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發展我國新興文化產業的重要基礎,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學習并深入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提高公民的綜合素質。傳統文化不斷創新逐漸進入語文教育視野,尤其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更加豐富,傳統文化的價值得到了更多的體現。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有許多不足。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國傳統文化在當前我國高中語文課程教育和學科教學研究實踐過程中的總體發展趨勢、重要性和具體實施操作方法,以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 中國傳統文化 滲透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15
語文學習是一門提高文學基礎、語言應用水平和詞匯概括能力的綜合性學科。在我國,高中生通過學習語文可以深刻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好地深入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產生更多對祖國的深厚熱愛。然而,許多傳統文化并沒有被人們傳承與發展,為了不斷提高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有必要在語文教學中繼續加強有關傳統文化的教學。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每個人都有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和義務。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元文化的引入,使很多同學對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不感興趣。傳統文化是立國之本,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來實現。人是環境的產物,當下的環境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國家間的深入交流,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受到了眾多外國友人的關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高中生應該積極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要求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傳統文化是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在民族文化歷史演進中產生的,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既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又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對弘揚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優勢
1.幫助學生提升專業素養
在素質教育改革中,對學生語文教學的要求不僅限于閱讀、寫作、表達等基本技能,而且還應著重培養高級素養技能,如審美能力、文化思維等。因此,教師必須及時創新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僅要重視教科書,而且還有必要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中國傳統文化歷久彌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對促進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2.增強學生的民族信心
我國擁有數千年的文化底蘊,所以把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傳統文化中,體會民族文化的魅力,繼承民族精神,同時始終可以感受到國家的力量與美麗,增強文化自信心,對語言學習感到自豪并變得更加熱情。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現狀
1.傳統文化教育缺乏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受高考的影響,教師更注重語法、閱讀、寫作等方面的教學,對傳統文化的滲透較少,感受不到傳統文化對實際學習的影響。當學生以這種方式進入社會時,他們不會在工作中承擔起傳播傳統文化的使命,也無法認識到傳統文化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影響傳統文化在社會中的不斷發展。
2.傳統文化的精神滲透不夠全面
中國傳統文化不斷滲透到現代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有很多非常值得人們學習和深刻理解的文化內容,在歷史的沉淀中逐漸積累發展起來,對正在成長的我國高中生具有很好的精神激勵引導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向高中學生滲透傳授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講解與討論等形式,加深學生的理解,讓高中學生不斷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3.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互性和互動性的結合不到位
在我國高中語文教育中,高中生主動了解傳統文化基礎知識的機會越多,就越能引領和推動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健康和諧發展。進一步理解我國現代文化,高中生就能提高深入理解學習傳統文化的綜合運用能力。此外,可以更主動參與學習和深入理解傳統文化,通過將傳統文化知識與現代文化相融合,才能共同發展。
四、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途徑
1.明確教學目的,創建良好氛圍
高中教學因高考的特殊性,教師和學生難免更加注重自己的成績。然而,高中語文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更在于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品格和價值觀。追求分數與加強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滲透并不矛盾。相反,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入滲透,可以營造更加和諧、活躍的學習氛圍,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教師需要了解語文教育的核心內涵,真正轉變教育精神,尋求平衡教育,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輔助教育的作用。我們通過滲透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讓他們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積極成長。
2.搭建傳播傳統文化的平臺
高中語文課是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課堂使用的語文教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品,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固有的傳統文化,利用平臺滲透傳統文化。首先教師要提高傳統文化意識,實現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和諧統一。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創造性的講解,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比如在韓愈《師說》的教學課程中,就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例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幾句老話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換句話說,這是教學的必要性和標準,同時也告誡學生,在道與業上比自己強的人都可以稱為教師。這些方法值得學習,語文教師應注意將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語文教育,創造性地將其與當今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以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3.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語文教學氛圍
在語文教學方法中,教師要注意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因為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可以有效推動教學改革,也可以有效豐富教學方法。在高中語文教育過程中,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語文教育的趣味性和靈活性,還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教師應注重多媒體設備的引入,營造學生能有效學習傳統文化的教育環境。這樣,學生就可以有效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文章的內容。
