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幼兒的身心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的熏陶。為幼兒營造一個充滿傳統文化氛圍的優良環境,促使幼兒能夠深入了解傳統文化,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本文就傳統文化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作用進行了解,分析當下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旨在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內涵,培養幼兒傳統文化意識,繼而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弘揚。
關鍵詞:傳統文化 幼兒園 主題活動 應用效果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57
我國歷史悠久,在歷史的長河中衍生出豐富的傳統文化,例如傳統節日、傳統手工藝、戲劇、文房四寶等,具有中國特色與深刻的歷史意義。另外還有詩詞歌賦、經典書籍、歷史典故、儒釋道文化等多種優秀的傳統文化。近年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內容主旨是從幼兒教育抓起,構建傳統文化課程與教材體系,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學中。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外來文化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造成較大的沖擊,尤其是西式貴族幼兒園、“雙語”幼兒園等不斷涌現,導致傳統文化被掩蓋,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較大危機。2018年相關部門在《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提出幼兒園教師要傳播優秀文化的政策要求,幼兒園應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性,急需將其融入幼兒啟蒙教學中,弘揚并傳承傳統文化,讓幼兒得到傳統文化的啟蒙。由此,通過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引入傳統文化教學,不僅可以達到政策要求,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傳統文化素養,具有重要的應用推廣價值。
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強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啟蒙
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教師通過傳統文化的引入,可以讓幼兒接觸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對幼兒傳統文化的認知啟蒙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主題活動是傳統文化傳播的媒介,通過這個媒介可以讓幼兒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另一方面,可以根據教學需求,由教師在主題活動中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教學環境。在這種氛圍下,幼兒能夠親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知識的魅力,并從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在主題活動中可以適當融入歷史典故、傳統節日等知識,能夠增加幼兒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讓幼兒深入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例如,我國有較多的傳統節日,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我國各地傳統節日的習俗,加深對傳統節日的認知。例如在以端午節為主題的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開展包粽子活動。讓幼兒積極參與到主題活動中來,在教師營造的活動氛圍中體會到端午節的相關習俗與文化,可以加強幼兒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2.有利于啟迪幼兒的民族自信心
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大多數能夠直觀表現出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例如岳飛精忠報國、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林則徐虎門銷煙等,大多數傳統詩詞文學、歷史典故都能充分表達出我國的民族精神。一方面,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可以融合這些傳統文化,促使我國民族精神得到弘揚與傳承,幫助幼兒提升自我修養,培養其愛國精神,并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在部分傳統節日中,主要的慶祝目的是紀念先人、分享豐收的喜悅或團員的歡樂等,通過開展這些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活動,可以讓幼兒了解到節日背后的故事,體驗民族習俗。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引進傳統文化教學,可以豐富教學活動內容。針對各種類型的傳統文化開展專項主題活動,例如某個特定傳統節日的主題活動。也可以針對民間歌舞、民間游戲、傳統手工藝等制定主題活動。將各種類型的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的教學中來,促使幼兒了解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提升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在民族自豪感的驅使下幼兒自覺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活動中來。同時,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引進傳統文化教學,可以確保幼兒園主題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二、傳統文化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應用的問題
1.忽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
結合一些幼兒園主題活動實踐探究,發現一些教師雖然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但是由于缺乏對傳統文化應用的深入理解,其融入方式太過生硬,忽視了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反而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一方面,教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比較片面,忽視了傳統文化教育價值。在幼兒園主題活動實踐中,對傳統文化的應用較少,不利于傳統文化教育價值的發揮。另一方面,教師通常忽視宏觀層面的傳統文化價值,尤其是在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隨著對高新技術與外來文化的追求,傳統文化逐漸被取代,在日常生活中傳統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小。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在開展幼兒園主題活動中,下意識忽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同時,教師對微觀層面的傳統文化價值不夠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影響到教師在幼兒教學中教授傳統文化的意愿與興趣。
2.缺乏對傳統文化內容的深度挖掘
通過幼兒園主題活動實踐探究得知,大多數教師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比較片面,沒有深入挖掘傳統文化教學素材。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局限于傳統節日,并且對傳統節日單純理解為吃東西或舉辦節日活動、傳說故事等,對文化本身的認知不全面。傳統節日只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數教師在提到傳統文化的時候,認為傳統節日就是傳統文化,對其他傳統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何況應在實際教學中,對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設計過于簡單。
3.傳統文化浮于表面
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對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沒有落實到位,導致傳統文化流于形式。沒有合理設計傳統文化主題活動,沒有明確其教學目標與應用價值,對主題活動環境設置浮于表面,并且活動內容不夠全面。通常以傳統節日作為首選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以端午節主題活動為例,沒有明確端午節主題活動的教學目標,單純是在節日期間播放端午節相關視頻,引導學生繪畫卡通粽子、龍舟,對環境缺少布置,無法烘托出節日氛圍。教師在選擇傳統文化教學的時候,過于依賴網絡資源,對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幼兒發展沒有考慮全面。
