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雖然許黃飛的創業經歷只有短短7年,但一路走來披荊斬棘、不負韶華,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在廣袤的鄉村沃土,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多,他們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懷有濃厚的鄉土情懷,畢業后銜一片鄉心歸巢,把理想的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守候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原本沉寂的鄉村煥發生機與活力,這就是當代“新農人”的集體群像。江陰優果百匯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黃飛便是其中一員,他不慕城市繁華,回歸鄉村創業,用拼搏與堅守譜寫了一曲昂揚奮進的青春之歌。
上班不如種田
打開許黃飛的微信朋友圈,“上班不如種田”的簽名赫然醒目,今年29歲的他確實是發自內心地喜歡種田,喜歡和泥土打交道。在他看來,種田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累活,而是實現人生理想的一種方式。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習慣于農村的生活。大學畢業后也去上海、蘇州實習過,但是我發現自己并不喜歡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正好當時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我決定回到農村。”許黃飛說。如今年輕人都往城市涌,競爭激烈,他想換一個賽道創業,便把目光投向了農業。
許黃飛是南通人,大學在江陰就讀,所以了解到江陰有著良好的創業環境,于是來到了江陰,摸索著走上了創業道路。早在讀大二時,許黃飛就開始了創業,在網上開過淘寶店,銷售話費卡、游戲充值卡等,不僅實現了生活費自給自足,而且積累了初步的創業經驗。此外,受家庭環境影響,他個性獨立,有主見,敢想敢做,年輕的他雄心勃勃。盡管如此,他的選擇還是遭到了家人的反對。
“我大學時學的是軟件技術專業,本可以坐在辦公室輕松工作,卻非要選擇從事農業這樣艱苦的事業。”許黃飛說。為了改變家人的看法,他耐心和家人溝通,談理想、談創業理念,還和父親定下兩年之約:若兩年之內沒有做出成就,就老實回去做本行。
一開始,許黃飛創業的平臺依舊是淘寶電商平臺,選擇的門類是偏向冷門的生鮮銷售。在尋找貨源的過程中,他選擇將公司落戶農產品豐富的月城鎮雙涇村,成立江陰優果百匯農業有限公司。方向確定了,但如何發展成了難題,許黃飛沒有足夠的資金、沒有人脈關系、沒有行業經驗,腳下的路在何方?
就在一籌莫展時,許黃飛通過學長介紹認識了另一個創業者,兩人交流后發現理念一致,當即決定合作發展,把各項資源集中到一起,很快就打開了銷路。
可惜好景不長,做生鮮電商的風口漸漸過去。“生鮮電商不好做,品控比較難,而且農產品有季節性,雙涇村主要種植水蜜桃、梨子、葡萄,集中在夏天上市,到了9月以后就沒有東西賣了。”2015年底,許黃飛一算賬,收入并不理想。恰巧此時,政府開始推廣休閑農業,加快第一、三產業融合。靈光一閃,許黃飛和合伙人決定往休閑農莊方向轉型。
說干就干,許黃飛考察了周邊南京、上海、蘇州等地發展比較好的農莊,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最終定下了初步方案。但當時還面臨資金問題,還好江陰有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免息扶持貸款,他們的休閑農莊運作起來了。
農莊有水果采摘、油畫、綠植、多肉DIY、空氣鳳梨等多種項目,根據旁邊雙涇生態園的硬件設施又做了很多親子活動,許黃飛的事業逐步走上正軌。
創業路上好事多磨
“生態休閑農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周邊經濟發展,村民不用再肩挑手提去遠方叫賣,把農產品送過來或領著游客到自家地里采摘,就能賣個好價錢。”許黃飛說,從事農業生產很苦、很累,一天到晚要忙著田間管理、拓展業務,沒有娛樂的時間,但累并快樂著,他從未后悔當初的選擇。
農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緩見效的行業。2019年,一場大雪把許黃飛生態農莊里的一座高科技大棚給壓垮了,損失巨大。面對困難,許黃飛沒有絲毫動搖,認準目標繼續干。生態農莊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效益也越來越好。
