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炎 鄔詩雨 景開旺 譚宏偉 陳榮麗 周彥民



摘 要 以南方南叢草莓為試材,在避雨和露地兩種條件下,設置不授粉、熊蜂授粉、中蜂授粉和熊蜂+中蜂授粉的不同處理,研究蜜蜂授粉對藍莓的影響。結果表明,蜜蜂授粉對藍莓著果率的提升效果十分明顯,其中以露地條件下熊蜂+中蜂授粉方式的著果率最高(90.54%),比不授粉的提高了43.47~44.14個百分點。露地條件下,不授粉的空白對照藍莓百粒重最大,避雨條件下,熊蜂+中蜂授粉的藍莓百粒重小于兩種蜜蜂獨立授粉的藍莓百粒重;無論是在避雨條件下還是在露地條件下,蜜蜂授粉對藍莓品質方面的影響都比較復雜,未能得到提高或降低的一致性結論,有待進一步開展試驗。
關鍵詞 蜜蜂授粉;藍莓;著果率;品質
中圖分類號:S663.9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04
藍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又稱藍漿果,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是一種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多年生灌木小漿果果樹,原產于北美、蘇格蘭和俄羅斯[1]。1901年起藍莓最先在美國開始商業化栽培,1981年我國開始引種栽培藍莓,種植面積和產量增長迅速,成為新興的藍莓產地之一。藍莓果實的營養成分十分豐富,酸甜適口,果肉細膩、香甜,風味香爽宜人,味道十分獨特,含有豐富的花色苷、類黃酮、酚酸等生物活性成分[2];花色苷可以直接保護人的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繁殖、增強血管彈性,抑制炎癥和過敏,改善關節的柔韌性等,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3]。
因藍莓花的形態和生物學特殊性,藍莓生產中自花授粉和風媒授粉的著果率極低[4-5],需要依靠大量傳粉者的參與才能有效促使胚珠受精[6]。過去對藍莓進行授粉主要采用噴施著果素、人工振動及蘸花授粉等方式,這些方法雖然對提高著果率有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噴施著果素,雖然藍莓的產量有所增加,但影響其果實品質,甚至有嚴重的造成生長素殘留,對食用者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采用人工蘸花及振動授粉,需要每天定時操作,加大了人工量,增加了生產投入的成本,且操作中易損傷藍莓莖干,傷口容易造成病害感染[7-8]。
授粉昆蟲是陸地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世界70%的有花植物,全球2/3農作物的生產依賴于昆蟲授粉行為[9]。蜜蜂亞科(Apinae)昆蟲在長期的適應性進化中表現出優于其他昆蟲的授粉特性,尤其是其社會性群居的特性,且易于人工飼養繁殖,是目前使用范圍最廣、最有效的農業授粉昆蟲,在提高農業生產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0]。蜜蜂授粉是最有效和經濟的農業增產方式,對大部分農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特別是一些水果、堅果和蔬菜的生產幾乎完全依賴于蜜蜂授粉,如蘋果和杏仁的授粉增產率達65%,大田瓜類增產率可達90%,藍莓增產率為25%[4,11]。
蜜蜂亞科下分為蜜蜂屬(Apis)、熊蜂屬(Bombus)、無刺蜂屬(Trigona)、麥蜂屬(Mellipona)等多個屬。蜜蜂屬的東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是目前家養的主要蜂種,我國的為東方蜜蜂,其中,各地蜂農廣泛應用的中華蜜蜂(簡稱中蜂),系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熊蜂屬(Bombus spp.)是一類多食性的社會性昆蟲,是多種植物特別是豆科、茄科植物的重要授粉者;我國的熊蜂種質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已有應用中華蜜蜂為藍莓授粉的報道[12],熊蜂為藍莓授粉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見報道。為此,筆者于2021年2—7月進行了熊蜂授粉對藍莓著果率和品質影響的試驗,以期為藍莓種植業和養蜂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果園位于重慶市綦江區橫山鎮萬山寨,海拔930 m,N29°8'17.59″,E106°41'11.22″。供試藍莓品種為南方南叢。選取健康、長勢一致的9年生藍莓園200 m2,株行距為1.5 m×2.0 m,藍莓樹干周9~11 cm,株高1.4~1.5 m,冠幅1.3~1.4 m。田間生產管理按常規執行。