4.傳統文化應用缺乏教育合力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導致幼兒園、家庭乃至社會三方對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夠重視,缺乏教育合力。三方的協作力度不足,無法發揮出傳統文化應有的教育價值。一是幼兒園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投入不足,對傳統文化的園本課程探索少之又少。沒有為教師專項設置傳統文化教學培訓活動,導致教師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意識比較薄弱。二是在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的時候,家長對這類活動不夠重視,參與態度不積極。三是相關部門對幼兒園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的舉辦沒有專項政策的支持,家委會與社區等不夠了解傳統文化,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三、傳統文化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1.加大傳統文化教育的投入
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應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幼兒園需要創造各種學習機會,開展培訓活動,加強對教師教學理念的培養,讓教師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應用技能,并將其應用在主題活動中。二是作為一園之長,需要以身作則,帶頭支持傳統文化教學。園長需要綜合考慮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參考家長與教師的意見,對傳統文化教學方案進行合理制定,以便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主題活動中,讓幼兒接觸與了解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目標。三是教師需要充分履行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職責,在了解傳統文化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開展傳統文化教學。為了確保傳統文化教學效果,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或書籍,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四是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管理者需要轉變傳統觀念,引導教師主動開發傳統文化資源,促使傳統文化與主題活動相結合。管理者還需要對教師的文字材料進行檢查,深入班級觀察教師組織活動,并了解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情況,確認傳統文化素材教學活動的實踐效果。
2.根據幼兒需求深度挖掘傳統文化教育素材
由于幼兒的年齡、性別等存在差異,在傳統文化教學中,需要根據幼兒的需求制定傳統文化教學目標與方案。幼兒園的兒童年齡大多數為3—6歲,根據年齡可以分為小、中、大班,針對不同班級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首先,小班的幼兒年齡較小,認知水平較低。在傳統文化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針對該年齡段的幼兒合理選擇傳統文化教育素材,例如,教師可以選擇老鷹捉小雞、跳房子、木頭人等民間游戲作為主題活動,讓幼兒了解到我國民間傳統游戲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規則意識與競爭意識。可以利用兒歌與古詩詞進行教學,如《靜夜思》《詠鵝》等,通過這類傳統文化教學,培養幼兒古詩誦讀的興趣,感知古詩詞語言的優美,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其次,中班的幼兒好奇心較重,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與想象力。教師在挖掘傳統文化素材上,可以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可以開展編花籃民間游戲,引導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遵守游戲規則完成花籃的制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與觀察能力,體驗民間益智游戲,培養幼兒參與集體游戲的興趣。同時,可以開展剪窗花、藍印花布、包粽子等傳統文化活動,讓幼兒參與其中,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最后,大班的幼兒情感比較穩定,合作意識與規則意識增強,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幼兒園教師在傳統文化素材的選擇中,需要適當增加文化內涵與深度。例如,可以開展《三字經》等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從中了解歷史、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針對幼兒性別差異,男性幼兒比較喜歡戶外活動,可以開展放風箏、投壺等活動,女性幼兒比較喜歡文藝類活動,可以開展民間歌舞、戲劇、書法等傳統文化活動,根據幼兒的喜好合理選擇傳統文化素材,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創新教學方法,促使傳統文化與主題活動融合
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為了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開展各種類型的傳統文化教學活動。首先,在制定教學活動內容的時候,應綜合考慮到幼兒的發展特點與教學目標。其次,確保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傳統文化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情景體驗式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傳授式教學、游戲教學等方式,鼓勵并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中秋節主題活動中,教師首先通過傳授式教學法,引導幼兒學會如何做月餅,可以用橡皮泥作為月餅材料進行制作,教會幼兒如何做月餅,讓幼兒動手制作。在這個主題活動中,可以讓幼兒體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同時也可以讓幼兒了解到中秋節做月餅的習俗。另外,在放風箏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教學,準備好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風箏,把幼兒分為若干個小組開展游戲,一人負責放風箏線,另外一人負責舉著風箏助跑。最后,在游戲前需要對幼兒進行適當指導,了解游戲規則與方法,并加入競賽成分,看哪一組風箏放得最高最好,提高幼兒活動樂趣。
4.強化家園教育協作
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主題活動中還需要教師、家長與社會的三方協作。其一,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并定期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引導幼兒了解傳統文化。其二,家長需要積極參與到幼兒教育中,大力支持傳統文化主題活動,主動參與并準備活動相關材料。其三,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周圍社區資源,確保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相關部門可以與當地的歷史博物館、名勝古跡等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單位加強合作,為幼兒提供參觀的機會,讓幼兒了解當地的傳統文化。同時,社區部門可以加強與幼兒園的合作,讓社區工作者參與到幼兒園主題活動中來,為幼兒講解當地的人文景觀,并對當地的傳統手工藝、傳統小吃與習俗等進行講解,促使教師、家長與社區三者相互協作,為傳統文化教育提供支持與便利。
總之,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對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受到外來文化與高新技術的沖擊,傳統文化逐漸沒落,十分需要對其進行傳承與弘揚,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幼兒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需要從幼兒教育抓起,在幼兒教育中加強傳統文化教學,提升幼兒文化素養,并達到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馬紫霞《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融合研究》,《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9年第5期。
[2] 盧丹《傳統文化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的巧妙融合》,《山海經》2019年第15期。
[3] 康學玲《巧借傳統文化,開展幼兒主題活動》,《幸福生活指南》2020年第1期。
[4] 蔡芝芝《傳統文化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的巧妙融合》,《讀天下(綜合)》2019年第3期。
[5] 宋潔《傳統文化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的良好結合》,《新課程(綜合)》2019年第10期。
(呂彩玲,1990年生,女,漢族,山東東營人,大學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