升普洱茶原料的產品質量,從而使普洱茶生產企業獲得更優質的原料,降低了質量管控成本,間接實現了經濟回報,提升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18]。
(三)信用激勵模式
資金如果缺乏有效監管就容易被挪用,為了規避由于信息不對稱問題,貸款者或資金提供者難以監管信貸資金的用途,導致了委托代理理論中的道德風險問題。在可持續供應鏈金融中,采用賦予借款企業購買信用的方式,代替原有的現金借貸方式,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以普洱茶產品質量安全為信用借貸的模式,很適合解決普洱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因為普洱茶的生產過程中無需加入各種配合劑,因此普洱茶產品的質量安全,很大程度上是由種植環節決定的。比如在普洱茶種植過程中,施用的化肥和農藥等情況,都有可能引發食品安全的問題。因此可以通過以檢驗檢測識別技術為支撐,采取提高優質安全的普洱茶原料的收購價格,建立信用農戶等級制度,對信用良好的茶農實行必要的獎勵,正向激勵茶農提高原料品質,實現普洱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19]。
綜上所述,本文作者認為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的創新,引入融資激勵、支付激勵和信用激勵等模式,提升普洱茶產品質量,提高普洱茶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認可度,實現更好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XU X H,CHEN X F,JIA F,et al. Supply chain financ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8,204:160 -173.
[2]DE BOER R,VAN BERGEN M,STEEMAN M.Supply chain finance,its practical relevance and strategic value[M].[S. l.]: Supply Chain Finance Community,2015.
[3]SIKDAR S 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metrics[J].AIChE journal,2003,49 ( 8 ) :1928-1932.
[4]JIA F,ZHANG T,CHEN L.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finance: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43.
[5]WINTER M,KNEMEYER A M.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ility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urrent state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inqui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13,43 ( 1) : 18-38.
[6]Puma Newsroom. Puma and IFC set up financing program for suppliers to reward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EB /OL].( 2016-04-14) [2020-08-15].
[7]LEE H L,DUDA S,JAMES L S,et al. Starbucks corporation: building a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M].Palo Alto: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2008.
[8]ZHOU Q,CHEN X F,LI S. Innovative financial approach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 case study of Alibaba [J].Sustainability,2018,10 ( 3) : 1-20.
[9]ZHAN J Z,LI S T,CHEN X F. The impact of financing mechanism on supply chain sustainability and efficiency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205: 407-418.
[10]ANTLE J M,DIAGANA B. Creating incentives for the adoption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role of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3,85: 1178-184.
[11]PRETTY J.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evidence[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biological sciences,2008,363: 447-465.
[12]傅培華,沈浩婷.基于互聯網的供應鏈金融研究綜述[J].物流技術,2019(01).
[13]雷蕾,史金召.供應鏈金融理論綜述與研究展望[J].華東經濟管理,2014(06).
[14]羅齊,朱道立,陳伯銘.第三方物流服務創新:融通倉及其運作模式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02(02).
[15]姜超峰.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J].中國流通經濟,2015(01).
[16]黃英霞.線上供應鏈金融研究綜述[J].企業導報,2016(13).
[17]趙昕.產業金融創新:從跨界到無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生態報告[J].學術交流,2016(06).
[18]宋華.中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勢[J].中國流通經濟,2019(03).
[19]宋華.供應鏈金融[J].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16.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西雙版納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