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今年,“90后高職畢業女生在清華大學擔任老師”的新聞登上熱搜。
新聞中的主角叫邢小穎,畢業于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以專業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被推薦到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任教。
不高的初始學歷和來自農村的身份,都不能成為邢小穎向上生長的阻力,她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她說:“我是高職院校畢業,那又怎么樣呢?我可以繼續學!我是起點不高,但我可以一直進步!”
2015年,她通過了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升本考試,2017年獲得學士學位。工作之余,她在專業領域做研究、發論文、申請專利,2021年獲評工程師職稱,成為“雙師型”教師。
一位職校畢業生,不斷提升自己,就這樣站穩了我國最高學府的講臺。邢小穎連續七年榮獲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實踐教學特等獎和一等獎。每次實訓課后,學生都會提交一份思想報告,邢小穎經常會出現在學生們的報告里。有學生說:“小穎老師講課富有激情、風趣幽默、妙語連珠,簡直是寶藏老師。”
邢小穎之所以能火起來,受到這么多網友的關注,或許就是因為她骨子里迸發出一股英雄不問出處的豪情和大大咧咧的頑強生命力,沖破了不加修飾的皮囊,散發出富有感染力的激情。
她的故事能夠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是因為在這個時代,眾多平凡的年輕人,都面對著“逆襲”的挑戰。邢小穎告訴我們:學歷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力的全部。一步一步來,踏踏實實去沉淀自己、提升自己,不論起點高低,努力就能帶來希望,進步的意義更勝于成功。
那些通過職業教育成為高水平工匠,通過后天努力而成就夢想的“邢小穎”們正在被關注。例如畢業于湖北黃陂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王治雄,讀高職的三年,拿到了武漢理工大學的本科文憑,后成為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最年輕的副教授。
固然,在就業市場,很多畢業生們面對的“學歷歧視”依然存在,但也應該看到大環境的變化。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修訂,職教變革拉開大幕,目的是建設高質量的職業教育,輸出“干貨”,讓學生有學頭;創造公平的提升通道,讓學生有盼頭;保障技能人才的待遇,讓學生有奔頭。
職校生出彩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精一門技術,以一技之長實現人生突破的例子不勝枚舉。各類技能大賽、技能等級評定,也為職校學子的成長和躍升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都需要一大批具有真才實學、銳意進取的技術能人,需要既了解行業發展又有創新能力的年輕力量。在青年優先發展的城市競爭氛圍中,人才評價機制、用人機制也將進一步放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的“邢小穎”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