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懷
摘 要:高校是發展學生黨員的重要場所,由于信息化、網絡化的影響,地方本科應用型高校學生入黨動機還不是很清楚等問題。針對這些不足,開展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入黨動機調研,通過設計問卷,按照隨機原則,采取實地填表、搜集數據的方法,抽樣學生分布于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年級,全面分析本校大學生黨員入黨動機現狀和存在問題,強化措施。
關鍵詞:地方應用型本科;入黨動機;問卷調查;有效回收率
中圖分類號:D267.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9 — 0025 — 04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信息化時代的不斷加劇,全球不同地域的思想價值理念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1]。高校作為培養和發展大學生黨員的重要基地,面對多樣化的社會思潮,來自各方面的信息沖擊導致的部分大學生表現出入黨動機出現功利化、被動化等現象,應端正高校學生入黨動機,培養優秀的高校學生共產黨員不僅是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也是為黨培養優秀接班人的重要途徑[2]。同時做好新形勢下的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對于提高學生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4]。目前,我國已新建幾百所地方本科院校[5],而且仍處于增長階段,這類高校都是由單科性或職業性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或者是師范類高等專科升格為本科。這類學校目前由于規模的擴張,導致學生的質量參差不齊,而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加之網絡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在這樣的高校內發展黨員,當代高校大學生的入黨意愿和入黨動機更加多元化,因此需要尤其關注這樣的發展趨勢。劉云強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入黨意愿等相關問題進行調查,并且對調查的數據結果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合理的實施建議,同時也具備提高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質量的參考價值[6]。董波等學者認為農業高職院校大學生未來是我國農業相關領域的主要接班人,因此,提高農業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覺悟至關重要,我們有必要針對農業類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展開調研分析[7]。丁平認為雖然高校大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比較強烈,大部分學生在進校的時候能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表明自己入黨的愿望,但是部分高校大學生并沒有了解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入黨[8]。綜上所述,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入黨動機還沒有清楚的描述。本文以廈門理工學院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入黨動機自查調研,全面分析本校大學生黨員入黨動機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強化措施。
廈門理工學院一貫重視發展學生黨員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和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并修訂了學?!栋l展黨員工作實施細則》,組織實施發展黨員工作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嚴格履行程序、保證質量發展學生黨員。
3.1資料收集的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法收集資料。
3.2調查范圍和資料分析方式
面向廈門理工學院各二級學院發放問卷。按照隨機抽樣原則,采取實地填表、搜集數據的方法。問卷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62份,有效回收率為90%,符合問卷調查的要求。
問卷有40道問題,包含學生的基本情況、理想信念狀況、入黨動機和入黨態度、對黨的了解和認知以及對時事的看法等,以及學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
3.3調查對象的基本特征
被調查學生主要分布在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年級,其中,大二年級占30.8%,大三年級占31.2%,大四年級占29.2%,研究生占9.8%。男生占49.3%,女生占50.7%。調查對象的政治面貌分別占比為中共(預備)黨員51.2%,入黨積極分子34%,群眾14.8%。
從問卷調查的統計數據結果分析來看,高等院校中的大學生入黨動機和入黨態度的大方向都是積極向上、健康端正的。而由于媒體大環境的不斷變化和迭代,在一定程度上,當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也呈現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大部分學生抱有入黨意愿,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問卷調查的對象中,對于“您周圍有多少同學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問題中,有72.6%的同學認為身邊有大部分同學都是非常渴望加入黨組織,并且明確表明了入黨意愿,其中,認為“少數人想要入黨”的同學占到9%,而剩下的同學都認為身邊的同學“不想入黨”。
在“認為身邊的同學能夠入黨的最主要條件”的問題中,大部分同學認為入黨需要“學習成績優異、學生工作出色、個人樂于奉獻”等各方面的硬性要求。
原因分析:當代大學生認同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成就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事業的關系、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有自身的價值判斷標準。當代大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所接受的形式新穎,大多數同學都秉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而加入中國共產黨就是追求思想進步的一種表現。
