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超
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并未出現V型反彈,卻走出了K型復蘇,我們所面臨的商業世界變得越來越不確定,如何與不確定性相處,適應新節奏,調整新步伐,成為當下所有企業和個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一方面,我們要堅持長期主義和理性樂觀的態度;另一方面,我們要敏銳地捕捉新趨勢,在新趨勢的指引下把握新機遇。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研究中國消費趨勢的變化,從這些年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中國消費市場正處于轉折階段,從“功能主義時代”走向“意義消費時代”。
具體來看,在2010年以前,消費者追求的是滿足基本消費的需求,是功能優先的性價比階段,即消費1.0時代;2010―2020年,互聯網加速發展帶來認知升級和消費升級,同時,“90后”成為消費主力軍,這兩個主要因素將我們帶入顏值優先的消費2.0時代;2020年開始,消費需求再次發生變化,消費者開始深入追尋意義消費,也就是說,今天的中國消費進入了心意優先的“心價比”階段,即消費3.0時代。
2022年,是意義消費繼續深化的一年,消費市場呈現出哪些新的趨勢?我們應該如何把握新趨勢,并在新趨勢的指引下,抓住新機遇?
知萌咨詢出品的《2022中國消費趨勢報告》中提到,在意義消費時代,消費者更加關注內在的自我,期待更專注地思考內心,更極致地表達自我,更多元地探索世界。在消費者更加注重向內探索之后,我們可以看到,消費者愈發注重內在精進的生活方式,消費行為也隨之發生變化。
調查顯示,學習、調理身體、培養興趣愛好、旅行、多陪陪家人成為2022年排在前五位的個人生活計劃。這些個人生活計劃的出發點都是愉悅自我,經歷了疫情之后,消費者明白應該更愛自己,更注重內在精神的舒適。
今年春季,露營開始頻繁出現在我們眼前,不論是朋友圈,還是各個社交平臺上,都呈現出沒參加過露營春天就白過了的態勢。飛豬數據顯示,4月以來關于“露營”的搜索量環比增長120%;攜程統計,五一露營旅行訂單較清明假期增長了5倍,五一假期首日,露營訪問熱度達歷史峰值,搜索熱度周環比增長90%。
疫情之下,境內外長途旅游充滿不確定性,但人們需要詩和遠方,需要自然和原始帶來的精神SPA,因此,在周邊山野露營,成為消費者首選的代替長途旅游的休閑方式。
新藍海催生新賽道,一些汽車公司也進入這個細分市場,推出主打“露營神車”的升級產品。比如全新蔚藍ES7,瞄準露營市場,首次開放了對外放電功能和露營模式,對外放電可支持3kW V2L(一款移動電源)對外放電,能為咖啡機、小冰箱、燒烤爐、音箱等便攜式電器提供電力。開啟露營模式后,蔚來ES7能夠保持長時間不下電。
除了露營,飛盤和騎行也在今年迎來火爆,騎行熱帶動自行車銷量的增長,甚至出現熱門車型一車難求的局面,即便這款自行車售價高達上萬元,也沒有阻擋消費者的熱情。
這些戶外活動除了具有運動屬性,給消費者帶來健康外,還具有社交屬性,和擁有相同愛好的朋友聚在一起,感受戶外的魅力,帶來精神的舒適和愉悅,戶外運動熱潮的背后是消費者向內而生,注重精神的轉變。
除此之外,經過向內探索后的消費者更加求真務實。調查顯示,在2022年消費者要努力的方向,知足常樂和少攀比排在了前三位。消費者更加注重“斷舍離”,在物質上清理無用的、雜亂的生活物品,更多的是在精神上,不再過度消費和盲目攀比。精神的“斷舍離”讓消費者的沖動購物欲得到一定控制,舒緩焦躁的心情,有煥然一新的舒適感受。
瑞士心理學家容格說:“向外看的都是夢中人,向內看的都是清醒者?!毕M者愈發注重內在的精神舒適度探索、盡享自我的體驗感、成長的精神富足,內在綻放成為共同追求。
品牌要讓消費者獲得自我覺醒下的正向反饋,也要給消費者在不斷自我探索過程中的創新體驗;同時,好的產品要能滿足消費者當下的及時享受,并在產品功能的基礎上,讓他們獲得精神上的富足。
消費者愿意花大價錢買某樣產品,卻被幾元的郵費勸退,愿意買SVIP門票去主題樂園玩,卻因園區里食物太貴自帶干糧,他們越來越知道哪些錢該省,哪些錢該花,“精致”又“摳門”。當下消費的主力軍——Z世代群體,更是“騎自行車去酒吧,該省省該花花”的典型代表。
