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陳文博 張艾萱
聽力是孩子們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敏感且脆弱,一旦受損,不僅會導致語言發育落后和行為問題,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因此,需要家長們格外地關注與呵護。
預防感染
家長在給寶寶洗頭洗澡的時候,避免污水進入;喂奶時抬高幼兒頭部,避免嗆奶;如發現孩子有耳痛、耳流膿、耳部瘙癢,拍耳抓耳,聽力下降等情況,應盡早到醫院就診;教會孩子正確的擤鼻涕方法,避免吸鼻或用力擤鼻。急性傳染病也是引起兒童耳聾的重要原因,兒童需按時接種疫苗,預防傳染病。
慎用耳毒性藥物
耳毒性藥物容易損害聽神經,從而導致聽力下降。常用的有氨基甙類抗生素、抗腫瘤藥、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抗瘧藥、利尿劑等。其中氨基甙類抗生素的耳毒性最為常見且危害最大。藥物性耳聾重在預防,應嚴格遵循耳毒性藥物的適應證,避免耳毒性藥物的聯合使用。在應用耳毒性藥物時,需定期復查聽力,一旦病情許可,應立即停藥。
避免耳損傷
兒童活潑好動,安全意識差,家長應照看好孩子,避免耳部的外傷;避免孩子將異物塞入耳道;避免掌摑孩子耳部。
避免聲創傷
避免煙花爆竹及各類娛樂媒體產生的噪聲,給兒童一個相對安靜的成長環境;使用電子產品時音量不要太大;避免音頻使用過量;也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大音量地使用耳機。