近兩年為進一步提升發展黨員的質量對基層黨組織發展黨員數量進行了嚴格控制,發展黨員數量呈現年度遞減的趨勢,學生黨員數量占比降低,導致客觀上造成部分學生因為覺得入黨難而不打算入黨。另一方面,基層黨組織對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考察工作還不夠細致、扎實,部分環節浮于形式,針對學生入黨前的教育引導還不夠到位;再加上學生自身對黨的了解、認識還不夠全面,有部分大學生由于學業壓力較大,科研素養要求較高,平時缺乏與同學和老師充分的溝通交流,導致將綜合素質的重心都轉移到學業和科研方面。因此有些院校將學習成績設置為作為入黨的主要條件,從而忽視了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培養。
4.2大學生入黨動機主流健康端正,但呈現多元化趨勢,非主流傾向應引起重視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數據分析中可得,42%的學生認為入黨是因為信仰共產主義;44%的學生認為入黨是一件光榮的事;8%的學生認為入黨是上一輩的希望寄托,能為家族增添光彩;6%的同學認為入黨可以在個人的政治方面上鍍金,有助于未來仕途的發展。
對于“如何看待功利型入黨動機”的問題上,26.6%的學生認為“非常不好”;60%的學生認為“不好”;還有13.4%的學生認為“說不清楚,無法判斷好或不好”。功利型的入黨動機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確實存在,這說明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多元文化和價值的沖擊和影響[8],大學生入黨動機出現復雜化的傾向,因此對于功利型入黨動機的出現,給高校黨建工作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而由此問題的調查結果可以得出,大部分同學是持排斥態度的,而有一部分同學認為雖然功利型入黨動機不好,但也承認這是目前客觀存在的事實。
原因分析:從客觀上分析,隨著當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環境也受到這一趨勢的影響,而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更直接的與自己的學業、就業等現實因素聯系在一起,入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今后的就業、擇業增加競爭砝碼,因而對很多同學來說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入黨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肯定,說明其在學習生活、服務社會等各方面的表現相對較為優秀,才能夠被黨組織教育培養并最終吸納為黨員。
4.3大學生入黨動機與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息息相關,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還需更加堅定,黨性修養需進一步加強
在問卷調查對象中,有90.1%的學生認為“黨員的整體形象好或者非常好”;83.6%的學生認為當前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狀況堅定或者非常堅定”;有7.8%的同學認為“說不清楚”;還有8.6%的同學認為“不堅定或者非常不堅定”。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應該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黨建活動、社團活動、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等各種形式的課程與活動對學生進行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73.2%的學生認為加強黨性修養和完成學業、做好科研工作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原因分析:雖然當今大學生大多喜歡強調個性化發展,不喜歡傳統的說教形式,更不喜歡被強加某種價值觀念,而他們其中較多是成長于獨生子女家庭中,由此形成對比的是,獨立性并不如個性化那么鮮明突出,所以在對待入黨這樣如此鄭重嚴肅的事情時,有一部分學生缺乏主見,再加上自身對黨的基本情況了解不夠深入,在作價值判斷時較容易偏向于依賴父母和家庭,做任何決定都還是以家長的意見為主,部分學生也會受身邊同學的言語和選擇影響。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培養他們的入黨動機以及理想信念教育。
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社會思潮活躍、價值觀碰撞激烈。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打破了國界和壁壘,對政治秩序、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等各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方敵對勢力詆毀社會主義,大肆宣揚民主、自由、人權的所謂普適價值觀,加上個人主義、投機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宗教主義的侵蝕,動搖了部分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這也對要求黨組織對黨員入黨后的教育管理需要落實到實處。學校黨組織應為大學生創造條件和平臺、搭建活動載體,引導學生黨員積極發揮作用,同時也要嚴格管理,定期對學生黨員進行民主評議,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相信隨著大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加課,他們的理想追求會上升到為黨的事業不懈奮斗的層次。
4.4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入黨前的教育,對學生端正入黨動機有直接幫助和影響
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高學歷的群體,已經成為我國黨員隊伍中重要組成部分,同樣的,大學生也正成為發展新黨員的主力軍。從總體上來看,大學生群體能夠長期保持著持續學習進步的狀態,并且學校能夠為他們提供提升自我的平臺機會以及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但當代大學生對自身的理論學習、綜合素質方面還存在著不足與缺乏。問卷調查中有超過半數的被調查對象認為當前大學生缺乏大局意識、政治理論學習不夠,絕大部分同學認為開展入黨教育以端正學生的入黨動機有必要或者十分必要。