“精致”代表消費者對品質的極致追求,為了愉悅自我的需要,他們愿意為最貴最好的產品買單;“摳門”則體現消費者不再為了不切實際的面子花錢,是理性消費的回歸?!熬隆迸c“摳門”的平衡,體現了當下他們追求內在價值和自我意義,愿意為一個產品付出多少錢,取決的并非性價比,而是這個產品能給內心帶來的體驗和對于自我的價值。
近兩年,臨期食品專營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市面上。從消費人群上看,臨期食品的消費者超七成為年輕消費者,超六成為中等收入人群。年輕消費者和中等收入人群本是“精致生活,品位人生”的代表,但他們竟成為臨期食品消費的中堅力量,這背后就是消費者“精致”且“摳門”的消費心理變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逐步升級,擁有更加理性和個性的消費觀,他們希望每一分錢都花得舒心。同時,購買臨期食品也受長期以來綠色消費理念的影響,臨期食品打折特賣是避免食物浪費的最好途徑之一。
奢侈品牌的產品和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一直是精致的代表,二手交易則長期以來象征著精打細算,二者似乎并沒有什么聯系,但近年我們看到奢侈品和二手交易不僅結合在了一起,甚至還迎來爆發。2018年,妃魚全身投入二手奢侈品交易;2019年,其整體銷售額近10億元;2021年,其完成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至今仍在不斷發展、壯大。
二手奢侈品交易中,年輕消費者是主要的買賣雙方,他們對高端消費品有自己的消費主張,購買二手奢侈品不僅能彰顯自己的品位,還能更合理地取悅、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爆發,是這個時代“精致”和“摳門”并存的又一縮影。
這群“精致”又“摳門”的消費者見過太多套路,他們能一眼分辨出什么樣的品牌值得長期信賴,什么樣的品牌只是曇花一現。品牌應把握重點,找準發力的方向,不斷優化產品,給消費者帶來極致的體驗。
消費者在適應新的不確定性時,需要在消費中追求更穩妥的安全感,希望在各個環節中獲得確定性的掌控感和可感知的價值感,這讓“馭感消費”成為選擇。
對消費者來說,“馭感消費”包括關注產品成分、了解品牌信息、瀏覽種草內容、多方對比等。
例如,近年食品市場中透明包裝備受青睞。一方面,透明包裝可以更直觀地看到食物,增加消費者的品嘗欲;另一方面,食品直觀呈現在眼前會省去對包裝內食物的猜測,增加對產品真實凈含量和成分質量的確定性感知。
很多餐廳為了讓消費者看見廚房環境和菜品制作流程,會在店內電視屏幕上播放廚房的實時監控,或是做開放式廚房,就是在增加消費者的安全感,讓消費者更有“馭感”。
除了在消費時注重產品信息,消費者還越來越注重消費的主導權。他們在選擇一款產品時,會經歷從對產品的多方位的信息掌控,到通過社交平臺瀏覽產品測評的流程,最終確定中意的產品。
新銳乳業企業認養一頭牛,通過“認養模式”進行溯源,消費者可以從源頭開始見證好牛奶的誕生,真正享受看得見的飼養、看得見的生產、看得見的配送。認養一頭牛給消費者以充足的“馭感”,在紅海中成功突圍。
華熙生物旗下的護膚品牌米蓓爾多元修護潤養水,填補了“高機能精華水”的市場空白,成功圈粉眾多敏感肌用戶。除了在功能性、顏值等方面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米蓓爾將產品內的主要成分、功效等全部印制在外包裝上,讓消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該產品主要針對的皮膚和人群,讓產品信息清晰可見。
圍繞“馭感”消費,企業要打造信息的“馭感系統”。一方面,需要通過不同渠道、不同角度給予消費者更立體和全面的信息感知;另一方面,要主動塑造品牌正面形象,建構與消費者的關系和信任。品牌需要提供消費者需要的信息和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處在主導地位。
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品牌如何尋找未來的增長點?首先,當下的消費市場,流量觸點激增,但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者承載了過量的信息,大多數營銷動作都如流星雨一般,璀璨卻短暫。品牌想長久地住進消費者心里,就要突破流量的束縛,回歸品牌建設本身。同時,當消費者向內探索時,品牌也應回歸初心,并在保持本心基礎上,思考如何走進消費者的內心,打動消費者的內在自我。