中蜂由重慶蜜之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熊蜂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提供。
1.2? 試驗方法
試驗搭建8個鋼結構棚架(長×寬×高為20 m×8 m×3 m),使用60目防蟲網。劃分為8個處理小區,每小區25 m2左右,8株藍莓,除空白對照外,開花前均用白色防蟲網進行單株隔離。其中,4個小區為避雨處理,4個小區為露地處理,即“避雨+熊蜂”“避雨+中蜂”“避雨+熊蜂+中蜂”“避雨+空白”“露地+熊蜂”“露地+中蜂”“露地+熊蜂+中蜂”“露地+空白”。空白對照皆為不授粉。熊蜂4箱、中蜂4群(每群5脾以上),頂高3 m避雨大棚(棚頂用無色、厚0.05 mm聚乙烯薄膜覆蓋),無色防蟲紗網。
1.3? 觀測指標
藍莓初花時在避雨和露地各選長勢一致的5株樹,每株選取不同方向上6個枝條,統計每個枝條上的單花數,落花后再統計該標記枝條上的果實數量,計算著果率。
每個處理選取采摘成熟度一致的藍莓果實,采后3 h內運回實驗室處理,剔除機械損傷、病蟲害及腐爛果實,用PET盒分裝,每盒100 g左右,并測定初始樣品重量。同時,將8個處理的藍莓果實經0 ℃低溫預冷24 h后,用聚乙烯薄膜袋(內置2盒)扎口于冷庫貯藏(0±0.5) ℃,用于采后貯藏及其他品質檢測。
送鮮樣到檢測公司測定藍莓可溶性糖(蒽酮-硫酸比色法)、可滴定酸(酸堿滴定法)、花青素(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溶性果膠(咔唑比色法)、植物總酚含量(福林酚比色法),重復3次。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授粉方式對藍莓著果率的影響
由表1可知,采取蜜蜂授粉方式的藍莓著果率在79.19%~90.54%,均高于無蜂授粉方式下藍莓的著果率,而無論是在避雨和露地的條件下,中蜂+熊蜂處理的藍莓著果率均為最高。
2.2? 不同授粉方式對藍莓百粒重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避雨條件下各處理與空白對照間的藍莓百粒重差異不顯著;露地條件下各處理與空白對照間的藍莓百粒重差異顯著。不同處理下藍莓的百粒重在88.96~102.61 g,其中以露地+熊蜂授粉的百粒重最小,露地+空白對照的百粒重最大。
2.3? 不同授粉方式對藍莓果實品質的影響
由表3可知,“露地+空白”和“露地+熊蜂+中蜂”這2個處理藍莓的可溶性糖含量差異顯著,與其他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差異極顯著,其他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藍莓可溶性總糖含量,避雨條件下熊蜂授粉的最低,熊蜂+中蜂授粉的最高;露地條件下中蜂授粉的最低,無蜜蜂授粉的最高。
由表4可知,藍莓可滴定酸含量,避雨條件下中蜂授粉的最低,熊蜂+中蜂授粉的最高;露地條件下熊蜂授粉的最低,熊蜂+中蜂授粉的最高。
由表5可知,露地下空白處理藍莓的花青素含量與其他處理藍莓的花青素含量差異極顯著。藍莓花青素含量,避雨條件下中蜂授粉的最低,熊蜂授粉的最高;露地條件下熊蜂+中蜂授粉的最低,沒有蜜蜂授粉的最高。
由表6可知,藍莓可溶性果膠含量(鮮重),避雨條件下熊蜂授粉的最低,中蜂授粉的最高;露地條件下中蜂授粉的最低,熊蜂+中蜂授粉的最高。
由表7可知,藍莓植物總酚含量(鮮重),避雨條件下中蜂授粉的最低,熊蜂授粉的最高;露地條件下熊蜂授粉的最低,無蜜蜂授粉的最高。
3? 結論與討論
由于藍莓為花粉和花蜜較少的開花植物,因此采用蜜蜂對其進行授粉可提高著果率,對產量和品質有一定的影響。本研究表明,不同授粉方式均能提高藍莓的著果率,這與前人研究的結果相一致[13-15]。其中以露地條件下熊蜂+中蜂授粉方式的著果率最高,達90.54%,比沒有授粉的提升了43.47~44.14個百分點,效果十分明顯。
露地條件下,不授粉的空白對照藍莓百粒重最大,避雨條件下,熊蜂+中蜂授粉的藍莓百粒重小于兩種蜜蜂獨立授粉的藍莓百粒重,原因未知;從本試驗結果來看,無論是在避雨條件下還是在露地條件下,蜜蜂授粉對藍莓品質方面的影響都比較復雜,未能得到提高或降低的一致性結論,有待進一步開展試驗。
