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炎炎夏日,地處江蘇東部的鹽城驕陽似火。在這塊風景如畫、創新創業氛圍愈加濃厚的熱土之上,如火一般炙熱的還有激情滿溢的青春創想。
7月28日,由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和江蘇、遼寧、湖北、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年中國青年創新創業交流營暨第九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在江蘇鹽城拉開帷幕。
自2014年起,“創青春”在8年間不斷迭代,從一個單純引領青年創新創業的賽事發展成為以賽事為依托,為青年提供創業輔導、展示交流、資本對接、創業培訓等支持的青年創新創業嘉年華。在“創青春”的平臺上,共青團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的各類優勢資源匯聚在一起,打造出青年創業者的交流分享平臺,見證了一個又一個與時代共舞的青年創業身影,累計吸引超過48.8萬支青年創業團隊近210萬名創業青年參與其中。如今,由團組織、青年創業者、社會創服機構共創、共享、共贏的“創青春”已成為青年創新創業者實現自我成長、成就創新夢想、攜手共創未來的大舞臺。
青春有夢 營賽相伴
在“創青春”大賽鄉村振興專項的比賽現場,江蘇楚漢雄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紹金作為評委,正認真地評審每一個參賽項目。看著臺上一個個為創業夢想揮灑青春的身影,楊紹金的思緒不禁回到三年前——那時的他,帶著“蘇北淘”農村電商項目參加了第六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農村農業電商組的角逐,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摘得大賽銀獎。與“創青春”頗有淵源的楊紹金坦言,作為青年創業大軍中的一員,幸得共青團的一路相伴,才有了自己愈加寬闊的逐夢之路。
今年,來自全國4867個鄉村振興創業項目經過層層篩選,140個項目脫穎而出,站在了“創青春”半決賽的賽場上。通過“現場路演+答辯”,半決賽、決賽一路過關斬將,最終80個創業項目獲得金、銀、銅獎項。
“非常高興能在國家級的雙創大賽中獲得專家評委的肯定,有種說不出的自豪與興奮感。”以“漁杰冰清——護江使者,振興先鋒”項目參賽的選手鄭冰清此次獲得了鄉村振興專項初創組金獎的佳績。在養殖場長大的鄭冰清,從小就立志做個像爺爺一樣的“水產院士”,因此她的大學、美國游學、研究生階段學習的都是漁業相關專業。如今的她已經從爺爺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新一代的“水產農人”。
對于“創青春”,她十分感恩:“大賽就像創業路上的一盞明燈,一路走來,大賽評委的點評和意見都讓我獲益良多,他們的鼓勵也將成為我繼續前行的動力,促使我在長江珍稀魚類種業保護與繁育上繼續鉆研,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并在此基礎上依托數字化管理和營銷手段不斷提升品牌價值,以創新創業為新時代魚米之鄉建設貢獻力量!”
青春追夢 創賢云集
作為“創青春”的重頭戲,今年的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峰會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峰會邀請金融專家、產業領袖、青年創業先鋒等分享學界前瞻觀點與業內實踐經驗,精彩而獨到的觀點引發場下陣陣掌聲。
“鄉村要振興,青年必先行。此外,要想真刀真槍地干,也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在中國青年創新創業發展峰會上,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春光用詳實的案例與數據闡明了農擔體系在鄉村振興戰略上的重要作用,也用一個又一個金融助力創新創業的實例給臺下眾多的青年創業者以信心。
“創業者和企業管理者要有三種堅持:堅持產品品質、堅持專注態度、堅持人文建設。”大連林家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楠從如何做一位合格的企業管理者入手,以他自身以及林家鋪子的發展為例,講述他在企業管理、品牌意識和渠道構建方面的心得體會,給與會青年創業者帶來諸多啟發和思考。
幾名在鄉村振興中揮灑青春汗水的青年創客分享了各自創新創業的心路歷程和經驗成果。他們的故事和經歷讓不少心懷鄉村創業夢的青年心潮澎湃。
江蘇克勝集團總經理、蜻蜓農業研究院董事長吳成偉在數字農業服務領域深耕多年。他認為,發展數字農服是大勢所趨,它涵蓋農產品從田間到車間,最后再到消費者舌尖的全過程。合理利用大數據以及資源閉環服務能夠有效提升農耕效率和農產品推廣效能。從數字農服、資源整合、云端發力三個角度,吳成偉向青年創業者描繪出生態智慧農業的數字化新場景。
對貴州鴻發生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安仁來說,助力鄉村振興是事業,也是義務。歷時7年,楊安仁在貴州及周邊省市開發建設了9萬畝油桐基地,用知識和技術攻破了油桐枯萎病這一世界級難題,建立了全球唯一抗枯萎病油桐基地和國家油桐種質資源庫,掌握了良種優育的核心競爭力。他的傳奇經歷和在科技創新上的執著精神,令人稱贊。
香港青年羅偉特是一位對土地滿懷激情的創業者。大學畢業后,他來到有著廣闊發展機遇的大灣區,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創立了廣東天菜農業有限公司。在技術端,憑借著過硬的科研能力,他帶領公司成功開發出氣霧栽培、“魚菜共生”技術;在銷售端,他順利打通供港澳蔬菜渠道,在大灣區架起一道蔬菜供給的通途。