通過這樣的模式運轉了一年,生態農莊發展也到了瓶頸期。這時有個比較火的商業模式——社區團購逐漸在城市興起。許黃飛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突破瓶頸的機會,于是聯系了幾家社區團購負責人,為他們的平臺供貨。
許黃飛先從自己農莊的產品草莓、桑葚、枇杷、油桃、葡萄等開始做,按照各個社區團購平臺的要求做相應的分包裝水果。漸漸地,農莊的產品銷路問題解決了。農莊周邊的水果資源非常豐富,在了解到這些優質的農產品沒有賣出好價錢后,他開始幫助周邊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解決銷售問題。目前受到他直接幫助的農戶達到20家。
“目前我們自己的160畝果園已經舍棄了傳統的批發渠道,通過線上銷售,一年能賣出約50萬元。此外,我們也幫助周邊的農戶銷售葡萄、梨、桃、大閘蟹、螺螄等,去年幫助了20家果農,銷售金額約15萬元。”許黃飛說,政府各部門對于像他這樣在農村創業的年輕人給予了很多幫助,“人社部門的創業補貼以及免息貸款幫我在創業初期穩住了根基,舉辦的多場創業培訓和比賽,讓我學到了很多創業經驗。通過農業農村部門的牽線,我結識了很多省級農業專家,對果園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市里還定期舉辦農產品展會,邀請我們免費入駐‘澄農薈平臺增加銷路。”
經歷一波三折的考驗,從生鮮電商到休閑農莊,再到社區團購,許黃飛的創業路從零起步,摸索前行,終于開辟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漸漸站穩了腳跟。
科技興農促發展
近幾年,葡萄秸稈成為一個讓種植戶及政府都頭疼的問題。以前農村每家都有土灶,且種植面積不大,葡萄秸稈成了村民家的燃料,如今農村都使用液化氣,葡萄秸稈沒人要。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葡萄秸稈隨意堆放在田間地頭,既影響村莊環境,也存在安全隱患。
許黃飛心系環保事業,他從過去到河南考察林下套種菌菇的經歷中,聯想到是否可以用葡萄秸稈作為培養基質生產食用菌。在月城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許黃飛與浙江慶元食用菌科研中心合作,針對葡萄秸稈綜合利用生產食用菌項目進行研發,并注冊成立江陰市慶澄生物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該項目的運作公司,許黃飛任公司總經理。該項目被評為2018年江蘇省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
為了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將優質農產品推廣到更好的電商平臺,今年,許黃飛又牽頭成立了月城家庭農場聯盟,將周邊32家家庭農場納入聯盟共同發展軌道,對農產品生產標準、甜度、成熟度等進行統一管理,不斷提升農產品的品質。
明年,許黃飛計劃建設一個高標準葡萄示范園,引進新的栽培模式,全程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藥劑,生產最優質的農副產品,向周邊農戶提供一個示范樣本。同時,延伸農業服務發展領域,計劃在蘇北建設優質果品生產基地,輸出先進的生產、管理、銷售理念,拓展市場份額。目前,家庭農場聯盟已經有了相對穩定的市場,向300家美好連鎖便利店定期供貨,銷售市場涉及無錫、常州、蘇州等地。許黃飛信心十足地表示,希望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在今年銷售2000萬元的基礎上,力爭明年銷售突破3000萬元。
雖然許黃飛的創業經歷只有短短7年,但一路走來披荊斬棘、不負韶華,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看著果木繁茂的果園,許黃飛最大的愿望是讓果園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聚寶盆”,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90后是可以從事農業的,是可以吃苦奮斗的。未來,他想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吸引更多的投資商和展銷商前來參觀、訂購,讓村民過上富足無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