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生萍


★有這樣一種植物,它從里到外散發著一種“土氣”,看起來其貌不揚,卻有著“長生果”“成壽果”的美稱,營養十分豐富。說到這里,大家應該可以很容易地猜測到并能夠揭開這種植物的神秘面紗。沒錯,那就是花生。花生有益于滋養補益,有助于延年益壽,是中國很常見的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讓我們走進《落花生》,看看小小花生的背后蘊藏著怎樣的真理。
一、質樸無華,求真務實
花生是質樸的,沒有光滑的外殼、華貴的表皮,沒有鮮明亮麗的顏色,更沒有幽香勾人、沁人心脾的味道,那么愛花生的人們愛的是什么呢,是文中姐姐說的品嘗起來味道鮮美、哥哥說的可以榨油,還是“我”說的價錢便宜人人能買呢?誠然,花生的好處有很多,那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是人們真正體驗、感受之后公認的實用價值,也是真正能夠對人體產生益處的食物。
作者看似在寫花生的妙處,實則是在贊揚、歌頌社會中的一些像花生一樣的人,他們樸實能干、默默無聞,但內涵豐富,雖然沒有夸張華麗的言語,也沒有貴氣的外表,但他們都是真正有用的人。
我在講課文之前是這樣說的:“同學們,我們來猜一個謎語怎么樣?麻布衣裳白夾里,大紅襯衫裹身體,白白胖胖一身油,建設國家出力氣。這是一種我們平時吃的食物,哪位同學知道?對,就是花生。同學們都喜歡吃花生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花生的課文,請大家默讀第一段,看第一段寫了什么。”在學生們讀完后,一位同學將第一段的內容概括出來:“寫了種花生和收花生。”我繼續發問:“課文中有哪些詞語展現了種花生的過程?能否將它們的順序換一下呢?為什么?”有位同學是這樣回答的:“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是種花生的步驟,這些都是按照種植花生的順序來寫的,一旦互換,就顛倒位置了,不符合植物的生長規律,所以不能換。”
我贊揚了學生的回答,并向下引申:“第三段寫了什么呢?請大家構思一家人品嘗花生、討論花生的情境,前后桌分角色朗讀姐姐、哥哥、‘我、父親的話,品味兄妹議花生和父親看花生的不同之處。”等到學生們結束討論后,我再次發問:“兄妹們說的都是花生表面的好處,只有父親看透了花生的本質,將花生的特質講給大家,那么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呢?有什么不同?”學生看課文很細致,而且回答得也比較準確:“兩次,第一次是把花生與桃子、石榴和蘋果作比較,第二次是說做人要像花生一樣。”我進行補充:“花生不像這些水果將鮮亮嬌嫩的果實高掛枝頭,爭相炫耀,惹人駐足憐愛,而是扎扎實實地長在土壤里,將自己埋進不見天日的土中,等待著人們的挖掘和享用。”
二、家常絮語,殷殷深情
《落花生》干凈利落,毫不拖泥帶水,聚焦一家人的晚間閑談,揭示出一種引人深思的精神。課文托物言志,作者獨具匠心,借助花生這個尋常、對人類有益的小小植物,闡明樸實的道理。父親將花生與其他水果作比較,體現了花生質樸無華、不慕顯赫、只求有用的可貴精神。作者巧妙地將花生的好處“嫁接”到個體生命狀態上,深刻地體現出作者的情感傾向。
我發問:“剛剛我們說到花生與水果不同,這是由不同的生長條件導致的,同學們能感受到花生怎樣的可貴品質呢?”一位同學積極發言:“是默默奉獻、不求虛名的精神。”有的同學補充道:“還有一種純樸、求真務實的美好品質。”我繼續引申:“同學們回答得都非常好,那么老師來做一次總結,父親借物喻人,借助花生來教育我們,要學習花生身上的美好品質,做和花生一樣的人,雖然外表沒有那么光鮮,但是對社會很有用。要腳踏實地、謙虛淳樸、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卻不隨處炫耀,做有思想、有深度、有用處的人。父親的話語里蘊藏著對孩子們的殷切期望,在家常絮語中滿含對孩子的教育,批判了那些只追求表面名聲,貪圖虛名、榮利,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贊揚的是那些默默無聞卻為人民和社會做出很多貢獻的真正有學識的人。”
《落花生》通過一粒小小的花生展現作者的人生理想,花生深埋土中不為人所識,以“犧牲”換取“有用”。平淡如水的對話中流露出了縷縷深情。收獲花生后的那個夜晚,一家人圍坐在亭子里,品味著自家種出來的花生,和和美美、溫馨十足,對話言簡意賅,飽含深意。慈母為“我們”端上了愛吃的花生,嚴父為“我們”上了人生中的重要一課,兄姐的寬厚和“我”的機智靈慧躍然紙上。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父母對兒女的殷切期望和濃厚愛意。家庭的溫暖體現在父親與兒女的促膝長談和諄諄教誨上,一家人豐富熱烈的討論,體現在家常的絮語中,平常小事蘊藏著大道理,雖然文中沒有慷慨激昂的陳辭作點綴裝飾,看似平淡無奇,如同白開水一樣,但《落花生》并不淺薄,簡練直白的話語傳達出深厚的哲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偉大、體面的人。”雖然道理很好理解,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悟出真諦并踏踏實實踐行的。作者借物抒情,潛移默化地使人們感受那求真務實的崇高思想,并受到心靈上的觸動,獲得思想上的熏陶。
三、平和態度,保持進取
文章借物喻理,通過周邊的一些尋常小事帶給讀者人生啟迪。花生踏實地扎根土壤,深埋于泥土中,不會發出聲音,不會擺動身體,它安安靜靜地、不聲不響地待在泥土里,沉淀于暗無天日的“黑色世界”里,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一點點地成長、發展,即使自己已經有了豐碩的果實,也不急著擠出土壤,鉆出地面,而是做好了面對外界一切困難與挑戰的準備,有著被人類挖掘、為人類社會貢獻生命、奉獻價值的深刻覺悟,即使在真正獲得收獲之前的時期十分煎熬、十分枯燥,花生也不會急于將自己暴露于陽光下,它時刻儲蓄著力量面對未知,即使等待時間是漫長的,被發現的機會是不確定的,它仍然有著沉淀下來的耐心,保持著始終平和的態度。
我對課文又進行了引申,使學生理解得更透:“花生的入世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在學習與生活中,首先,我們要保持平和的態度,踏實地做好自己該做的;另一方面還要保持銳意進取之心,不做‘躺平族。一方面看清楚自身優劣,了解自己,看淡人生中的得與失、悲與喜,但是不要過于‘佛系,不可毫無追求;另一方面積極進取,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就像花生一樣,有多種好處,被人喜愛。”在課程結束后,我又為學生安排了一項課后作業:“同學們,學了《落花生》這一課,大家有什么感悟呢?請同學們課下將自己的感想和思考寫在紙上,可以找一些類似本文道理的文章進行深刻總結,也可以制訂一些針對自己個人進步的小計劃。”
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人追求華麗的外表和虛假的名利,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思考人存在與生活的意義,那些靜下心來不求名利、認真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浮躁的社會,大家“爭奇斗艷”,很少有人能像花生一樣。同學們應當學習花生的精神,沉淀下來,不急不躁,暗暗提升自己,靜待時機,不斷進取,貢獻于社會,不慕名利,踏實肯干,求真務實。或許不能成為最耀眼的明星,但要向成為有用的人這一方向努力,爭取成為值得被尊敬的擁有美好品質的崇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