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全國一共有46萬家公司宣布倒閉,一共有310萬家左右的個體工商戶注銷,他們都曾等待天亮。
等待是種靜止,它只能依靠外界的強力推動,試圖等到破曉。
天亮曾經只是自轉引起的光暗的周期性改變。當商業的局部小環境發生晝夜更迭,等待可能是種有效策略。而今天的中國商業探路者們,正在經歷近二十年來最殘酷的物競天擇,國際、國內,從宏觀到微觀都在發生劇烈變化。舊模式失效,新方法缺少驗證,老路子走到了終點,整個商業星球的自轉周期失效。
商業星球減速輪動,光與夜的更替已經沒有明確的周期變化,試圖等待的自然天亮,就成了掛在眼前的一串胡蘿卜。
這與企業的體量無關,與企業的名氣無關。就像許多年前,恐龍比長頸鹿更強大,但今天恐龍只有化石,長頸鹿還一直繁衍著。能夠活在變化中的企業,最后才能看到天亮。
活在變化中,逐日而行。做企業,沒人不想在“躺平”中基業常青,但外部因素波濤暗涌,商業環境、政策環境、技術環境都在巨變,要想躺平,何止是難?時常會有這樣的情況,企業依靠透支行業的未來獲得成功,比如過去的酒水行業,直播行業、教培行業、房地產。資源向他們嚴重傾向,冗長的渠道鏈條,對大眾消費市場的冷視,這些原本應該是行業的短處乃至弊病,卻因為依靠非大眾消費市場實現了騰飛,成為行業集體拒絕成長的理由。
這些自認為擁抱住光的企業,實際是在加速向永夜奔跑。
我們總是看到一個企業的成功或失敗,時常忘記一個行業的生生不息。國內大循環、統一大市場、數字貨幣、鄉村振興,無數的行業在無數探路者的踢踏邁進中,走出了赳赳之氣。沒有光,他們秉燭夜行;沒有路,他們披荊斬棘,渾身是傷。
每個在黎明的黑暗中踏出的堅實的腳,都是一個可能,無數的可能接踵而至,就是追趕上的天亮。
誠然如《人類群星閃耀時》中所寫,在一個真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群星閃耀時刻出現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謂流逝。同樣,在大部分人沉湎在失敗中舔舐傷口,在蹉跎中,躑躅不前,在等待中,消磨斗志,勇敢地站起來,馬嘯西風,劈向每一個可能,一旦跨山邁河,蹚出血路,即使天還不亮,也會耀成所有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