例如,在講授《琵琶行》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使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長門怨》的琵琶歌曲作為背景音樂,然后配上潯陽江頭,秋風瑟瑟,月光凄冷和荻花飄飛等圖片,凄涼的氣氛激發了學習這首詩的學生的熱情。其次,教師可以簡要介紹白居易一生的生活和創作背景,以便學生通過提前了解白居易的性格和行為來了解他的理想和抱負。再次,教師可以播放《琵琶行》的閱讀錄音,以指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音樂美感和文章中作者的挫敗感。此外,教師可使用多媒體課件簡要分析課文中出現的修辭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使學生感受到詩歌的意義并增進學生的理解。這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提升對詩歌的審美、欣賞能力。
4.組織并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弘揚和繼承傳統文化在提高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增強人民的信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積極開展相關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魅力,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水平的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在晨讀時間,讓學生郎誦經典文章,例如《詩經》《離騷》《弟子規》《論語》《孟子》《老子》《道德經》等。也可以每周為學生舉辦一次“傳統文化交流會”,輪流閱讀詩歌和精美的散文,并讓學生推薦、分析一些文學作品,幫助學生積累文學資料,并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詩歌問答活動,引導學生分組回答問題,檢查學生詩歌的積累情況。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古代節日和詩歌進行講解,在課堂外收集有關的資料和信息,然后在課堂上使用課件來講述所收集的資料。通過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他們的文化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5.注重經典導讀,塑造學生觀念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往往凝結在一些經典文學作品中,教師在高中語文教育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古典文學,有效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鼓勵學生變得更加積極向上,也可以為學生的寫作積累文學素材。例如出自《論語·顏淵》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教師引導學生朗讀這些經典名著中的經典句子。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加了知識積累,而且使學生在經典作品中了解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強化了文化認同。
6.以教科書為核心,深挖傳統文化
高中語文課本的編纂經過大多數編輯的精心挑選和審閱,文章、詩歌、歌曲等極具代表性和經典性,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也極為豐富。因此,在實際的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在開始正規教育之前,應發掘文章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并將其中的傳統文化拓展到高中語文教育中去。期刊文章的分類查找可以在期刊庫中進行,比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不應該拘泥于教科書的所有內容,而應該看來源,并添加一些思想含義。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激發高中語文教學的活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探究課文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時,還應注意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并在過程中吸收其精髓。學習文本內容以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
7.對作者背景進行知識挖掘與傳統文化滲透
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從作者的背景資料中學習文章,將作者的思想內容和生活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創作過程體現在作品中。比如宋代著名女詞曲作家李清照,在作品中反映了她的生活和其他情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集一些不同時代作家的生活和感受。從情節來看,可以看出李清照的生平和創作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主要寫一些閨中的思想,包括自然風光、孤獨。這無疑印證了教師在高中語文教育中通過背景知識拓展傳統文化內容、滲透傳統文化內容的必要性。
8.語言知識的拓展和傳統文化的滲透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說,教科書只是一個例子。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所涉及的知識量巨大而復雜,而作為教育工具所涉及的內容只是這個知識體系的一小部分。這是因為高中課本中可以發表的知識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選擇有代表性的部分,更多的知識無法在課本中體現出來。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和教育內容的特點進行拓展教育,在課堂上增加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9.加強課外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為使傳統文化教育更加有效,教師要豐富高中語文教育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更多地了解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對優秀傳統進行傳承與弘揚。文化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課外古詩朗誦比賽,將一些傳統文化滲透到他們的教學中。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意義、思想和感受,也增加了學生對課外古詩詞的學習。古詩所傳達的情感和精神豐富了他們的綜合文化底蘊。
總之,對于高中師生來說,學習體悟并傳承發展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要認識到文化的傳承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其次,教師要在現有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自然引入相關的文化知識。同時,在課外發展中也不能忽視傳統文化的滲透,要使學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適應新課改要求,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田治中《利用課文注解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年第11期。
[2] 王敏《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探索》,《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年第4期。
[3] 宦春艷《芻議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語文論壇》2014年第11期。
[4] 魏回春《芻議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中國校外教育》2016年第5期。
[5] 張琴《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窗(教師版)》2021年第12期。
[6] 倪方利《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試題與研究》2021年第36期。
[7] 常海軍《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當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28期。
[8] 蔣成娟《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探究》,《讀寫算》2021年第21期。
[9] 李輝《關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年第9期。
[10] 王翠紅《芻議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中國校外教育》2016年第3期。
(張巖,1985年生,女,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2014年7月,參加課題“普通高中語文學科學業評價標準研究”,2014007,準予結題;2015年7月,參加全國校園文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校園文學與語文教學研究”,項目編號:QGXW A2-04,準予結題;2018年,參加“經典閱讀與中學語文教育——文學經典閱讀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課題,準予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