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鉛筆是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文具,無論是作為美術生的“好伙伴”,還是各種考試中答題的“小幫手”,鉛筆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關于鉛筆,你真的了解嗎?
鉛筆含鉛嗎
早在古羅馬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鉛棒給物件做記號。那時的鉛棒是名副其實的“鉛筆”,不僅顯色度低,而且有較大毒性。
1564年,英格蘭一位牧羊人發現了一種顯色度較高的礦物質,用這種礦物質畫出的印痕非常清晰,人們開始用它給羊做記號。由于這種礦物質的使用方法與鉛棒類似,人們誤認為它是鉛的一種,將其稱之為“黑鉛”。
不久后,一位商人將這種礦物質切割成條售賣,并將其推廣開來,人們紛紛開始用其書寫、繪畫。但這種礦物質質地柔軟且極易污手,人們不得不將其用細繩纏繞起來使用。這種礦物質就是石墨,但人們對“鉛筆”的稱謂一直延續至今。
1760年,德國人卡斯帕·法布爾對石墨條進行了改進,他將硫磺、銻、松香等與石墨混合,先制成糊再壓成條,這樣制成的筆芯韌性比純石墨條的更好。1761年,法布爾將改進的石墨條粘貼在兩根木桿之間,制成了現代“鉛筆”的雛形。
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將黏土與石墨粉混合,做成筆芯,經大火燒制后放入蠟中冷卻,使筆芯更堅硬,筆身也更方便人們使用。
從標準中認識鉛筆
通過控制石墨與黏土的比例,人們調制出不同濃度的顏色和不同硬度的筆芯。這也是為什么鉛筆上標明“H”、“B”或“HB”等字樣的原因。
“H”代表其為硬性鉛筆,“H”旁邊的數字越大,表示筆芯越硬,寫出的字跡又細又淺。“B”代表其為軟性鉛筆,“B”旁邊的數字越大,表示筆芯越黑,寫出的字跡又粗又深。“HB”則表示筆芯軟硬適中。
在各種標準化的考試中,考生需使用2B鉛筆填寫答題卡,這是由于鉛筆中的石墨對紅外線具有電敏感性。目前機讀技術多采用紅外線感應答題卡上涂寫的內容,紅外線通過識別鉛筆涂寫內容,再在計算機中顯示。
2H和HB鉛筆的石墨含量低,涂上的顏色不易被紅外線感應到,容易漏掃。6B鉛筆中的石墨含量較高,涂上的顏色較深,極易將磨出的石墨粉蹭到答題卡的其他位置,從而造成紅外線識別紊亂。所以,用2B鉛筆填寫答題卡最適宜。
“愛國牌”鉛筆
1935年,我國第一家鉛筆廠在上海誕生,它的創始人就是被后人稱為“鉛筆大王”的吳羹梅。
吳羹梅在日本留學期間進入一家鉛筆公司實習,無論他怎樣努力,老板依然瞧不起他,甚至嘲諷他“下輩子也制造不出鉛筆”。日本人的挑釁成了吳羹梅前進的動力,他學會了一整套制造鉛筆的工藝,回國后創辦了我國第一家全能鉛筆制造工廠——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
為了尋找生產鉛筆的原料,吳羹梅多方走訪調查,經過多次試驗,終于制成了能稱為“完全國貨”的鉛筆。
(欄目編輯? 方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