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地方家風家訓經過歷史的洗禮,憑借著自身頑強的生命力,經過不斷地繼承和發展,逐漸煥發出新的光彩。當今時代,隨著多元文化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更多的異質文化涌入國內。徽州地方家風家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示范作用,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也給我國當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啟示。圍繞徽州地方家風家訓,分析其中所包含的重要內容,在此基礎上探討徽州地方家風家訓的價值以及其對當代社會的啟示,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家風包含了許多優秀品質,其在歷史長河中,經過一個家族一代代人的共同遵守傳承下來,在潛移默化中成為這個家族的一種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操守。作為一個家族內在的精神和靈魂,家風不僅對家族成員產生影響,還可由個人輻射至社會。
良好的家風,將使家族和睦、家道興盛;而不良的家風,將禍及子孫后代,危害社會。家訓是對家族成員處事為人、齊家治業的教誨訓導,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構成成分,與家風相同,家訓也對家族成員的思想行為起著約束和制約作用。一般來說,家訓既有單獨刊印成冊的,也有不少是附于宗譜之中的。無論是家風還是家訓都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其中,徽州家風家訓就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直到現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意義。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的重要內容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是徽州人民在“程朱理學”教化下以及對修身養性不斷追求的過程中產生的,具有顯著的皖南地方特色,反映了地方風土人情,因此在當今時代被稱為“徽州家風”。而“徽州家訓”則是“徽州家風”的核心內容,涵蓋了修身、持家、志學、為道等方面的重要內容。
修身:重孝悌,講誠信
儒家傳統思想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徽州人民也深受這一思想影響,將這一思想作為人生奮斗的目標。“修身”作為這一目標的起點和基礎,是人們為人處事的準則。徽州地方在為人修身方面,講究孝悌和誠實守信。徽州人在對待父母兄弟、親屬長輩時將孝悌擺在重要位置,縱觀徽州地方家譜,多數家庭將孝敬父母列為家訓第一條。對于徽州人來說,對父母的孝順不是放在嘴上,而是體現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上。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在物質上對父母關心呵護,更要注重在精神上對父母給予關懷,在養老送終方面盡心盡責,徽州家訓中甚至對父母墳塋的維護都做出了要求。除了對待父母以外,對于兄弟姐妹,徽州人民也十分重視。徽州地方家風家訓主張兄友弟恭、和諧相處,對長輩要尊敬,由此可見徽州地方人民講究家庭凝聚力,同心相向,因此在歷史上徽州許多家族家道興盛。在為人處世上,徽州人講究誠實守信,和朋友、鄰里的相處要信守承諾,反對虛偽矯飾,正如家訓中有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1]。
持家:愛勤儉,促和睦
徽州地方家族家訓歷來講究勤儉持家,家庭和睦。許多徽州的族譜家訓中都指出勤儉與家族生財、節財之間的關系,常以古代經典典籍中的相關內容和哲思智慧讓子孫后代了解勤儉的價值和奢靡的危害,教育子孫后代堅持勤儉的家風,摒棄奢靡和耽于享樂的不良風氣。如《績溪西關章氏族譜·宗訓》中有言:“興家二字,曰儉與勤。”勤儉作為一種高尚的品德,從治國走向治家,既是持家的好方法,對于個人成長奮斗也具有積極意義。徽州地方家族家訓在人際關系處理上強調以和為貴,講究和諧相處。一個宗族往往成員眾多,規模龐大,親屬關系復雜,涉及多種家族事務,必然會出現意見不一致的聲音和行為做法,如若不能有效處理,將影響宗族關系。徽州地方家風家訓講究親屬、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和矛盾,懂得謙讓,力求換位思考,共同維護家族和諧。
志學:重詩書,敬師長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不僅重視修身、持家,更重視對子孫的文化教育,在志學方面重視對家族成員詩書禮儀的訓導和培養。古徽州人深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自古就看到了讀書在培養子孫思想智慧、品行修養等方面的重要價值,提出了“子孫不可不讀書”的主張,指出讀書可以洗滌心靈,使人明辨是非義理,還可以讓人成為良臣,為治理國家出謀劃策,營造了書香世家的氛圍。古徽州人民在志學上的另一個重要表現為尊敬師長。有家訓記載徽州人在對待師儒圣賢上要以禮相待,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仍要謹記老師教誨,心懷感恩,不可因為學成歸來就“恃才傲物”,忘記本心,要始終秉持“尊師重道”的思想和行為準則[2]。
為道:當良臣,做義商
在為道方面,徽州地方家風家訓講究為官要做良臣;為商,要有正確的義利觀。古徽州人家訓中普遍提及對子孫兒女從政和經商上的教導。從政要剛正清廉,既不溜須拍馬也不唯唯諾諾,不“欺上剝下”也不“中飽私囊”,而是要始終恪守勤政廉政的為官之道,為百姓謀利,使百姓富足,不可生邪念,斂“橫財”,導致個人名譽盡毀,損害家族名聲。在經商方面,古徽州地區自古以來就誕生了許多經商奇才,他們干練機敏、精打細算、吃苦耐勞、不畏艱險、拼搏奮斗,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取利,不斂不義之財,不走歪門邪道。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的價值