峰會上,無論是專家和嘉賓的知識、智慧分享,還是青年創客的娓娓講述,都為創業青年帶來了一場思想上的饕餮盛宴,也為他們的創業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讓創業青年看見了投身鄉村的前景與未來。
青春筑夢 平臺聚力
“下面,我們要上的產品是……”大家應聲望去,只見直播間的直播臺前空無一人,而在此時的監控屏幕里,一個虛擬數字人正在直播帶貨。“這是我們正在探索使用的直播數字人,它可以自己直播帶貨,還會智能回答彈幕問題、上架產品鏈接。顧客下單后,我們只需要一一發貨,在主播下播休息時實現直播的不間斷。”在“創青春”營賽活動的專項活動——“我為家鄉代言”青春助農直播節上,“數字人直播”的黑科技讓參觀者連連叫絕,還讓不少前來觀摩的青年創業者找到了新的思路。
除了“硬科技”,連續兩天開展的“我為家鄉代言”青春助農直播節活動也成了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鄉村、關注鄉村創業的窗口。活動期間,營賽活動搭建展播綜合體——“新農菁英”直播間,邀請優秀青年主播直播推廣此次營賽活動的參賽項目產品以及展洽會產品、推介賽事舉辦地鹽城的特色農產品等。除此之外,直播間還推出“新農菁英”代表扎根鄉村創業的訪談,讓廣大青年更好地了解年輕創業者融入鄉村振興的點滴。與之同步,在鄉村振興示范點搭建的12個鄉村直播點、23場直播助農活動邀請基層團干部、鄉村振興志愿者、農村致富帶頭人、優秀青年主播等,將家鄉文化、鄉村旅游、特色農產品、鄉村非遺周邊文創等帶給線上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
在此次營賽活動主會場,與“新農菁英”直播間一墻之隔的是“讓全國看見你”青年創新創業項目路演(鄉村振興專場)的現場。大屏幕前,來自棟梁科技的王棟正在推介鹽邦智慧農場項目,路演中提及的農業數字化、養殖交互商城、消費者游戲互動頗有新意與亮點。臺下行業專家則一針見血地指出項目的不足——從產品質量可控度上考慮,種植完全依賴第三方農戶可能會出現隱憂。臺上創業青年傾力陳述項目核心產品、競爭優勢、項目團隊,展望著未來發展前景;臺下行業專家則針對技術、商業模式、市場競爭等方面現場提問、點評,一來一回間,便為創業者和投資人下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為期兩天的時間里,江蘇多個有融資需求的鄉村創業項目通過項目路演這個平臺找到合作的投資方。“讓全國看見你”青年創新創業項目路演成為創業青年夢想起航的起錨地。
青春圓夢 “雙向奔赴”
當青年與鄉村相遇,當青春與農業激蕩,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無論是大賽現場,還是創新創業交流營各專項活動的現場,都有一股創新與活力的青春氣息撲面而來。“創青春”形式多樣的活動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其中,也進一步加強了他們對創新創業的認識,而鄉村振興專項的活動為青年投身鄉村建設與振興帶來了更好的示范效應。
“今年,‘創青春來到了我的家鄉,非常高興,也希望‘創青春的這股熱潮能帶動更多的青年,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土壤中綻放絢麗之花。”曾獲得第八屆“創青春”大賽(鄉村振興專項)全國金獎的陳浩,在家鄉迎來了這一盛會。和去年不同,他不再是以選手的身份,而是以參展方的身份參加此次“創青春”營賽活動的專項活動——“新農菁英”青年創新創業展洽會。
熙熙攘攘的展洽會現場,陳浩的“哈尼炸雞”展臺吸引了不少前來觀展、咨詢的人群。為了此次展洽會,陳浩一大早就準備好幾十盒炸雞產品。讓他沒想到的是,上午開展還不到兩小時,產品就被試吃一空。看著大家對產品的認可,陳浩很是欣慰,更加堅定了返鄉創業的這場“奔赴”。如今,他還用這份事業帶動了更多的年輕創業者加入鄉村振興的大潮中:遍及全國12個省份、416家門店的“哈尼炸雞”累計帶動就業2000余人。
離“哈尼炸雞”展位不遠處,“絲路衣尚”展位的擁有者、來自新疆的迪麗胡瑪爾·曹達諾夫和陳浩一樣,也是一名在江蘇共青團一路幫助下,勇于實現創業夢想,把個人發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的年輕人。2017年,當時還在大學二年級學習紡織與服裝工程專業的她就萌生了自主創業的想法。兩年后,她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創立德魯納貿易有限公司,正式開啟特色婚紗定制的服裝事業,并建立個人婚紗品牌——DELLUNA。結合新疆民族特色,迪麗胡瑪爾·曹達諾夫將現代婚紗設計理念融入其中,采用新疆特色面料,賦予婚紗禮服更多的風格元素及文化內涵。在她的帶動下,當地越來越多沒有收入來源的婦女得到工作機會,滯銷的面料也得以售出。
迪麗胡瑪爾用所學、所想、所干,讓承載著新疆特色印記的服飾走向大江南北,帶動鄉鄰走出了一條脫貧路。在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懂技術、善經營的返鄉青年站上了鄉村振興的“C位”。
青春當來一次和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這樣的觀念,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心中生根發芽。這從數據中也可窺得一二。去年12月,由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發布的《中國青年創業發展報告(2021)》顯示,從創業行業看,20.8%的創業企業集中在農林牧漁行業,位居各行業之首,比第二位的批發零售行業多出4.9個百分點。鄉村振興的大潮中閃現著更多年輕人的身影。
滴水匯成江河,江河終成大海。在青春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中,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再次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