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彪

無論漫步鄉下田野還是攀登險峰高山,無論駐足園林花圃還是仰望無際藍天,想想看,在我們的身邊,是不是永遠都有或大或小的植物葉片?這些葉片雖然默默無言,卻一直在飄搖中值守、在陰晴中隨性,風吹不亂、雨打不散。
其實,很多植物葉片的生命非常短暫,壽命并不經年,但它們為母體制造、輸送營養卻不曾有過絲毫的偷懶和片刻的間斷。通過光合反應,葉片先把陽光中的能量聚集;利用蒸騰作用,葉片又把土壤中的水分外傳。如此這般,生命從無機到有機,環境由干燥變濕潤,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正是這枚葉片,將大自然的神秘與偉大向我們精彩呈現。葉片無論小不及甲還是大如蒲扇,無論細如鋼針還是狀似睡蓮,其邊緣或光滑或鋸齒,其厚薄或熊掌或蟬翼,豐富多端,變化萬千。比如生長,有單葉復葉,有奇數偶數,有羽狀貫穿;比如形狀,有針形圓形,有淺裂倒卵,有扇形漸尖。而葉片的排列更是一大奇觀:這株是對生互生,那株是輪生簇生,旁邊還有二列交互,總之不是斐波那契的“黃金角”螺旋,就是90°、180°或270°的交替重現。這些常見的對稱、規律的間隔,都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接受陽光雨露,都是生命的演化使然。
四季更迭輪回,陰晴無常變幻。葉片相繼生發,奇跡連綿不斷。每當東君下凡,葉片便在春風料峭中綻露芽尖,那圓圓的突起,仿佛是生命的原點。原本光滑的枝條,一夜間突然增加了顆粒點點,有的還與花蕾難以分辨。溫暖的陽光下,它那蜷縮的身軀一點點張開、一點點變大,待到沖開冬末春初余寒的束縛,自由地生長是多么的恣意舒展。從此,在青翠欲滴的葉片映襯下,春天便開始顯得姹紫嫣紅、風流爛漫。
而當夏陽高照、酷熱炎炎,植物的葉片手手相牽、片片相連,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為人們搭建濃蔭無限。如果箕伯咆哮、天河潰岸,還得靠葉片挺身而出、擎起大傘,為人們阻擋風災雨難。濃濃的葉片綠了一夏,濃郁了田園,成就了禾本的茁壯茂盛,成就了藤類的攀爬蔓延,更成就了棵棵大樹的昂揚參天。葉片之下,金蟬鳴歡,調門忽大忽小,流響時近時遠;其聲清脆撩人,余音縈回耳畔,伴隨日暮霞飛,珍惜生命短暫。白云蒼狗,時過境遷,且品一曲群蟬弦音交錯,靜聽那夏日里的生命歌歡。
隨著秋風陣陣吹送,暑熱漸遠,濕度漸低,涼意一天比一天明顯。人們在舒爽中認識到了星河流轉,感受著氣象萬千。這時,葉片像魔術師一般,把大地作為畫板。目光所及,山河美輪美奐。及至深秋,天高云淡,顏色或黃或紅,七彩斑斕;峰巒如畫如染,艷麗無限。自然的景色最為壯觀,吸引著人們野外郊游,登山賞玩。工作之余,攜三五好友,自駕遠足,把笑聲拋灑在樹下林間;城郭之外,發幾多感慨,雜談胡侃,把疲勞忘卻在云外天邊。
又一陣秋風掠過,提醒溫暖即將隱去;樹葉颯颯作響,預示冬天就在眼前。撿拾一枚落葉,觀葉脈清晰,痛葉片傷殘;捧起一掬清泉,品泉水清冽,感山風微甜。登高望遠,思緒萬千:植物無論大小,無葉難以生長;葉片不管多少,終究依附枝干。
北風呼嘯襲來,樹葉隨風搖曳。殘葉堆積大地,白雪覆蓋田野。葉片結束一生,生命輝煌燦爛。而要說到生命,須當敬畏自然。自然創造生命,悉心護佑成長,無私饋贈一切所需,慷慨提供繁衍空間。誰說植物無情?誰言山水冷淡?生命立于天地之間,莫問尺寸大小,休管顏色濃淡,回避分量輕重,不談形狀尖圓。生命昭示吾輩,在我們行走的春夏秋冬,在我們坐臥的冥想之間,最高貴的精神,就是如葉片一般的傾情奉獻。
常見枝干搖晃、樹木嘩嘩作響,那是葉片在隨風飄然中的夢縈魂牽;更有山水低調、綠葉襯托紅花,那是生命在角色轉換中的含蓄內斂。一枚小小葉片,用一生輔佐枝干昂然。一個有情之人,用奉獻書寫偉大風范。葉片以小喻大,奉獻感動上天。正是有了這無私的牽絆、濃情的掛念,鄭板橋才在“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深感“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文學家蘇軾也因其曠達超脫的胸襟和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道出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人生感嘆。而走進煙雨迷蒙的江南,隨處可見三兩株芭蕉,優雅的身姿讓無數文人情愫繾綣,以至于把最美的時光都交付給了淅淅瀝瀝的雨天。比如李洪《偶書》:“世事悠悠莫問天,一觴且醉酒中賢。階前落葉無人掃,滿院芭蕉聽雨眠。”
而今佇立樹前,樹葉之美讓我流連忘返。仰觀樹葉種類之繁,體味樹葉一生之艱。從嫩綠到黃紅,從芽尖到舒展,從萌生到歸根,經歷了陰晴雨雪、承受了酷暑嚴冬,責任一如既往、使命有始有終。內心由衷感嘆:樹葉之于生命,柔弱不失靜婉;生命時光雖短,平凡難掩璀璨。樹葉之于自然,渺小孕育偉岸;天地之間翻飛,譜寫七彩詩篇。一枚小小葉片,于根于莖于干,無非是要植物參天;于花于果于實,終究為了生命繁衍。最終落葉歸于母親懷抱,既是化作春泥回報大地,更是為了生命的無窮循環。
希望? 甕雪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