因此,從2022年消費趨勢的角度,我們看到了品牌發展的三個方向。
方向一:打造“心域流量”
中國消費市場從功能消費走向意義消費,相應的消費觀念也從性價比轉向“心價比”,2020年我們就在談,今天是一個“心價比”時代。2022年,知萌咨詢機構在《2022中國消費趨勢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心域流量”的概念,我們認為,流量只是起點,品牌塑造的終極追求是構建可以和消費者共鳴共振的“心流體驗”,不管是公域流量,還是私域流量,最終都應轉化為“心域流量”。
那么品牌應該如何構建“心域流量”?我們認為,可以從建立歷久彌新的吸引場、打造動態的內容引領場、創造用戶參與的交互場、構建持續穩定的傳播場和塑造長期主義的文化場這五個角度出發。
比如,當消費者開始真正關注自己的身心體驗時,發現一些壓力來自感官的不適,而釋放壓力最直接的方式是愉悅感官。在如此快節奏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者的感官陷入疲勞,他們期待在消費中有更多有趣、直擊心靈的感官體驗,感官滋養型產品成為消費者的選擇。
無論是線上體驗,還是線下消費場所,感官的塑造都變得更加重要,需要全方位創造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體驗,來構建從感官驅動情感的連接。品牌的“感官滋養力”, 成為品牌連接消費者的重要情感紐帶,需要貫穿于品牌營銷的各個環節,無論是場景創新、產品設計、產品選材還是消費者觸點,都需要建立一種全新的、感官的、能夠在情感上吸引消費者的品牌視野。
打造“心域流量”就是在打造品牌真正可以依賴的“認同資產”,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心域流量”是對抗變數和未知的重要法寶。
方向二:用好內容驅動
未來所有的領軍品牌都將成為內容品牌,內容輸出力是衡量品牌實力的重要維度。對于品牌來說,只有承載用戶認可的內容,才能深度影響用戶心智,并與用戶形成雙向奔赴。
品牌要以優質的內容對圈層人群進行精準觸達,好的內容不僅是激發用戶行為的催化劑,更是建構品牌和用戶關系的黏合劑。另外,品牌的內容要有足夠的創新性和差異性,這就要求品牌對內容進行定制化,在增強品牌辨識度的同時,也使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偏好,讓品牌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例如,喜臨門床墊連續10年對國人睡眠狀況進行研究,在每年國際睡眠日發布《中國睡眠指數報告》,知萌咨詢機構也與喜臨門床墊合作了 5年的指數研究和傳播。每年堅持輸出的睡眠指數報告,已經成為喜臨門品牌重要的內容資產,為消費者建立起“睡眠=床墊=喜臨門”的聯想。
方向三:建設品牌價值觀
消費者在向內探索后,更傾向于取悅自己,這種取悅不僅是在物質層面,更在精神層面。消費者注重精神的滿足,這一點也會體現在品牌的選擇上,產品不僅要好用,還要帶來精神的愉悅,品牌價值觀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當品牌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消費者對該品牌的選擇意味著他對品牌表達的價值的認同。消費者通過關注、購買等行為,支持自己所崇尚的主張和精神,與品牌進行深度連接,從而展露內在,表達自我。因此,品牌要通過其價值觀賦予品牌和產品更深層的價值,消費者購買的不只是產品,更是品牌背后的價值。
比如2021年7月鄭州暴雨后鴻星爾克默默地捐助5000萬元物資,品牌的擔當打動了無數消費者,激發了消費者的熱情,野性消費,支持鴻星爾克一度席卷全國。
當市場環境變幻莫測,時代不斷涌起浪花時,企業更應牢牢把握創造好產品、好內容的原則,不忘初心,回歸本心。同時,敏銳地觀察環境,提前預見趨勢,在趨勢的指引下,迎接下一次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