古徽州人通過對家庭成員長年累月的教導、約束和訓誡,歷經祖祖輩輩的傳承,形成了徽州至今令人津津樂道的徽州地方家風家訓。徽州地方家風家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在思想道德培養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對個人成長、文化發展、社會風氣等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
提高道德修養,促進個人發展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將“孝”擺在第一位,通過家譜家規以及各種廳堂,弘揚“孝”這一中國自古以來沿襲的傳統文化思想,如徽州家族代表胡氏就將“孝”這個字懸掛于敬愛廳后庭中,教導子孫要尊敬孝順父母長輩,以家風家訓嚴格要求自己。通過良好的家風家訓潛移默化地對家族成員的思想進行熏陶浸染,促使一代一代的后輩們不斷恪守家規家訓,自覺將家風家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促進家族和個人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進而將徽州地方家風家訓通過家族以及個人的精神面貌、行為處事輻射至整個社會,激發其他社會成員在倫理道德方面向好、向上發展,實現優秀家族精神文化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多向流動,從而對整個群體產生持久的影響[3]。
弘揚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自信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涵蓋內容多,包括許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如:心懷感恩、修身律己、取財有道、與人為善、誠信待人、以和為貴、謙讓、廉潔、潔身自好等。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內容,徽州通過家風家訓的形式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弘揚以及發展,而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則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此外,以家風家訓的形式弘揚優秀文化有利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以家族為觀察對象,對家族這一社會的縮影,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宣傳普及,這將有利于消解當前社會上由于異質文化多樣以及多種復雜原因而出現的像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盲目崇拜西方國家等不良思想,有助于增強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國人力量[4]。
營造良好風氣,建設和諧社會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對人們的良好品德和行為進行培養,并禁止和反對醉酒、賭博等不良嗜好,甚至有些宗族還列出了針對不良行為的具體懲罰措施,這既是對后輩的鞭策,也是對一代代人的警示,用以教導并督促后代養成積極向上、端正有禮的生活態度,以及在待人接物上遵循并堅持節制有禮的信條和準則。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人最顯著的特色就是社會性,徽州地方家風家訓看似只對家族成員產生影響,實則還將通過個人和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文明建設與發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打造更加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建設一個和諧友愛、創新發展的良性社會。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對當代社會的啟示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是徽州地方特色文化的代表,上面記載的徽州人的善言善行,向人們展示了古徽州人的精神面貌,也以小見大地反映了中國傳統思想道德的內涵。如今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階段,徽州地方家風家訓未被時代拋棄,反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徽州地方家風家訓的重要內容將對我國黨風、社會文明、企業管理、主題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帶來啟示。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與黨風廉政建設
黨風廉政建設自我們黨誕生以來一直被視為黨內工作的重點任務。黨風廉政建設是我們黨為端正黨風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和有益舉措,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黨自身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有利于加強黨員干部和群眾之間的聯系,更好地履行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然而反腐倡廉工作較為復雜,任務也很艱巨,而且需要長期堅持,因此黨風廉政建設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工作。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強調子孫后代要德才兼備,尤其在為官方面明確提出家庭成員要做良臣,要清廉正直,為百姓謀福利。徽州地方家風家訓啟迪黨內成員要嚴于律己,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行,秉持慎、廉、勤的工作理念,做好本職工作,讓群眾滿意。另外,黨員干部要學習徽州家風家訓中對為官、為人在思想道德上的要求,不斷進行自我審視和對照反省,帶頭做好家庭教育和黨性教育工作,嚴格要求家族成員和黨內成員,形成更加優質的黨風和家風。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與社會文明建設