藍莓是近些年在我國發展起來的新興的果樹樹種之一,關于藍莓的研究多集中于藍莓新品種的選育、不同地區的栽培技術措施和苗木繁育等[14,16]。有研究表明,蜜蜂藍莓授粉,特別是在藍莓暖棚栽培時,還能夠顯著提高藍莓首次采摘比例[17-18]。蜜蜂授粉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對提高效益和環境友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議授粉期間盡量避免使用殺蟲劑。蜜蜂授粉作為農作物增產的一項有力措施,不僅可以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且可以增加養蜂的收入,促進種養結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衛.藍莓及其營養保健功能[J].中外食品,2003(7):34-37.
[2]? 於紅.藍漿果栽培與采后處理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3]? 龍世林,王瑤,聶飛,等.不同授粉方式對兔眼藍莓座果率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4,42(3):117-119.
[4]? 馬慧琴,謝鳴,梁英龍,等.我國藍莓研究現狀及產業化發展潛在優勢[J].浙江農業科學,2009(3):444-447.
[5]? 龔燕兵,黃雙全.傳粉昆蟲行為的研究方法探討[J].生物多樣性,2007,15(6):576-583.
[6]? 陳宏毅.藍莓的種群劃分及品種特性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154-156.
[7]? 羅術東,王彪,褚忠橋,等.不同蜂為設施辣椒授粉的授粉效果比較[J].環境昆蟲學報,2015,37(2):381-386.
[8]? 董捷,安建東,黃家興,等.不同蜂傳粉對設施桃果實生長發育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1,19(4):836-842.
[9]? Klein AM, Vaissiere BE, Cane JH, et al. Importance of pollinators in changing landscapesfor world crop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 Sciences, 2007, 274: 303-313.
[10]? 陳盛祿.中國蜜蜂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11] Gallai N, Salles JM, Settele J, et al. Economic valuation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world agriculture confronted with pollinator declin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 68: 810-821.
[12]? 韋小平,陳黎,徐祖蔭,等.中蜂授粉對藍莓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蜜蜂雜志,2016(6):1-2.
[13]? 李上星,顧燕梅,譚光仙,等.意大利蜜蜂授粉對藍莓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8,46(2):99-101.
[14]? 趙東緒,華啟云,蘇曉玲,等.不同傳粉方式對藍莓品質提升效果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7):1125-1128.
[15]? 張根柱,竇連登,段海彬,等.蜜蜂授粉對藍莓產量、品質的影響[J].浙江柑橘,2016,33(4):36-40.
[16]? 李亞東.世界藍莓生產現狀和我國藍莓發展趨勢[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17]? 安建東,吳杰,彭文君.設施農業熊蜂授粉的效果及其機理研究[J].北方園藝,2006(4):82-83.
[18]? 趙博光,安寶偉,劉俊娜,等.熊蜂對開放種植藍莓的授粉試驗[J].中國蜂業,2013(10—12月中旬刊):31-33.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