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閆寒

【專家簡介】 王海軍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所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帶頭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出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研究(1919-1949)》等學術著作18部。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3項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主持教育部課題一般項目3項,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16項。
新時代新征程面臨新環境、提出新問題,以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集中表現的新問題在新征程上有了新內涵。面對“四問”怎樣作答?《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四問”的科學解答,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中國之理,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踐、引領時代發展。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答中國之問
當前,中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如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在新征程上需要解答的中國之問。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中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中國實現高速度發展。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我們走過了西方國家歷經數百年的現代化之路,實現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的偉大轉變,在大踏步趕上時代的同時正逐漸引領時代發展。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實現城市和農村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的協調發展;二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以中國之治避免西方之亂;三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共贏的發展態勢;四是命運與共、合作共贏的發展,當今世界各國聯系緊密、利益交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是證明各國要緊密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實踐證明,改革開放四十余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下,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更完善的制度保證、更堅實的物質基礎、更主動自信的精神力量。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答新征程中國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要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新征程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以正確觀念和科學方法為指導。其一,在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指導下,準確把握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進程和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歷程,在五千年文明歷程中吸取盛世之經驗、衰治之教訓,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歷史中總結成功之道,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續寫未來新的成功。其二,堅持全局觀。既要對全局了然于胸,又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以點帶面、重點突破。新征程上,抓住主要矛盾就是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三,堅持戰略觀,即想問題、做決策要統籌全局、著眼長遠、把握大勢。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八個明確”發展為“十個明確”,為新時代新征程制定整體發展戰略。各領域各部門根據戰略指導制定靈活政策,及時對標對表,做好貫徹落實工作。其四,堅持系統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全面發展。新征程上,黨中央堅持系統觀念,著眼長遠、謀劃全局、整體推進,推動黨和國家事業頂風而上。其五,發揚革命精神。無論是黨的自我革命還是推進社會革命,都不是輕輕松松實現的,必須有強大精神動力支持和支撐,以應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回答世界之問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延續,世界發展更加錯綜復雜,如何認清時代變局、建設疫后世界,是中國共產黨在新征程上需要解答的世界之問。
科學回答世界之問,首先要明確世界怎么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疊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一步加劇世界變革,增加世界發展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在經濟領域,全球貨物流通受阻、貿易和投資活動萎縮、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復蘇乏力。在此背景下,部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施行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通過干涉別國內政阻礙別國發展,擾亂國際秩序。在眾多阻礙和挑戰面前,世界各國并非沒有發展機遇。世界大勢浩浩蕩蕩,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任何人任何國家都抵擋不住時代洪流。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大周期著眼,以辯證觀念為指導,作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的判斷,各國應順應時代大勢,以人類福祉為中心,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同創造和平穩定的世界發展環境。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疫后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思考世界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并貫徹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通過建設“一帶一路”促進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共同發展;通過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一步提升中國對外開放水平;通過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向其他國家分享疫苗,助力疫情防控,等等。面向未來,建設疫后世界要繼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抓住主要矛盾。全球疫情反復延宕是后疫情時代世界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加強全球抗疫合作、有效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率先控制住本國疫情,及時分享疫情信息、共享抗疫經驗、提供抗疫資源、幫助其他國家,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20多億劑疫苗,中國以自身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其次,堅持辯證思維。既看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疫情全球大流行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又要看清未來和平與發展的歷史大勢不可逆轉,看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既有基礎優勢,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努力尋找機遇,補齊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短板和不足,發展壯大疫情防控催生的新業態,領跑世界經濟復蘇。再次,堅持合作共贏。一方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全球性危機,世界各國命運與共,唯有共同合作才能頂住驚濤駭浪;另一方面,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美麗清潔的世界是人類共同追求,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福祉,憑一國或幾國之力難以實現,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共建共享。
堅持人民至上,回答人民之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如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國共產黨在新征程上需要解答的人民之問。
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積累的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根、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幸福為根本目的,階段性實現中國人民最需要最迫切的任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國人民開始翻身做主,為人民幸福奠定根本社會前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人民幸福提供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緊緊圍繞人民對物質文化日益增長的需要,進行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國經濟總量躍至世界第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同各類風險挑戰斗爭中實現經濟平穩運行、社會安全發展的戰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在全球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中保持最低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新征程上,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對人民之問的階段性解答。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實現共同富裕作出整體規劃和階段性部署,到“十四五”末,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2035年,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首先要明確其內涵和基本特征,共同富裕是以全局觀念為指導,是全社會、全體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共同滿足。其次,要以科學原則為指導。要堅持勤勞創新致富,才能獲得扎實發展、創造更多機會;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保障發展公平性、科學性,最大限度激發經濟活力、釋放生產力;要科學規劃、量力而行,在注重公平、保障民生的基礎上,注重發展可持續性;要堅持循序漸進,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艱巨性、長期性任務,必須要有長遠準備、腳踏實地。再次,抓住主要矛盾。推進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在農村,如何實現農村農民從脫貧到致富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實踐,這也是解決發展不平衡性的關鍵所在;防止貧富差距過大是推進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為此要規范和調節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為此要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重點領域保障,同時注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各項公共服務提供。
掌握歷史主動,回答時代之問
新征程上,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局勢、日益增多的競爭性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共產黨如何掌握歷史主動,頂風而上引領時代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在新征程需要解答的時代之問。
以偉大自我革命掌握歷史主動,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關鍵在于辦好自己的事。”中國共產黨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領導核心,建黨百余年中國共產黨在自我革命中管好黨、治好黨,推進黨和國家事業一往無前。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黨內“四風”和“七個有之”等問題,中國共產黨以作風問題為抓手、從中央八項規定破題,抓住關鍵少數,以黨風政風引領社會風氣煥新;以思想建設為基礎、制度建設為保障,開展黨內學習教育活動,提升黨員干部整體素質;堅持“打虎”、“拍蠅”、“獵狐”,推動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黨的革命性、先進性和純潔性得到錘煉。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繼續發揚自我革命精神、增強自我革命勇氣和毅力,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領導核心。
以理論自信和理論創新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篇章,引領時代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恩格斯指出,理論思維有助于擺脫經驗主義,洞察事物之間的既有聯系,把握本質。但理論思維是一種歷史的產物,需要隨著實踐變化不斷發展。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次偉大飛躍,不僅煥發馬克思主義蓬勃生機,更是指導中國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提出一系列原創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帶領中國人民脫貧攻堅,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應對國際國內各種風險挑戰的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用以指導實踐。”新征程上,面對各類矛盾相互疊加、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的復雜環境,中國共產黨必須以堅定的理論自信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用符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以科學理論思維避免經驗主義之局限,以先進理論引領時代發展,更好解答新征程上的時代之問。
(作者閆寒,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