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一份關于“Z世代”的婚戀報告顯示,年輕人正在拋棄婚戀網站,轉而通過興趣活動、工作學習渠道找對象。婚戀網站似乎離年輕人越來越遠了。
婚戀網站曾經風頭無兩,飛漲的流量甚至吸引了資本的關注,在資本的加持下,其發展勢頭似乎無人可擋。由部分婚戀網站贊助的相親節目在年輕群體中爆火,成為他們的“戀愛課堂”。可以說,十幾年來,婚戀網站及其衍生的相親節目,為那些社交圈相對固定、工作太忙沒時間談戀愛的男女青年提供了精神慰藉。
越來越多年輕人走進網絡相親,競爭日益激烈,婚戀網站變味了。一者,會員注冊門檻低、實名制信息審核不嚴。正所謂“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偽裝成“高富帥”“白富美”,制造“殺豬盤”,詐騙案件屢屢發生;二者,網站管理不嚴格,低俗內容或色情交易隱藏其間,被網友貼上“一夜情平臺”“獵艷寶地”等標簽,有的婚戀網站甚至希望以此給自己帶來更多流量和用戶;三者,受利益驅使,一些婚戀網站利用“婚托”誘導消費,進行虛假宣傳,鬧出消費糾紛拒不退款,泄露會員個人信息等,嚴重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和信息安全權。
這些都使得婚戀網站風波不斷,屢遭詬病。2015年,針對部分婚戀網站屢現違法違規和嚴重失信行為,國家網信辦開展了“婚戀網站嚴重違規失信”專項整治行動。當時,專項整治行動提出了三個“堅決查處”:一是對利用婚戀網站涉嫌實施有組織詐騙行為的團伙堅決查處;二是對利用婚戀網站涉嫌實施賣淫嫖娼行為的團伙堅決查處;三是對婚戀網站涉嫌弄虛作假、不正當運營、縱容嚴重違規失信行為發生的堅決查處。在當年的整治行動中,國家網信辦還關閉了兩批嚴重違規失信婚戀網站。
然而,公眾對部分婚戀網站似乎淪為網絡公害的認知,并沒有隨著網信部門的查處而淡化,婚戀網站逐漸“失去人心”,不少婚戀網站的業務持續下滑,有的一關了之,有的不得不向婚慶、婚紗攝影、短視頻、地產等領域轉型,有的仍在虧本經營。婚戀網站的公信力時常處于危機之中。
年輕人拋棄婚戀網站的行為,給勉強運營的婚戀網站提了個醒: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強化依法辦網、誠信辦網的意識,以誠信服務吸引網民,保護用戶信息安全,堅決抵制弄虛作假、不正當運營和嚴重違規失信行為,這樣才能實現網站的可持續發展。婚戀是人生大事,婚戀網站不能急功近利、唯利是圖,而是要以人性化服務取得會員信任。換言之,不能簡單將婚介機構搬到線上就收費,應提升產品創新力,探索更多服務模式和體驗場景。
年輕人要想建立牢固的戀愛等情感關系,也要從網絡化生存、“原子化社交”中脫離出來,盡可能多地參與到現實的社交活動中。通過社交活動,建立恰當的情感連接,以期找到合適的另一半。這種情感關系不能僅僅通過線上交往和婚戀網站的指導來實現,而是需要在現實生活中花精力維護。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采采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