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煉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探究性學習。有效的小學數學學習,應是學生親身參與的思維活動過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更好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
一、科學分組,發揮小組的指導和監督作用
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所以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分組應遵循 “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我把全班分成十個學習小組,讓全班學生投票選出十個數學成績比較優秀的同學作為組長。然后讓這十個組長抽簽,按抽簽的順序選擇組員。我讓每個小組的成員上課的時候都坐在一起,由組長統一組織課堂小組活動,并指導和督促本組中的“后進生”。在課堂小組活動中,我一般讓小組長先組織成員進行交流,讓每個成員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由小組長總結本組的討論結果,最后由小組推選一位成員代表小組匯報成果。每節課我都會對各個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所以小組長們都十分積極地調動組員的學習主動性。由于小組長們搶著當小教師,教學效果比預想的好得多。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有效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需要具體的問題情境作為支撐,因為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讓學生通過問題情境明確探究目標,開展探究活動。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百分數的意義”時,我用課件出示兩位籃球運動員投籃的畫面,并標注A投中22個,B投中43個,要求學生根據兩人投中的個數判斷誰的投籃更準一些。學生在質疑中發現缺少數學信息,于是我補充信息:A投籃總數為25個,B投籃總數為50個。再讓學生判斷誰的命中率高。學生發現A、B的投籃命中率分別是、。25和50是倍數關系,學生經過與同桌交流,認為要將和進行通分轉化為同分母分數。經過通分轉化后A、B的投籃命中率分別是、,顯然A投籃準一些。最后出示第3位運動員C的投球總數為20個和命中數為17個,結合前兩位的數據再次判斷誰投籃更準?A、B、C的投籃命中率分別是、、。有了剛才比較和的經驗,學生很自然就能發現要將三個分數進行通分轉化為分母是100的分數。經過通分轉化后,A、B、C的投籃命中率分別為、、,顯然A投籃更準一些。
這個教學環節引入學生熟悉的籃球運動項目,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也為后續的學習交流活動提供鋪墊。
三、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把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在教學的關鍵環節,學生在學習關鍵知識出現困難而自己無法解決時,就可以引入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方式。
如在教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我先出示課本例題的主題圖。在學生了解圖中意思的基礎上,我讓他們先獨立列式并解決問題。學生反饋:+=。因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所以接下來我迅速拋出小組探究的問題:為什么等于?4是怎么得出的?在練習本上寫一寫、畫一畫。學生接到了探究任務后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學生有畫正方形的,有畫長方形條形圖的,有畫圓形的,有畫線段圖的,還有用分數單位的個數進行說理的。因為引入了探究環節,整個課堂就活躍起來了。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深刻理解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順利突破重點、難點,內化知識。
四、明確小組探究學習的要求和任務
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前,教師要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和學習任務。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大巡堂力度并全面觀察學生的探究情況。當學生交流討論遇到困難時,應及時給予幫助。
例如,對于“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內容,在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我明確提出活動要求:(1)同桌合作,取若干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將其拼成不同的長方形;(2)一個同學負責擺放,一個同學負責記錄;(3)觀察表格,在小組里討論長方形面積與長、寬存在什么關系?(表略)
這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要求做到了目標明確、細化。按照這個要求進行探究,學生就明白了:如何用小正方形擺不同的大長方形,并通過研究長方形和小正方形個數的關系來研究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