當今時代,我國已經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一些不良的社會問題和社會風氣也隨之產生。家庭作為自古以來亙古不變的社會基本組成部分,始終對家庭成員的個人發展有重要影響,進而影響整個社會。家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點,良好的家風將有助于社會和諧、民族進步。因此,我們更應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弘揚徽州地方家風家訓的先進成分,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進而以家為中心,將優良家風輻射至整個社會。
父母長輩以及領導干部等應發揮自身的榜樣模范作用,以身作則,遵紀守法,善言善行,誠實守信,敬業樂業,引導并督促家庭成員做好本職工作,規范自身言行,做一個對家庭、社會、國家有貢獻的人。同時還可以將家風文化與社會文化有機銜接,將其作為考察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家庭文明建設帶動社會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健康發展[5]。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與企業文化管理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在精神內涵上具有契合之處。將徽州地方家風家訓與企業文化管理相結合,有助于企業內部形成和諧氛圍,促進員工精神面貌的提升。將徽州家風家訓運用到企業文化管理中,可以為企業文化以及工作理念的形成提供思想理論和文化基礎。企業員工要秉持古徽州優秀的人文精神,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企業、商家,最重要的就是誠信經營和對義利觀的正確處理,而古徽州商人始終保持對“義”的堅守,這啟示企業員工和商家要積極汲取徽州文化中的優秀精華。企業管理者對員工要貼心關懷,讓員工在企業有“家”的感覺,對企業文化有天然的認同感,從而更容易接受企業文化建設,并通過管理將優秀文化融入到日常工作和實踐中,讓員工在參與、期望、成就獲得中得到激勵,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6]。
徽州地方家風家訓與愛國主義教育
家族作為國家的縮影,愛家通過延伸就是愛國,古徽州人將家風文化建立在“家國同構”的基礎上,“忠孝”始終是徽州文化的重中之重,已經烙印在每一代徽州人的心中。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將徽州家風家訓以及歷史上有名的徽州良臣作為代表,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個人與家庭以及國家之間的關系,深刻認識到國與家是密不可分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其自覺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主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身的綿薄之力,從而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根植愛國主義精神,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的基礎上,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的社會新風尚。
古徽州地區歷史上曾誕生了許多優秀杰出的人物,更孕育出了徽商這一群體。徽州地方家風家訓是引導古徽州地區和人民在歷史上作出重大貢獻的重要因素,代表了當地的文化和歷史。徽州地方家風家訓可謂涵蓋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所有內容,在修身方面,重孝悌,講誠信;在持家方面,愛勤儉,促和睦;在志學方面,重詩書,敬師長;在為道方面,當良臣,做義商。徽州地方家風家訓在個人成長方面,有利于提高個人道德修養,促進個人發展;在文化發展方面,有助于弘揚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在社會層面,有益于營造良好風氣,建設和諧社會。在當代社會,徽州地方家風家訓還將給我國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文明建設、企業文化管理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等工作以啟迪。
參考文獻
[1]汪超.古徽州家風家訓的傳承與當今國民素質的提升——以黃山市公共場館調研和案例分析為例[J].黃山學院學報,2019,21(01):132-136.
[2]馬韻雅.簡論古徽商家風建設的歷史價值及現實意義[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04):188-190.
[3]呂永鑫.論四維思想與明清徽州家庭教育的關系[J].皖西學院學報,2019,35(06):143-145+150.
[4]高磊.關于安徽省域家風家訓文化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9(10):5-7.
[5]王良.徽州家譜中的家風構建對當代社會的啟示[J].理論建設,2019(06):108-112.
[6]宋冬梅.徽州文化中的家風家訓與當代創新[J].地方文化研究,2019(03):26-33.
【作者簡介】劉媛媛(1985—),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