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美伊

誦讀篇章
鄉愁
文/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誦讀技巧
《鄉愁》是當代著名畫家、詩人、散文家席慕蓉創作的一首抒情詩,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全詩雖然只有短短7 行,卻可以根據詩意劃分為三小節,從鄉音至鄉愁,由淺及深,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
縱覽全詩,我們可以根據文義定下整體的朗誦基調:憂愁、哀傷。在朗誦時語勢向下,聲音放遠,仿佛我們的朗誦可以傳回作者故鄉。這里需要注意,聲音放遠,并不是音量放大。我們在練習時,可以在控制音量的前提下,眼睛盯住遠處的目標物,對目標物朗誦。
第一節是全詩的前兩句,作者的重點在鄉音繚繞,描繪了一個皓皓明月下,清麗悠遠的笛聲隱隱傳來的畫面。作為全詩首句“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聲音要洪亮,不要用虛聲,注意語流起伏。其中“清遠”二字語速要放慢,仿佛笛聲是由遠處傳來。而“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要注意停頓,結尾的語勢揚起,注意音量不要過高。
第二節是文章的三四句,這兩句重在描寫鄉情。作者在這兩句中使用了“模糊、悵惘、霧”等朦朧的詞語,這是由于作者早年離鄉對故鄉的回憶已不那么真切,但思鄉的情感卻更加真實。在朗誦時,情緒要上一個層次。“故鄉的面貌”語速要快,而后要有一個短暫的停頓,表現作者急于回憶卻回憶得不太真切的狀態,“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語速要放緩、情緒要低落,第四句“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承接上一句后半截的情感,至“揮手/別離”將情緒推向頂點。
第三節是文章的最后三句,也是詩歌的點題句——鄉愁。這一小節是詩歌的高潮節,上一句已經將情緒壓至最低,“離別后”要一改前句的頹唐,語勢揚起,注意“后”要稍微拖一點長音,“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情緒雖然是哀怨的,但語勢要承接前句并繼續向上推進至“ 永不/老去”到達高潮。注意斷句和重音,最后一句稍微拖一點長音,營造結束感。
小主播播音示范
大家好!我叫李漫溪,今年11歲,是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中信附屬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我有一個溫馨的家,有深愛我的爸爸、媽媽,還有一個調皮可愛的妹妹,她叫若溪,沒錯,我們是兩條小溪!爸爸媽媽希望我們像清澈的溪水一樣自由快樂地生活。我們有著共同的愛好,比如:讀書、播音主持、游泳、舞蹈和唱歌。其實,我更大的夢想是希望用愛與智慧滋養我們腳下這顆藍色星球,讓更多的人們感受到萬物一體,讓我們與萬物相擁,心中有愛,手中有光,讓世界多一份和平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