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
又是一年9月,我的課室迎來了27個孩子,接下來我們將有3年朝夕相處的時光,這是一種緣分。我如同迎接自己的孩子那般,伸開雙手迎接他們,積極履行我的職責和信仰,帶領每個幼兒走進他們的社會生活的“第一課”。
一、我認識你——做好開學前的功課
當我們與幼兒們初次見面時,如何讓他們盡快接受、信任我們,這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如果我們能做到盡快準確地叫出每個幼兒的名字,將會迅速拉近和幼兒們的距離。
曾經有剛一起搭班的老師驚訝地問我:“你是怎樣做到開學的第一天甚至是半天就能把班上所有幼兒的名字準確無誤地叫出來的?”我笑言:“這是功課。”確實,每次接新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幼兒花名冊》多復印幾份,在床頭柜上放一份、在茶幾上放一份,甚至在自己的包里也會備上一份,閑暇時一遍又一遍地翻閱花名冊。暑假過去了,那些未曾謀面的幼兒,他們的名字已經記在我的心中。我在字面上,揣摩著一個個名字的蘊意,遐想著名字背后的那一張張小臉。
雖然和幼兒們是初次見面,但我喊出了他們的名字,這一聲呼喚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這一聲呼喚,架起了我通往幼兒內心的橋梁。熟悉幼兒,走進幼兒的心靈深處,從“我認識你”開始。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
二、我需要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價值
讓幼兒們認識到自己能夠為集體做出貢獻,可以幫助他們盡快建立起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開學第一天的親子活動,媽媽中途離開一會兒,麗麗便大聲哭鬧,一邊哭一邊跺腳,說媽媽不要她了。媽媽嘗試和麗麗講道理,麗麗不予理會,依然大哭大鬧。周圍的家長和幼兒都把目光投向這對母女,媽媽覺得很尷尬,不知所措。見狀,我立刻上前,輕聲說:“麗麗,老師在教室里做午餐前的準備,請你和媽媽幫忙,好嗎?”麗麗媽媽馬上說:“好的,我們去幫忙吧。”這時,麗麗終于安靜下來,順從地牽起媽媽的手,往課室的方向走去。
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生長點,如果教師能夠關注到幼兒們這些細微的需要,并將其作為教育的生長點,激勵幼兒為他人服務,那么在幫助幼兒獲得外在的認同、贊許的同時,也能夠促進他們認識自我價值,從而減緩入園焦慮。
三、我看著你——關注學生的需要
“宋老師,你看著我吃飯。”“宋老師,你看著我睡覺。”“宋老師,你看著我玩。”……歡歡每過一兩分鐘就提出一個“訴求”,如果沒有馬上回復,她就會大哭大鬧,老師離她認為的安全視線有一段距離,她也會突然大哭。歡歡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幼兒,只有在不斷的和老師的對話中,才能讓她覺得自己是安全的。我該如何幫助她建立一個視線更寬廣的“安全島”呢?
1. 悄悄話。入園時,我會抱一抱歡歡,在她的耳邊說:“我喜歡你”;活動時,我會摸一摸歡歡的小手,在她的耳邊說:“我陪著你”……一句句悄悄話,讓歡歡感覺老師就在她的身邊。
2. 小約定。進餐時、玩玩具時、學本領時……當歡歡用她那雙會說話的大眼睛搜尋我,當我和她目光有交集時,我會馬上給她一個微笑、一個肯定的目光,用無聲的語言告訴她:“我正看著你。”這時,歡歡會點點頭,也用無聲的語言回應:“我知道了。”然后她便安心地繼續進行她的“工作”。
幼兒的心靈猶如山間的小溪流,在還沒有接受過大河的百折迂回、大海的力挽狂瀾時,需要春風化雨般的細心呵護,需要秋風送爽般的諄諄教導,我們應該盡力讓他們在成長的歷程中,獲得前行的養分和力量。
四、我懂你——理解與尊重學生
鎬鎬哭了,他的哭和別的剛入園幼兒那種號啕大哭、難舍難離的哭聲不一樣。紅著眼睛,眼淚在他的眼眶中打轉,是一種沒有聲音的哭泣、一種強忍著眼淚不掉下來的哭泣。鎬鎬是適應能力較強的幼兒,入園以來情緒都是比較穩定的。“今天怎么了?”“老師,我媽媽出差了,我想媽媽了。”我一問,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哦,原來是鎬鎬想媽媽了。”“想著想著,眼淚就流出來了。”“好的,老師懂你的,這里有一張椅子,你要不要坐一下?你可以坐在這把你想媽媽的眼淚全部流出來,等你流完了就可以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了。”鎬鎬點點頭,坐在小椅子上,大聲哭泣。幾分鐘后,他說:“老師,我不哭了,我要和你們一起玩。”
幼兒有一百種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剛入園的幼兒會哭泣,其實是他們很正常的一種表現,以前的我總想著讓他們盡快安靜下來,不要哭,事實上,我們不能用常理約束幼兒的情感表現,應該讓他們真情流露和發泄,讓他們真正地做自己。幼兒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要順應和尊重幼兒的心智特點,等待他們的自然成長。
五、“明天,我還要來上幼兒園”
在忙碌、充實的九月里,我化身為“百變馬丁”,每天演繹不同角色,在各種角色中互換著。游戲的時候,我是有尖尖牙齒的大鱷魚,諾諾一邊跑一邊驚喜地說:“大鱷魚,你不要咬我呀。”午睡時,我是故事媽媽,給幼兒們講睡前故事,他們睡不著時,我摸摸他們的小腳或小額頭或小眼睛,凡凡說:“老師的手像媽媽。”在語言活動中,我穿著連體服,表演一條很餓的小蛇,“吞”下蘋果、香蕉、菠蘿等水果,可可上前摸了摸我的肚子“凸起”部分,開心地說:“找到蘋果啦。”我還是一個會“繞舌”的美食家,用說唱的方式向幼兒們介紹美食;是一個魔法師,在教室裝扮出娃娃家、繪本小屋等,變出各種有趣的玩具。玥玥對媽媽說:“我越來越喜歡我的幼兒園,它越來越漂亮。”
這些神奇的角色,逗樂了幼兒們,在他們開懷的笑聲中,剛入園的焦慮和不適應一點一點地消退。幼兒園的老師、玩具、歡愉正在一點一點地裝進他們的身體中。陽陽告訴媽媽:“明天,我還要來上幼兒園!”
一言一語總關情,幼兒們是祖國的未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堅定“師德為先”理念,將對幼兒們的愛融入點點滴滴的日常工作中,以幼兒為本,關注每個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在平凡中體現非凡。立德樹人,永遠在路上!
注:本文系2019年度廣州教育政策研究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的融合研究”(編號:DZCYJ1944)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