從調查結果分析可得,大學生接受入黨前教育的渠道比較豐富,包括觀看黨的紀錄片、閱讀黨報黨刊、上黨課、瀏覽黨建網頁等。當代90后、00后大學生黨員也較傾向于利用手機、電視、網絡等現代通訊手段和信息渠道來提升自己的黨性修養。此外,也有較少部分學生表示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入黨前教育。
原因分析:調查發現,由于新生接受入學教育的時機、內容、形式等因素的存在,對新生入黨影響較大。當前,一些院系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執行方式不夠規范,一些好的制度形式例如“三會一課”等完成的不夠扎實;思想政治工作及宣傳教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與當代大學生的接受習慣存在偏差,可能導致學生自主抵抗接納信息的輸入,同時存在創新程度缺乏,吸引不了當代大學生無法有效地傳遞核心信息,導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
5.1堅持“早介入、早發現、早教育、早培養”
注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考察工作,擴大和夯實發展黨員工作選苗的基礎,除了常規的集中上黨課、黨的相關知識競賽、愛國主義教育等方式之外,還應系統地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進行國情、黨情和校情的教育培養。同時,開展獨具理工特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認真把握好入黨“思想關”,緊密貼合“以學生為本,為產業服務”的人才培養導向,緊扣重點、聚焦熱點、破解難點,以核心價值為引領,打造出“本學?;蛟合氮毦咛厣钠放疲瑺I造出特、精、和、實的獨特校園文化氛圍。
5.2轉變學生工作理念,降低舞臺高度,搭建親民舞臺,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學校應通過文明班級創建、周末文化集市、“溫情三部曲”、學生聽證會、綠色長廊、素質養成主題周等活動為載體,努力搭建面向每一位學生的素質教育平臺。文明班級的創建改“評”為“創”,確立兩“自”三“重”機制,鼓勵學生確立好自己的目標,親自動手去實現目標,變“被動參評”為“主動創建”,從“舞臺外圍”到“舞臺中央”。結合期初、期中、期末不同階段的教學培養特點以及合理開展“溫情三部曲”活動,營造出更加溫馨和諧的校風、學風。通過舉辦學生聽證會,變“剛性規章”為“柔性教育”,延伸“綠色通道”,搭建“綠色長廊”,把助學幫困工作“做到家”。同時,以增強學風建設為出發點,結合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不同特點,分別開展微笑、分享、感恩、自省,四個“素質養成主題周”,積極呼吁全校學生的參與度,全方位促進學生素質養成。
結合上述情況看來,當代大學生總體上是積極追求進步的,始終保持著較高比例的入黨申請人隊伍,作為一個高學歷群體,對入黨問題應該進行深入考察和理性抉擇,新時代背景下,對于如何端正學生的入黨動機,應該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因事而化,把握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所提出的想法、建議以及存在的疑惑。通過多樣化的學習平臺和分層分類的實踐平臺,將黨史、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大學生課堂內外、線上線下的方方面面深耕厚植,從理論與實踐中,鑒定理想信念,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端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引導當代大學生矢志不渝跟黨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隊伍中始終活躍著環保崇高理想、充滿奮斗精神的青少年,這是我們黨歷經百年風雨而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共產黨要做到長期執政、永葆青春活力,必須持續不斷的吸納一代又一代的優秀青年,并且正確引領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可以通過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活動以及課程思政教育活動,對于激發廣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引導學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四個自信”、做到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從此也可說明我們在發展學生黨員工作過程中要堅持質量核心,將黨史融入日常教學課程內容,并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話題,延伸拓展課堂內容,創新教育模式,同時也要抓實入黨前后教育的培養,增強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 考 文 獻〕
[1]任瑞琪.淺談高校學生黨員入黨動機及應對方案[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8):35-36.
[2]金鑫鑫,杜鵑.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思路的探索[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1,29(01):5-8.
[3]時怡雯.新時代大學生的黨史認知與入黨意愿研究——基于上海市16所高校4026名本科生調查的實證分析[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2,41(01).
[4]葉卉.構建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話語模式的路徑探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04):39-41.
[5]辛彥懷,王宏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教育發展研究,2005,(05):31-34.
[6]劉云強.高職院校學生入黨意愿相關問題調查分析[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02):51-53.
[7]董波,胡生琴,黃建軍,等.當代農業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入黨動機的調查與分析[J].科學咨詢,2021(01):43-44.
[8]丁平.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現代交際,2020(19):22-24.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