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樹木希林著 陳林俊譯
“媽媽,我不喜歡你說那種話時的神情”
都說孩子是自己的另一個樣子,但我女兒的性格卻不像我們。前段時間,她去了一家店,有個剛好也在店里的女人對她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我聽完那個人的名字后很生氣:“認識是認識,但我和她可不是朋友。”那個女人是一個和尚的情人,整天無所事事,總是在服裝店里閑聊。
說著說著,我不由得伸出小拇指說:“那個女人是小三。”女兒只是說:“行了,我知道了。”好像不以為意。于是我又說:“千真萬確啊。”結果她說:“不管別人是怎樣的,我都不喜歡媽媽你說那種話時的神情。”她看到我說話時的樣子,覺得不合適。這孩子真不賴。
與社會相通的婚姻,破滅時也將責任重大
這次我讓女兒舉行婚禮,其實就是想讓她“把自己曬出來”,向社會宣示“我們結婚了”。這就是儀式中蘊含的意義。我對她說,如果認真宣示過了,即使將來婚姻破裂了,這種破裂也會有助于你們的成長。而如果偷偷摸摸地同居,隨隨便便地登記結婚,最后又離了,這樣固然簡單省事,但是,與社會相通的婚姻一旦破裂,其責任也絕對是重大的。通過承擔這種責任,他們可以獲得成長。
認真地受傷,認真地服輸
所謂活著,其實也就是穿過各種各樣的地方,最終進入墓穴而已。不管你怎么做,結果都是一樣的,到時候只能接受。在這人生路上,不管是結婚、分手還是工作,如果能夠認真地受傷,認真地服輸,那么這些都將使自己不斷完善并且心胸更加寬廣。在我的人生中,我曾傷害了不少人,以前恨不得用橡皮或是涂改筆把這段人生擦掉。然而,到了這個年紀之后,我卻非常想念那些曾經被我深深傷害過的人們……幸好當年沒有裝作沒發生。
只是,既然生而為人,那自然也就有善念、惡意和欲望了,我想把這些念頭消除掉一些,然后才歸于黃土。最終,我要脫掉“樹木希林”這層皮。我自己沒什么打扮的價值,所以才會這么想的吧。
沒有什么絕對非如此不可的死規矩
在蓋房子的時候,我曾經拜托過建筑師,如果在施工過程中不小心弄錯了打孔位置之類,到時候請務必告訴我。這種時候,我不會要求他們進行更換或是修補,我想要利用好這種失誤。說不定,這樣反而會創造出比原先設計更有趣的房子來。如果只是進行了修補,那失誤還是失誤,而如果順勢進行利用,那么失誤的價值也會得到很好的發揮。
我認為,不管在什么方面,都沒有什么絕對非如此不可的硬性規矩。比如說我的臉,這應該就是在失誤中誕生的。最起碼,我算不上是美女演員。但是,我一直在努力發掘這一失誤的價值。雖然,在如今這個時代,失誤造成的長相反而更加有趣、更受歡迎了,但是,在40年前,即使是女傭人的角色,也絕不能不好看。在這種情況下我可以存活至今,我覺得就是由于我用好了這種失誤。
(摘自人民文學出版社《一切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